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庸(精編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779584
- 條形碼:9787553779584 ; 978-7-5537-7958-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庸(精編本) 本書特色
國學大書院 全新升級軟精裝鎖線裝訂精編本!注釋+譯文+論引+札記+史例闡釋,無需古文基礎,也能輕松讀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修心養性,完善自我的“中庸”智慧。 1.流傳兩千多年的國學經典,“四書”之一。 2.儒家推崇的處世哲學,修心養性,完善自我的“中庸”智慧。 3.既是一部處世寶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4.注釋精煉、譯文曉暢,輕松理解原文。 5.論引、札記、史例闡釋旁征博引,點明現實意義。 漢·鄭玄《三禮目錄》:“《中庸》,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宋·程顥、程頤《二程集》:“《中庸》之書,學者之至也。善讀《中庸》者,只得此一卷書,終身用不盡也!吨杏埂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吨杏埂肥佳砸焕恚猩槿f事,末合為一理。”明·王陽明《傳習錄》:“《中庸》一書,大抵皆是說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說君子,說顏淵,說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說小人,說賢、知、愚不肖,說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它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誠至圣之類,則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中庸(精編本) 內容簡介
《中庸》乃儒家經典之一,是有關人生哲學之書,是修己用世的道德標準,是指導人們進行人生時間的理論教科書。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其行為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從而達到“中庸”的和諧境界。
中庸(精編本) 目錄
第二章 世界觀的選擇——中庸之道 / 19
第三章 道德的標準 / 26
第四章 凡事在于把握好微妙的限度 / 30
第五章 并非道不可行 / 36
第六章 敦厚中正 / 38
第七章 拙守中庸,勿陷牢籠 / 42
第八章 愿美德長駐我們的心中 / 45
第九章 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境界 / 48
第十章 誰是真正的強者 / 51
第十一章 固守正道,不屑炒作 / 61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廣大而深微 / 67
第十三章 道,深含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 75
第十四章 君子之行,安然守正 / 83
第十五章 從基本處做起 / 92
第十六章 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 97
第十七章 生命取決于奮斗 / 105
第十八章 肩負起我們的使命 / 111
第十九章 禮法制度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 118
第二十章 治理國家的基本的方法和原則 / 128
第二十一章 誠是天地至德 / 160
第二十二章 天道至誠 / 163
第二十三章 專一于一個方向的深入 / 166
第二十四章 至誠昭示天地 / 170
第二十五章 誠就是無私地寬恕與包容 / 174
第二十六章 至誠無疆 / 180
第二十七章 行乎中庸,進退自如 / 197
第二十八章 以禮規范我們的行為 / 206
第二十九章 以事實證明我們的德行 / 215
第三十章 天時、地利與人和 / 227
第三十一章 至圣之德廣大如天 / 232
第三十二章 至誠之道渾厚如大地 / 239
第三十三章 中庸,天地萬物運行的境界 / 244
中庸(精編本) 節選
※札記 天賦與教養 《中庸》開宗明義:“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边@明確展示了人 生哲學修養逐次遞進的三重境界:基于我們天生的善性,通過修養達成我們高尚的道德,以我們的德行影響、感化、勸化周圍的人們,抵達教化的至高境界,實現中庸和諧的大同世界。 我的生命來源于父母,帶著生命的本真之義:純凈、透明、和諧。這種命運的形式來自于上天注定的意旨,我們沒有自己選擇的自由與權利,就連我們自己的乳名也無法自己選擇,它是由冥冥中的某種昭示,借助于我們母親的思想所賦予的,我們只能接受。 初解人情時,我們受到了家庭的熏陶與教育,同時也受到來自于社會的影響與既定形式的教育。社會心態的影響與砥礪,鑄成了我們自己的性格,并以此確定我們的言行,形成了我們的人格。我們知悉了人情世故,學會了待人處世的禮儀,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世方法。我們行走在命運加諸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面對著成功或者失敗,承受著自己的痛苦和快樂。我們實踐著自己的經歷,而這一切又都與社會有關,與人們有關,無法割裂。而往往我們所奉行的,是經過人們約定俗成的、稱之為道德的東西,并且以自己的行為為這個社會的共同行為規范做出微小的貢獻,強化著既成的律條。于是,“我”與眾多的我們融合在一起,組成了特定的社會關系,共同恪守著這個“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雖然有所選擇,但卻總是無奈地順從命運的擺布。 經歷了人生的打磨,眾多的“我”的實踐與共同建設,形成了思想,在這種思想 的指引下,我們產生了共同的信仰,并以這種信仰規范我們的言行,修養我們的品 德;又以我們的品德影響更多的人,從而形成教化。這就是自我的歷程,也就是社會發展的歷史。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萬世不易的法則,人與社會發展進化的哲學。
中庸(精編本) 作者簡介
子思(前483—前402) 春秋末戰國初哲學家。姓孔,名伋?鬃又畬O。相傳曾受業于曾子。他把儒家道德觀念“誠”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中庸》)。以“中庸”為其學說的核心。孟子曾受業于他的門人,將其學說加以發揮,形成了思孟學派。被尊為“述圣”。《漢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已佚,F存《禮記》中的《中庸》《表記》《坊記》等,相傳是他的著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