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9659
- 條形碼:9787020159659 ; 978-7-02-01596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本書特色
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故宮學者祝勇“寫給大家的中國藝術史”!順著故宮收藏文物的指引,回溯中華民族的藝術歷程!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幅高清詳圖,全彩印刷,精裝典藏! ◎故宮學者祝勇“寫給大家的中國藝術史”——親切,溫暖,真實 ◎讓更多的中國人,跟隨著故宮博物院里的文物,一起去回溯我們民族的藝術旅程 ◎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幅高清詳圖,全彩印刷,精裝典藏 祝勇從故宮館藏入手,運用文學的手法打通藝術、歷史與人生,以扎實的藝術與歷史功底,用散文筆法引領讀者進入恢弘的古典藝術世界。縱橫千年,意蘊悠長,既有豐富的文史材料,又有作家獨特的性靈趣味,做到了知識性、可讀性與審美價值的兼顧。 無論是書寫故宮,還是站在更大的視角上書寫我們的文明史,祝勇都試圖精心建構一座歷史宮殿,以自己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恢復當代人對傳統的感受力,重新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深處與文明源頭的魅力。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連起來的中國藝術史,或者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構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視的中國藝術史。故宮博物院總共收藏著超過186萬件(套)的文物。從時間上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時代,跨越了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國古代王朝,又歷經了20世紀的歷史風云,一路抵達今天。無論從橫向上,還是縱向上,故宮文物都建構起中華文明的宏大體系,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從未斷流的物質證據。《故宮藝術史》計劃寫作十卷,**卷《初民之美》關于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目錄
總 序
年 表
**章 源遠流長
**節 沒有開始的開始
第二節 考古學與藝術史
第二章 歲月山河
**節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空間框架
第二節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時間框架
第三章 神話時代
**節 神在人間的時光
第二節 疑古與信古,紙上與地下
第三節 大澤龍蛇
第四節 箭垛式人物
第四章 彩陶之紋
**節 掬水月在手
第二節 魚的指向性
第三節 地神象征物
第四節 植物的繁殖過程
第五章 彩陶之用
**節 耒耜的痕跡
第二節 人間的**碗米飯
第三節 “淘氣”的陶器
第四節 守口如瓶
第五節 非人間特質
第六章 彩陶哲學
**節 器與道
第二節 滅與生
第三節 時間之圓
第七章 消失之謎
**節 洪水之殤
第二節 青銅之始
結 語 盛開著鮮花的文化
后 記
參考書目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節選
萬物皆有始,所有的歷史,都要從開頭講起。但歷史敘述的困難,恰恰在于我們很難確定它的緣始。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其中*大的不確定,就是歷史是怎樣開始的。我們既不知道宇宙的空間起點,也不知道歷史的時間起點。時間是否真的有一個開始?我們的藝術史,是否也有一個明確、唯一的起點,讓我們的祖先,從此開啟了美的歷程?我們說,中華文明與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那個很遠的“源”,到底在什么地方?這些似乎不只是史學可以回答的問題,而是哲學應該回答的問題。在古代中國,文史哲不分家,史學和哲學的關系尤為緊密。有人說,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三個問題是哲學的重要命題,早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長詩《天問》里,就寫下了這樣的發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不知是否有人統計過,《天問》里,總共包含了多少個問題。《天問》,就是由問題組成的長詩。屈原這個詩人,簡直就是一個“問題青年”。但《天問》之問,是從*基本的問題開始的——邃遠的古代歷史,是誰傳遞下來的?天地沒有形成以前的狀態,如何能考察清楚?宇宙明暗混沌的時代,誰能探究明白?元氣充盈的虛擬之象,通過什么才能把握?詩人試圖通過這些提問去探索世界的本源,《天問》一詩,是一首關于歷史、關于哲學的詩,一首哲學性的史詩,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文學。但在這樣的問題面前,像屈原這樣杰出的詩人也束手無策。無論多么偉大的詩人,多么淵博的學者,放在歷史、宇宙的尺度上,也只是一粒微小的塵埃,風吹即逝,只有天地、宇宙、歲月永恒。 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更像是一個悖論。我們存在于時間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親身體驗。