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201095
- 條形碼:9787574201095 ; 978-7-5742-010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本書特色
做事拖拖拉拉、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遇到困難就放棄、注意力不集中、沒完沒了地玩手機、生活作息混亂,甚至不遵守交通規則、高空拋物……孩子身上難免都有一些問題,讓父母頭疼,又不知所措。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這些毛病就是那枝枝權權,如果從小不修理掉,就會影響樹苗未來的長勢。想要孩子長成筆直的參天大樹,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要讓孩子享受真正的自由,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確界限,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即給孩子立規矩。 閱讀《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了解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內容簡介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主要介紹了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需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以及如何確保規矩被孩子積極執行,如何讓孩子通過規矩由他律走向自律等內容。讓父母在正確給孩子立規矩的基礎上,也能了解如何保證孩子主動執行規矩。 良好的規矩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做事有底線,有準則,確保自己不受傷害。如此,未來,當孩子離開父母的羽翼,獨自飛翔時,父母才能安心放手。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目錄
1.等孩子長大再立規矩,就晚了
2.1歲之前,為立規矩做好準備
3.當孩子開始說“不”,就可以立規矩了
4.6歲之前,要給孩子立的三個規矩
5.為什么說3~6歲是立規矩的黃金期
6.立規矩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和邏輯
第二章 小學前,這些日常規矩要立好
1.餐桌上的規矩不能少
2.制定孩子愿意遵守的作息時間表
3.約法三章,讓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4.做家務的規矩,必須早早立下
5.引導孩子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
6.出門做客要遵守的規則
7.必須給孩子制定的禮貌規矩
第三章 一定要給孩子制定的安全規則
1.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要從小培養
2.乘坐電梯,要讓孩子知道的安全常識
3.戶外游戲的安全,這樣教孩子
4.遭遇校園霸凌,教孩子正確應對
5.陌生人很危險,教孩子保護自己
6.各種突發災難,教孩子學會自救
第四章 讓孩子自覺學習,規矩很重要
1.作業必須自己獨立完成
2.遇到問題,先讓孩子問自己怎么辦
3.不許孩子拿粗心馬虎做借口
4.正確刷題,多做練習是必要的
5.讓孩子慢慢延長注意力
第五章 為什么你立的規矩不管用
1.輕易妥協,規則不斷被打破
2.規矩不是束縛孩子的繩索
3.父母自己破壞規則
4.規矩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
5.規矩太嚴苛或者太松散
6.規矩太多等于沒有規矩
7.嘮叨,削弱了話語的力量
第六章 提高孩子執行規則的積極性
1.愛與規矩并行,才能讓孩子不排斥
2.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遵守規則
3.請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4.分析利弊,給出選擇項讓孩子決定
5.培養孩子執行規則的技能
第七章 不吼不叫,確保規矩有效執行
1.孩子弄壞別人物品,不要只會打和罵
2.別不分場合地教育孩子
3.孩子耍賴,要學會冷處理
4.允許孩子說“不”
5.屢次提醒,孩子仍不守規則該怎么辦
6.用說“是”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7.不可缺少的環節:監督
8.自然懲罰法,讓孩子承擔后果
第八章 從他律到自律,讓遵守規則成為習慣
1.主動降低期望,激發孩子自律
2.孩子的事,忍住!別插手!
3.目標管理法,讓孩子從被監督到“自念緊箍咒”
4.想孩子堅持,從培養“微習慣”做起
5.把規則融進家庭文化
6.延遲滿足,讓孩子扛得住誘惑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不抵觸的魔性方法 節選
父母*關心的是規矩什么時候立*合適?我們常聽到的聲音是2歲左右,如果說得更具體點,在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立規矩了。 孩子開始說“不”,說明有了自主萌芽意識,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具體表現還有喜歡強調“我”,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占有欲強,不愿意分享,極力反抗別人的安排,對別人的干涉非常敏感,任性固執等。這些都說明孩子開始進入了規則的敏感期,并且具備了初步判斷能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個獨立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一般在孩子2歲左右出現,3歲達到高峰。這個時期是孩子所有敏感期中*為重要的一個,是孩子未來人格構建的*早映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否有自律的能力,都和這一階段的引導有關。如果管教得當,適當提醒,孩子就會從挑戰規則順利過渡到愿意配合規則,再到自愿主動配合規則,*后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在自我意識萌芽之前,孩子只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渴了、餓了、拉了、不舒服了……這一時期,父母需要盡量弄懂且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建立與這個世界的信任感。而且,這一時期,孩子沒有規則意識,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必急著立規矩。 當孩子開始說“不”,有了自主意識,可以給孩子立規矩,但由于孩子年齡尚小,父母在立規矩的時候要注意這一時期孩子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態度和做法。 支持孩子的獨立 這一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核心是“我”,專家說,孩子在0-6歲,甚至有的孩子一直持續到12歲,幾乎將所有的熱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構建中。他們內心渴望自主自立,什么都想自己完成。比如,堅持自己疊衣服,自己洗碗,自己穿鞋,自己按電梯。只要在安全的范圍內,父母盡量放棄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并在孩子做的過程中提供必要支持,如孩子因為個子矮夠不到電梯按鈕,不妨把孩子抱起來。 重要的是父母一定不要嫌麻煩,而拒絕孩子自己做事。這是孩子獨立成長的開端,因此而產生的麻煩,如穿鞋時間過長,洗碗洗不干凈、洗衣服浪費了半瓶洗衣液等,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必要的。父母要承認孩子的獨立性,樂于看到孩子愿意自己動手。 在孩子想要的獨立的時候,父母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孩子自己動手。當然,承認孩子獨立,并不是完全放手讓孩子去搞“破壞”。而是父母的身份由代替者變成幫助引導者,在孩子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幫助他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建立信任關系 這一階段的孩子喜歡反抗,哪怕內心同意,表面也會說不,但對于自己信任的人,他們樂于言聽計從。所以,這一階段父母在建立規則時,重點是構建信任。 信任的建立和父母的態度有很大關系,要避免使用否定、禁止和命令的語氣,代之以商量、請求和希望的語氣。如“寶寶可以幫媽媽把碗送到廚房嗎?”“寶寶,包裹太重,媽媽拿不動,請你幫忙啊。”“寶寶昨天把桌子擦得很干凈,今天再擦一次,可以嗎?” 諸如此類,類似于“能否麻煩您讓一下”“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您,可以嗎?”“感謝您上次鼎力相助,這次我們可以繼續合作嗎?”……成年人之間流行的溝通方式,同樣適用于孩子。當父母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會高高興興地完成。 信任的建立也依賴于父母的肯定、贊揚和愛,當他們的希望得到滿足,內心被滿足,就會產生開心、驚喜等積極的情緒。孩子在情緒好的時候,自然更容易和父母建立積極的關系。只有在父母關系親密的時候,孩子才會心甘情愿接受引導管教。 給孩子立規矩不是為了把孩子框起來,讓關系變得疏遠。相反,立規矩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正確的立規矩可以促進親子關系。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