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曶鼎通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3454
- 條形碼:9787543233454 ; 978-7-5432-334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曶鼎通考 本書特色
曶鼎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重要青銅器,其銘文近400字,是難得一見的長篇銘文。這篇銘文包含了2300年前的兩個完整司法裁判實例,對于西周法律史、社會史和考古學的研究意義非凡,在學界的知名度極高,郭沫若、陳夢家、白川靜、松丸道雄和李學勤等中外頂級學者都對這篇銘文進行過專門研究,但是由于銘文內容佶屈聱牙,拓片有所殘缺,案例案情復雜,各家受限于自身學術背景,導致對于這篇銘文的研究仍不充分,本書不僅系統梳理了曶鼎問世百年來*重要的研究成果,還在此基礎上從法學的視角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曶鼎通考 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東政法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沛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甲、金、簡牘法制史料匯纂通考及數據庫建設”系列成果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的黃海先生撰寫。本書對一件重要的西周訴訟類金文材料——曶鼎,進行了集釋、考證及研究。該書稿共包含八個章節,分為兩部分。在上編“曶鼎銘文集釋”中,作者對銘文進行了逐句集釋,搜集整理了自清代以來100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句的理解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下編“曶鼎銘文研究”中,作者在全面理解掌握銘文的基礎上,探討了其中包含的兩個訴訟案例——“五夫”案與“寇禾”案,復原了兩個案件的案情;以這兩個案件為例,并參照裘衛諸器、琱生諸器等重要訴訟類銘文,對西周訴訟程序進行了復原;*后,從“寇禾”案出發,結合《周禮》《左傳》等傳世史料和其他出土材料,提出了中國古代專職法官起源于戰國,是宗法社會向集權社會過渡的產物這一觀點。
曶鼎通考 目錄
導 言
上編
曶鼎銘文集釋
**章 銘文**段集釋
一、銘文釋文
二、銘文集釋
三、銘文大意
第二章 銘文第二段(“五夫”案)集釋
一、銘文釋文
二、銘文集釋
三、諸家案情述略
四、銘文大意
第三章 銘文第三段(“寇禾”案)集釋
一、銘文釋文
二、銘文集釋
三、銘文大意
下編
曶鼎銘文研究
第四章 曶鼎銘文研究概述
一、曶鼎銘文研究的發展經過
二、曶鼎的時代與內容
三、銘文考釋的爭論
四、曶鼎銘文與西周法律史的研究
第五章 “五夫”案復原
一、諸家對“五夫”案案情的復原
二、“五夫”案的重新復原
三、“五夫”案釋義
第六章 “寇禾”案復原
一、諸家復原的“寇禾”案案情
二、“寇禾”案的重新復原
三、“寇禾”案釋義
第七章 曶鼎銘文所見西周訴訟相關問題研究
一、西周時期的訴訟程序
二、西周時期的訴訟費用
三、西周時期法律的“非強制性”
第八章 中國古代專職法官源起考論——從“寇禾”案講起
一、社會形態的演變與專職法官的出現
二、傳世文獻所載專職法官辨正
三、小結
附錄一:“曶鼎銘文集釋”引用著述索引
附錄二:曶鼎相關文獻目錄
參考文獻
曶鼎通考 作者簡介
黃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法制史及秦漢法制史,于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并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