我們的經驗、記憶、目光,都無法觸及歷史的神秘開端,而史學(包括藝術史)的使命,恰恰是與時間對抗,去探尋有關過去的真實消息。歷史學家的責任,就是不斷向過去發問。北京大學教授羅新先生說:“歷史是人類精神的基本構造,是人類的思維形式,離開了歷史就不會有人類的思維。”我們的思想、觀念,都是經過歷史的累積,一點一點地生成的。我們的思維、情感,甚至行為方式,也都是在歷史中逐漸沉淀的。在中國人的心中,歷史被認為是與真理相關的事物。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道”之珍貴,求索之艱難。“道”,是一條難以抵達的道路,它包含了世界的本源和運行的真理。 天地間不可解的秘密,上古的先民們都交給了神話。所以,《山海經》里,記錄了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創八卦文字,為沒有開始的歷史,賦予了一個開始,也為中國的藝術史提供了一個源頭。中國藝術史的書寫,歷來圍繞考古展開,但神話無疑是藝術史的一個重要推手,因為越是模糊的過去,越能夠刺激人的想象,越讓人產生神秘感。沒有了想象力與神秘感,也就沒有了藝術。 我的朋友張銳鋒說:“歷史不會成為不曾存在的過去,它在許多地方秘密地留下自己的刻痕。”神話,就是這樣的刻痕之一。因此,破譯神話的秘密(包括《山海經》《淮南子》等記載古代神話的文獻),也成為我們探索藝術起源的途徑之一。神話看上去荒誕不經,但它們并不是唯心的。并非所有荒誕的想象都能成為神話,神話是經過篩選、經過沉淀的。它們之所以跨越萬年光陰依然清晰如初,其中一定包含著某些必然的因素——神話里浸透著中國人的世界觀、生命觀。對此,我在第三章《神話時代》中還要詳說。邁克爾·蘇立文先生在《中國藝術史》**章寫道:“一個民族的起源傳說往往暗示在他們看來什么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故事(指盤古開天——引者注)也不例外,它表達了中國人一個亙古的觀點:人不是創造的終極成就,人在世間萬物的規則中只占據了一個相對而言無關緊要的位置。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歷史記憶。與壯觀瑰麗的世界和作為‘道’的表現形式的山川、風云、樹木、花草相比,人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其他任何文明都沒有如此強調自然的形態和模式,以及人類的恭順回應。” 還有一部分歷史潛藏在文物里。文物是已逝時光的證物,是過去留給未來的信物。文物代表著那些未被時光淹沒的部分,就像河水里的石頭,引領我們逆水而行。當然我們不可能通過那些文物真正尋找到歷史的源頭,卻可以無限地趨近。當然,所謂的歷史源頭(包括藝術史的起源),可能并不是一個點,而是混沌一片,一個巨大、模糊的存在,像天地未開以前的宇宙。所謂的起源,是由許多個散亂的點組成的。有無數個這樣的點等待著藝術史的認領,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起源,但在起源之前,還有起源,正如在結局之后,還會有結局。 我們目光能夠抵達的*遠距離,是石器時代。曾有歷史學家認為,在石器時代之前,還存在著一個木器時代,但長期從事史前考古學研究的陳淳先生否定了這種觀點,認為:“**,史前期不可能存在一個人類只知生產木器而不知生產石器的發展階段,生產木器時必須用比它堅硬的石器進行加工;第二,木頭質地較軟,用途有限,特別是無法從事諸如砍、切、刮、刨、鉆等重要的加工功能。因此,木器時代是沒有實用意義的一種概念。”關于人類早期文明,西方學者一般分為四個時代,即“石器時代”(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錢穆先生對于這四個時代的劃分十分簡明扼要: “以石為兵”的時代,就是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從距今約300 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 萬年左右止。 “以玉為兵”的時代,就是新石器時代(Neolithic),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大約從1 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 多年至2000 多年。 “以銅為兵”的時代,就是銅器時代(青銅時代,Early Bronze Age),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 年至公元初年。 “以鐵為兵”的時代,就是鐵器時代(Iron Age),是繼青銅時代之后的又一個時代,它以能夠冶鐵和制造鐵器為標志,世界上出土的*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生產于公元前2500 年左右,距今已4500 年。中國目前發現的*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生產年代為公元前1510年至公元前1310 年。*早冶煉鐵的記錄由公元前800 年的虢國玉柄鐵劍保持,這支鐵劍,被稱為“中華**劍”,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紀錄片導演,藝術學博士,祖籍菏澤,1968年出生于沈陽,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主要作品有《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畫之美》《故宮的書法風流》《在故宮尋找蘇東坡》等數十部著作。“祝勇故宮系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任《蘇東坡》等十余部大型紀錄片總編劇,獲金鷹獎、星光獎等多種影視獎項。任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天山腳下》總導演,該片入選“新中國七十年紀錄片百部典藏作品”。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