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27497
- 條形碼:9787521627497 ; 978-7-5216-2749-7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本書特色
做股做債的抉擇及注冊制意味著什么 做股業務介紹及從業指南 做債前景展望及就業準備 重組和再融資項目與IPO項目的比較 信貸ABS業務介紹及從業指南 REITs業務簡介及前景展望 頭部投行實習的工作內容與注意事項 投行IPO業務實習攻略及如何規劃 …… 如果你想了解真實的投行職場,這本《投行訪談錄》不容錯過。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內容簡介
本書源于邢老師師門的在校生職業規劃。本書從一名向往投行,但對投行一知半解的“圈外人”的角度,在邢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采訪邢老師師門已在國內知名券商、基金公司就職的師兄師姐(導師組),以其親身經歷和職業路徑展現投行*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本書歷時兩年,覆蓋了投行的不同崗位、各個職業階段的成功人士,將師兄師姐的“肺腑之言”匯總成寶貴的職業發展經驗,為有意進入投行的擇業者提供*真實的信息,也為好奇投行生活的讀者揭開投行的神秘面紗,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職業指導價值。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目錄
**部分 在投行工作,是一種什么體驗
做股做債的抉擇及注冊制意味著什么
做股業務介紹及從業指南
做債前景展望及就業準備
一、二級市場工作比較與職業選擇
第二部分 投行業務掃盲:做股、做債、ABS、量化投資指南
重組和再融資項目與IPO項目的比較
信貸ABS業務介紹及從業指南
債券承攬與執行的宏觀視角
ABS業務簡介及從業準備
REITs業務簡介及前景展望
量化投資技能在投行中的運用
第三部分 如何進入投行:求職和轉行**
如何進入投行:求職及準備
投行成長路徑指南
頭部投行實習的工作內容與注意事項
投行項目階段簡介與入職頭部投行的得失
投行IPO業務實習攻略及如何規劃
頭部券商投行的挑戰和機遇
從審計到投行的轉型啟示
致 謝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節選
投行成長路徑指南 嘉賓經歷 ● 本期嘉賓研究生畢業于北京某**院校。 ● 嘉賓先于某頭部券商研究部實習,但因感覺與預期有差異,后選擇進入某中型券商的投資部實習。 ● 嘉賓畢業后從事投行工作至今,主要負責股權業務。 在一個深秋的晚上,我們順利邀請到燕小六師兄以線上視頻的方式接受了我們的訪談。 師兄已從業五年,實習期間嘗試了二級市場研究員的工作,但感覺與預期有差異,成就感不強烈,其后前往某中型券商投資部實習,并在畢業后加入該公司的投行部,從事投行相關業務至今。采訪期間,師兄所負責項目的全面盡職調查和問詢回復工作剛剛完成,材料正在等待提交,因此有時間與我們進行溝通交流。 陰差陽錯,邁入投行 “我研究生的學制原本是三年,不過申請了兩年半提前畢業。我在研究生的**年以課業為主,打好基礎,之后便開始實習。我做過兩份時間比較長的實習,一是某頭部券商的研究部,二是某公司的投資部。實習期間后者收購了一家證券公司,業務擴大,成立券商,因此我申請了提前畢業,加入其中。工作兩年后,我隨團隊一起跳槽到了另一家證券公司,并一直做到現在,一直從事投行相關的業務。” 提起職業選擇之路,燕小六師兄表示有些“陰差陽錯”。“我之前主要是通過一位師兄了解到投行,當時對投行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至于*初為什么沒去投行實習,是因為沒有收到令自己滿意的錄取通知,所以就選擇了平臺比較好的通信組做行研。我當時在研究部實習的主要工作是幫研究員收集、整理文件和數據,一般是在辦公室通過網絡查詢公開資料。由于沒有與企業直接接觸,感受不到身臨其境的快樂。因此,參與感較低,工作熱情不高。工作三個月后,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賣方研究員的工作。當時正好有位同學向我介紹他投資部的實習,機會難得,我就去實習了五個多月。實習即將結束時,我又恰巧碰上公司正在成立券商,于是沒再找實習,而是提前畢業留在公司投行部工作。” 燕小六師兄坦言,他在沒畢業之前,一心想去投行。反而是從事了投行工作后,才逐步了解到金融業的其他板塊。如果能夠重新來一次,他也許不會選擇提前畢業,而是在工作前更多地了解各類金融業務,再更為充分地準備就業。 至于后續跳槽的經歷,師兄表示有些無奈。