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公益慈善百年史話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4999
- 條形碼:9787201184999 ; 978-7-201-1849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公益慈善百年史話叢書 本書特色
青云兒教院是在日本侵略中國那段時間里,由愛國人士周之貞等于1941年創辦的慈善機構,目的在于收養難童,以“續國脈,保元氣”。事實上,兒教院收養了難童近千人,為廣東順德乃至 的建設培養了人才。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歷史越來越遠去。為了銘記兒教院的創立及其所做出的歷史貢獻,作者們進行了采訪和檔案文獻的收集,于是有了此書。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不該忘卻的紀念! 此書視角獨特、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具有較大的出版價值。
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公益慈善百年史話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順德青云兒童教養院(1941-1945)為核心,從歷史人類學的視角出發,對同盟會元老周之貞于抗戰時期在家鄉順德倡辦義學、為國之未來培養人才的地方實踐進行研究。作者在廣州、順德、四會、香港和舊金山訪問了27位青云兒教院當年的學生及其家屬、后人,收集整理青云兒教院的學員收藏的校史資料,記錄兒教院辦學過程、生活學習樣貌的手書、畫稿等,并以此為基礎制作專題片。以史料為基礎,作者試圖去理解周之貞及其創辦義學的實踐活動對地方社會的影響,同時也通過社會史鉤沉、民族志描述和口述歷史的方式,挖掘歷史事件背后的鄉邦精神。
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公益慈善百年史話叢書 目錄
**部分 總論:義學傳統與鄉邦精神
一、引言
二、順德地方與青云文社
三、周之貞:從政治革命者轉向社會建設者
四、青云兒童教養院的教育
五、青云兒童教養院的影響
六、結論
第二部分 口述:青云種子憶青云
廣州·順德篇
一、蔡爾洪
二、陳文權
三、馮紹倫
青云志
四、麥志輝
五、歐陽學翹
六、蘇振坤
七、鄭學善
八、楊國彥
九、楊巧云
十、周揚海
香港·舊金山篇
一、蔡武鳴
二、陳福銳
三、方啟璇
四、歐星權
五、歐陽廣源
六、黃祖澤
七、李偉強
八、黎樹禧
九、麥啟德
十、辛永雄
十一、老國棵
青云后輩篇
一、周欣欣
二、周佩欣
三、周培文
四、吳少隆
……
第三部分 附錄:青云檔案匯編
兒教院學員回憶文章選錄
致謝
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公益慈善百年史話叢書 作者簡介
景燕春,寧夏大學法學院行政管理與社會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人類學專業法學博士,廣州公益慈善書院院長,寧夏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寧夏吉慶公益基金會理事。研究公益慈善和人類學,在《華僑華人歷史研究》、Religions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朱健剛,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廣州公益慈善書院創院院長,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創始人與副理事長,研究公益慈善、社區發展與人類學。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首席專家,發表《行動的力量》《國與家之間》等多部著作以及在《社會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Voluntas等期刊上發表150多篇論文。主編《中國慈善藍皮書》,擔任中國慈善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第三部門研究學會(ISTR)理事,中國殘疾人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常務理事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