-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邏輯學通識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73491
- 條形碼:9787503573491 ; 978-7-5035-734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邏輯學通識課 本書特色
1.幫助讀者全面系統地掌握邏輯學知識,有效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2.全書簡明全面,深入淺出,生動風趣,有助力培養系統思維 3.通過生動的案例,讓邏輯學有趣味 4.面向實踐,助力讀者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邏輯學通識課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系統地闡述了邏輯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如何明確概念之間的不同關系,通過定義、劃分、概括和等方法澄清概念;如何通過明確不同種類的命題來進行準確的判斷;如何通過掌握三段論、充分條件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二難推理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如何運用“穆勒五法”探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提高歸納推理的可靠性;如何運用反證法、歸謬法等方法進行合理的邏輯論證;如何掌握并運用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等邏輯三大規律進行嚴密的邏輯思維;如何識別偷換概念、轉移論題、輕率概括、機械類比等各種邏輯謬誤和詭辯,全書簡明全面、深入淺出、生動風趣,旨在幫助讀者全面系統地掌握邏輯學知識,有效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學通識課 目錄
**講 邏輯學鳥瞰
**節 何謂邏輯學
第二節 為何學習邏輯學
第三節 邏輯學簡史
第二講 澄清概念
**節 概念概述
第二節 概念的種類
第三節 概念間的關系
第四節 概念的概括與限制
第五節 概念的定義
第六節 概念的劃分
第三講 準確判斷(一):簡單判斷
**節 判斷概述
第二節 性質判斷
第三節 關系判斷
第四講 準確判斷(二):復合判斷
**節 聯言判斷
第二節 選言判斷
第三節 假言判斷
第四節 負判斷
第五節 模態判斷
第五講 遵循規律(一):同一律
**節 可能
第二節 何謂同一律
第三節 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
第六講 遵循規律(二):不矛盾律
**節 不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
第二節 違反不矛盾律的邏輯錯誤
第三節 悖論
第七講 遵循規律(三):排中律
**節 排中律的內容和要求
第二節 違反排中律的邏輯錯誤
第八講 嚴密推理(一):基于詞項的推理
**節 推理概述
第二節 直接推理
第三節 三段論
第四節 關系推理
第九講 嚴密推理(二):基于命題的推理
**節 聯言推理
第二節 選言推理
第三節 假言推理
第四節 二難推理
第五節 其他常用的有效推理形式
第六節 模態推理
第十講 嚴密推理(三):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
**節 歸納推理概述
第二節 完全歸納推理
第三節 不完全歸納推理
第四節 探求因果聯系的邏輯方法
第五節 類比推理
第十一講 有效論證
**節 論證概述
第二節 論證的種類
第三節 論證的規則
第四節 反駁及其方法
第十二講 辨識謬誤
**節 什么是謬誤
第二節 相關謬誤
第三節 歧義謬誤
第四節 論據不足謬誤
后 記
邏輯學通識課 節選
一群哲學家在林間散步,這時一位哲學家發現在不遠處的一棵杉樹上,一只松鼠正趴在樹干后面向他們張望。于是這位哲學家來到這棵杉樹 前,繞著這棵杉樹想一探究竟,哪知,松鼠似乎發現了他的企圖,總是躲 著他。當這位哲學家來到杉樹的東邊,松鼠則躲到樹干的西邊;當這位哲學家來到杉樹的南邊,松鼠則躲到樹干的北邊;當這位哲學家來到杉樹的西邊,松鼠則躲到樹干的東邊;當這位哲學家來到杉樹的北邊,松鼠則躲到樹干的南邊。而且,不管這位哲學家繞樹轉得多么快,松鼠總是轉得和他一樣快。他始終只能看到松鼠窺視的頭部,而看不到它的全身。 *后,這位哲學家只好回來,沮喪地對他的同事們抱怨:“繞樹轉了好幾圈,竟然沒能繞松鼠一圈。”他的話立即遭到了一位同事的反駁: “松鼠就在樹上,你只要繞樹轉一圈不就是繞松鼠轉了一圈嗎?”他辯解 說:“可是松鼠始終面對著我啊,我怎么可能繞松鼠一圈呢?!” 他們的爭論吸引了在此散步的所有哲學家,結果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兩派,各方都堅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 **節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及其特有屬性或者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可 以進入我們的認識領域,成為我們的思維對象。任何思維對象都具有各 種各樣的性質,如顏色、形狀、動態等;思維對象與思維對象之間還存 在著各種各樣的關系,如大小、遠近、同異等。思維對象的性質以及思 維對象之間的關系統稱為思維對象的屬性。使得一(類)對象之所以成 為該(類)對象并使其與其他對象相區別的屬性稱為該(類)對象的特有屬性或者本質屬性。如“毛筆”這個概念指的是“筆頭用羊毛、鼬毛等制成的筆”。 概念是組成判斷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一般情況下,作為思維形式之一的概念是通過語詞來表達的。有些概念通過一個詞來表達,如“樹”“琵琶”等;有些概念通過若干個詞或詞組來表達,如“中國的首都”“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等。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而概念是語詞的思想內容。