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人生無真相 本書特色
不論古今中外,對個人來說,一生重要的事無非立身、處世、做事、安心,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遺產。本書就將南懷瑾先生講述的相關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希望對于讀者看透人生的規律、面對人生的困境、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側重人文,注重現實人生問題,而南懷瑾先生治學、講學也注重實證實修,做學問與做人做事渾然一體,因而他的著作對于讀者啟發性。人生問題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只是很多人常的生活中無法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而一旦環境變遷、際遇變易,往往無法適從,這背后透露的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 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到的“”,都取決于各人的處境與境界;人生無,但是應該有方向;人生無答案,但是有選擇。
人生無真相 內容簡介
本書就將相關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希望對于讀者看透人生的規律、面對人生的困境、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幫助。我們以“人生無真相”作為書名,是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到的“真相”,都取決于各人的處境與境界;人生無真相,但是應該有方向;人生無答案,但是有選擇。
人生無真相人生無真相 前言
"授權 南懷瑾先生法定繼承人授權,南懷瑾文教會官方認證,紀念南師逝世十周年。 版本 基于南師作品策劃、匯編而成,每本書幫當下讀者解決一個重要問題。按照單篇+章節方式,重新架構完整的體系;每篇文章約三千字,體量輕小,觀點明確,易于理解;從海量素材里反復篩選打磨,確保好讀易懂、有趣有料;保留南師博學通達、生動幽默的口語化講述。所以,這不僅是一套原汁原味的南懷瑾作品,也是一套更好讀、更精彩、更實用的南懷瑾作品。 人生不讀南懷瑾,閱盡詩書也枉然 南師以接續中國傳統文化為志業,躬身踐行七十年;以經史合參的方式講授各家典籍,不限教派門戶,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作品三四十年,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一生就是一部勵志大片 他一生經歷奇特,十幾歲外出求學,弱冠投身行伍,繼而經商、講學、游歷,涉足軍事、商業、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一生立言、立德,知行合一,成就斐然。 世人說他:“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他自己卻說:“一無所長,一無是處。”他只想安安靜靜做個鄉村教師,卻被時代潮流推著成為一代傳奇。在這家那家的各種頭銜中,他認可的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知行合一,可學可用 南師講述古代典籍的就是經史合參、知行合一,每每以歷代史實、自身經驗為注解,處處滲透著他對人生和社會普遍規律的洞見;因而在南師的講述中,傳統文化不再是陳舊文句和生硬理論,而成為我們可學可用的智慧啟迪。"
人生無真相 目錄
此身的價值與煩惱
人生不能沒有“觀”
我從不跟著潮流走
人生重要的是什么
天爵與人爵,你選一個
人生的至高價值
正命地活著
第二章 立身的原則
如何理解自我的個性
人生要如何起步
成年人的課
自立的前提
忘記一切外界影響,就可以頂天立地
人有三師
如何面對窮困
人生三道坎
誠懇就是大智慧
五個人生原則
人生不可無所畏
不著急,不求滿
享受的原則
第三章 處世的原則
為什么要懂人情世故
不要成為一顆“湯圓”
前面的路,留寬一點給別人走
高著眼,少低頭
可以倒霉,但是不能有倒霉相
如何認清一個人
朋友之道
與人交往重要的是分感
柔與謙的哲理
這三種情況,招致怨恨
毀譽如何了斷
能做好這六點,就天下了
第四章 事業的真義
職業不等于事業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富貴
會用錢才是真本事
不動心,才能干大事
成敗都經過,才能有大成就
第五章 人生的
人生難如意
天下無如吃飯難
要靠自己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力和命是兩種東西
無德而富貴,是人生不幸的事