公司*初的主要業務是一級市場投資,2014年年末取得了證券牌照,并逐步申請取得全牌照。發展初期,公司對外招聘了很多投行團隊,規模比較龐大,但是由于出身投資,對投行缺乏經驗,同時受資本市場政策變化和股權融資等問題的影響,發展得并不順利。因此,后來他們整個團隊一起離開了。 目前,燕小六師兄主要在外地負責一單IPO業務。“項目是創業板IPO項目,為注冊制改革之后報送的,由深交所審核,目前處于交易所問詢階段。”說到這里,燕小六師兄似乎感受到我們對項目的進展情況有些陌生,于是開始向我們講解IPO業務的整體流程。 “IPO的流程主要可以分為兩個環節。一個環節在項目申報之前,另一個環節在項目申報之后。項目初期,我們需要根據客戶自身的基礎情況對企業上市的整個過程進行規劃。 “首先是了解客戶。對于三板企業,其信息透明度較高,可以通過公司的相關公告進行了解;對于普通企業,則需要盡早進場,請客戶提供必要的資料。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收集企業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歷史沿革、是否存在被處罰的經歷、財務報表等,從而判斷整體業務是否真實、具備合理性。很多時候企業財務報表本身就會出現漏洞,比如科目發生額過大、科目余額占比異常、與行業平均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等。如果上述幾個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問題,我們會聯系客戶進場。 “進場開始工作后,**個階段為發現問題。該階段的工作通常包括了解企業的整個業務流程、梳理公司的歷史沿革、對企業賬務基礎材料進行了解。了解這些信息之后,可以再與公司前期提供的材料進行對比,從而大致確定公司哪些方面比較薄弱。在與企業相關負責人員進行溝通交流時,如果對方能夠條理清晰地回答問題,并且能與支撐材料相互印證,那么可以認為企業的內控水平良好,其提供的材料可靠度相對較高;如果對方講不清楚,或者盡管說得頭頭是道,但與支撐材料中顯示的信息并不一致,那么就需要將公司內控作為風險的關注點,同時進行深入調查。一般而言,為了發現問題,我們通常會從采購、銷售、生產、資金、投融資等多個方面對企業相關負責人員展開訪談,然后針對其中的一些重點問題,在全面盡職調查過程中讓企業重新整理基礎材料。 “發現問題之后,便進入全面盡職調查階段。全面盡職調查主要針對企業的法律、業務、財務方面展開。按照盡職調查指引,逐項核查各類事項情況,分析返回的材料,編制控制表,整理底稿。對于其中發現的重點問題,及時與企業進行溝通。企業針對問題補充材料后,證券公司需要再進行復核,直到依據充分為止。全面盡職調查后,*終形成招股說明書、發行保薦書 、保薦工作報告等申報主干文件草稿。初稿確定之后,會將其中涉及重點問題的內容不斷更新,形成內容更為豐富的初稿。這一版材料幾乎已經滿足申報要求,定稿只會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 材料初稿完成后,就會啟動內核程序。換言之,項目組完成材料之后,還需要經過公司的審核才能對外報出。內核時公司會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回答完畢后,公司會舉辦內核會,內核會上由內部以及外部的委員來評判該項目是否滿足申報要求。如果內核會通過,便可以按照要求補充相應材料,形成定稿并對外報出。 “材料提交交易所后五個工作日,交易所會告知是否受理。項目被受理以后,交易所在二十個工作日內審核申報材料,然后向企業下發問詢。我們之后的工作就是針對這些問題去做補充的盡職調查,并把相關問題的回復更新到申報材料中。”問詢的過程一般包括幾輪,流程基本相同,直到審核人員認為企業披露事項已基本清晰,才會把項目向后推進至審核中心和上市委員會。現在*常見的應該是兩輪到三輪常規問詢,再加上一輪審核中心問詢,之后就是上市委員會審核會議。上市委員會由兩位保代和兩位發行人高管(董事長、總經理、董秘、財務總監等)參與聆訊,并*終給出是否審議通過的結果。審議通過后,項目需提交證監會注冊,注冊完成之后才能安排后續的發行工作。 “整體來看,項目周期基本為一年左右,但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會有差異。 “盡職調查的現場工作主要為制作申報和回復材料,由于提交的材料文件中所有的描述或結論都需要底稿進行支撐,所以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工作。如果企業說自身銷售模式為以銷定產,那么項目組需要分析銷售和生產的相關信息,核查客戶有沒有在未獲取訂單時就開始備貨生產,從而判斷客戶的說法是否屬實。