**,不是所有的語詞都表達概念。一般而言,漢語中的實詞,如 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是表達概念的;不能單獨充當語法成分的虛詞,如助詞、嘆詞等,一般不表達概念。 例 2.1.1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在上述例子中,“路”“吾”“上”“欲”“君”等實詞是表達概念的, 而“兮”“邪”等虛詞只是表達情感或者語氣的語詞,并不表達概念。 第二,盡管從理論上講所有的概念都可以用語詞來表達,但是實際上有些概念有時并沒有恰當的語詞來表達它。如,中國哲學中的“太極”一詞所表達的概念在英語中就沒有與之嚴格對應的語詞。 第三,同一個概念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詞來表達。如英語“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和漢語“人人生而平等”兩個句子中的“men”和“人” 就表達同一個概念。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同一個概念也可以由完全不同的語詞來表達。 例 2.1.2 西紅柿屬茄科,為一年生蔬菜,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其果實營養豐富,具有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也可加工制成番茄醬。 在上述例子中,“西紅柿”和“番茄”均表達相同的概念。 第四,同一個語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 例 2.1.3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2)布已論輸麗山,麗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杰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為群盜。 (3)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區上的交通員,常在雨來家落腳。 (4)南京乃六朝古都,交通發達,經濟繁榮。 由于時代的變化、語境的不同,同一個語詞“交通”在上述四句話中表達著不同的概念:(1)往來通達;(2)結交,勾結;(3)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通信和聯絡工作;(4)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談論概念時,通常考慮的是一個特定語境中的 語詞所表達的概念。如我們不討論單獨的“道”這個語詞所表達的概念, 一般討論的是“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等句子中的“道”所表達的概念。 盡管概念是思維形式,語詞是語言形式,但是為了敘述方便,在下文針對概念的有關論述中,我們將不再區分語詞及其所表達的概念,例如不再說“‘令人心醉的綠’所表達的概念是一個屬性概念”,而直接說“‘令人心醉的綠’是一個屬性概念”。 二、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兩個基本的邏輯特征,即內涵和外延。要準確地理解 一個概念,就必須準確地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什么是概念的內涵 概念的內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的特有屬性或者本質屬性。如 “△ ABC 與△ DEF 相似”中的“相似”這個概念的內涵包括“兩個三角 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兩個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等關系。 2. 什么是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或者本質屬性的對象所組成的集合(或者類)。如“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中的 “黃山”這個概念的外延就只有一個對象;有些概念的外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物,如“中國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中的“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這個概念的外延就包括故宮、長城、蘇州園林等。特別地,有些概念的外延為空集,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屬性或者關系的對象并不存在,這類概念一般稱為空概念。例如“小于 100 能被 101 整除的正整 數”“2010 年來自地球的載人火星飛船”等均為空概念。
邏輯學通識課 作者簡介
杜國平,男,1965年生,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人。哲學博士(邏輯學專業),工學博士(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智能與邏輯實驗室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邏輯學會會長,金岳霖學術基金會秘書長。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應用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等。先后兩次獲得“金岳霖學術獎”。主要學術成果有《不協調信息的推理機制研究》《集合論-泛邏輯悖論》等。現主要從事邏輯學和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邏輯、符號邏輯、邏輯思想史和邏輯應用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