人生的四種障礙,四種懼怕
在痛苦中成長
畢竟輸贏下不完
清福比洪福還難享
第六章 修行的要義
我九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真仙真
要運氣頂好的時候放得下,才是修道
人不自欺,天下
天地之間有正氣
降服焦慮的心法
晚年如何安頓
修養的層級
修行者的畫像
第七章 人生的境界
的生命觀
如何理解生死
夢幻泡影是真的r>澄澈到底,做一個自然人
凡
人生的享受是寂寞
至高的水德
附錄 南懷瑾先生訓誡
人生無真相 節選
此身的價值與煩惱 人們對生存的生命,所注重的現實人生,普遍認為“身”的存在就是生命,就是人生。其實“身”只是“生命”中機械性的存在,是現實中每一個人“自我”表達的存在容器。它是屬于自然物理的、生理物質的現實,是偶然的、暫時的,受時間、空間的實用品。如果從“形而上”的心性精神觀點來講,此“身”不過是我們現在生命之所屬,只有暫時一生的使用權,并無永恒占有的所有權。“身”非我,真正生命的我并非就是此“身”。 我們為了暫有的“身”,假定以除去老幼階段的中間六十年做指標來講,每天為了它要休息,花費一半時間在昏睡中,可用的指標便只有三十年。一日三餐,所謂“吃喝拉撒睡”五件要事,又減去了三分之一。如果像現在政界官場、工商企業家們的一日有兩餐應酬,至少每餐要浪費兩三個小時,加上夜晚的跳舞、歌唱,等等,不知道他們有多少時間辦公?多少時間讀書?如此這般,真為大家感到惋惜、心疼。但是人們都說這樣才叫人生啊!我復何言!人們這樣說,不是對人生的悲觀,是因為我們幸得而有此生,幸得而有此身,所謂說“人身難得”,應當加以珍惜、自愛這個難得寶貴的“身”。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的一生,單單為了此身的存在,為了它的需要所產生的衣、食、住、行,就忙得夠嗆,難有再多的時間為別人。因此,了解到做父母的、做社會服務的人,個個都是天生圣人,都是仁者。其實,活在人世間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損人利己的,同時沒有一個不是損己利人的。因為人是需要互助的,需要互相依存的。人跟別的生物不一樣,所以形成了人群文化,形成了社會。 然而,此身為了生活已夠麻煩,如果再加病痛和意外災害,那麻煩可更大了。因此,道家的老祖宗老子便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但是,由道家分家出來的道們,卻要拼命修身養性,以求此身的(死),忙上加忙,忙得不亦樂乎!沒有看見,但他們有此永遠的希望,因而潔身自愛,與吃喝玩樂過一生的相比,也就各有妙趣了。另有從痛苦生活中經歷過來的人說:“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看雖然消極,事實上大多數人確實都有這樣的境遇,所謂儒家“仁政”之道、天下”者,又將如之呢? 我們因為研究“大學之道”,恰好講到人我的“身心”問題,所以才引發有關“身見”的話題。曾子在原文中,并沒有像、道兩家那樣,說明解脫“身見”的重要。你只要仔細讀了那一段原文,便會注意到,他也是注意“心”的作用為主體,“身”只是“心”的附庸而已,所以后說明一句“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并不像一般、道兩家的支流分派,專門注重修煉“身”的生理氣脈,便自以為是修道的真諦了。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身”固然是“心”的附庸,可是在現實存在的生命作用上,人們一切思想行為表現在“外用”方面,因為有身,才能造成這個人世間蕓蕓眾生的種種現象。所以在《大學》有關“內明(圣)”“外用(王)”的八綱目身”這項要點。但在“修身”的要點中,曾子所提的,只是與身心有關的“忿懥、恐懼、好樂、憂患”四個現象,并沒有說到身的氣脈、五臟六腑,以及現代所說的神經、肌肉等問題。這又是什么道理呢?答:儒家孔門的學問,注重的是“人道”的行為科學,不像古代醫學所講的養生,專在生理變化上和心理相關的作用。如果要了解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多讀《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學識,配合現代醫學、衛生等科學來作研究。 (選自《原本大學微言》) P2-4
人生無真相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12),生于溫州樂清的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于中國傳統文化之儒、道、皆有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青年時代立下接續中華文化斷層的志業,躬身踐行七十年。以“經史合參”的方式講授各家典籍,不限教派門戶,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