如果客戶每月的生產和訂單都存在清晰的電子化系統記錄,在確認系統的準確性后,項目組只需要對系統內的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產銷是否匹配。如果客戶沒有相應的系統,只進行手工的統計,則需要對單據進行標準化和電子化,之后再去分析。這兩種情況所需的時長顯然相去甚遠,如果一家企業的規范度高、材料齊備,現場工作會很快,在六個月內就能完成。 “而從報會到*終批準發行的時間周期,則取決于具體的回復速度。通常完成兩輪回復問詢需五十日至七十日,交易所審閱申報文件及回復需三十日至五十日,具體審核速度還會視在審項目數量協調。如果項目出現財務數據過有效期需加期或其他特殊事項,則需中止審核,中止時間視具體事項的解決用時,不超過3個月。” 燕小六師兄告訴我們,投行業務的范圍其實很廣,除了IPO之外,還包括再融資、收購、重大資產重組等業務。 “再融資業務是已經上市的公司發行籌集資金。再融資的總體流程與IPO接近,也是通過盡職調查確認公司滿足發行條件,同時制作發行材料報送交易所或證監會,交易所或證監會審核完成后才能實施。再融資和IPO的主要區別在于,上市公司此前已經通過上市過程予以規范,同時日常信息披露對公司要求較高,因而企業基礎較好,盡職調查工作的效率高,項目周期更短。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核查更關注募投資金的使用和投向是否合理。 “上市公司收購業務是指收購方收購上市公司的行為,財務顧問需對收購方進行核查,確認收購方滿足收購上市公司的要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業務是指上市公司購買或處置日常經營以外的資產達到一定比例,財務顧問需對購買和處置資產情況以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重點核查。 “上市公司收購業務和重大資產重組業務屬于財務顧問業務,與IPO、再融資這類保薦承銷業務具有差異。保薦業務需要證監會核準或注冊后才能實施。上市公司收購和重大資產重組視具體類型不同,只有要約收購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部分特定業務才需證監會行政許可。” 大型券商的工作強度非常高。他們的正式員工很少駐場工作,但每個人會同時參與三個到四個項目,在多個項目之間輪轉。不過,由于頭部券商容易招募到實習生,并且通常還會聘請券商律師、券商會計師協助工作,因此雖然每個項目上的正式員工有限,但整個項目的人員配置還是比較充足的。而中小型券商通常由正式員工長期駐場,尤其是項目比較少的時候,通常會指定一些員工駐場,主要目的是與客戶保持聯系、增進溝通。因為客戶基礎相對薄弱,所以材料收集、整理難度較大,除聘請實習生完成數據的核對、電子化等基礎性工作外,通常還需要有人在現場予以指導,并及時分析出現的各類問題,因而駐場人員較多。 “投行的工作強度具有周期性。一般情況下,工作量不會達到無法接受的程度,但是加班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加班情況與項目進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盡職調查初期會相對輕松,往后將越來越繁忙,項目即將申報前和問詢回復期間的工作量*大。所以,**個月的周末可要把握好機會去周邊放松一下。”燕小六師兄笑著說道。 ……
投行訪談錄:真實的投行職場 作者簡介
主編 邢恩泉,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金融信息與管理技術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副主編 鄧俊,中國人民大學碩士,擁有12年投行業務經驗,專注于IPO,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再融資。 張蕓維,北京大學碩士,擁有10年投行業務經驗,專注于IPO、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再融資,以及財務顧問業務。主要工作領域為集成電路、新能源和裝備制造等。 王飛,北京大學碩士,擁有8年投行業務經驗,專注于公司債券、企業債券、ABS。 宋睿,北京大學碩士,擁有3年投行業務經驗,專注于IPO,上市公司再融資。 劉珊珊,美國特拉華大學碩士,擁有在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三地12年財富管理行業經驗,專注于服務高凈值企業家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與傳承。 潘越,北京大學碩士,目前就職于某國有總行。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