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
日本著名中國哲學史學者岡田武彥先生所著《宋明哲學の本質(下)》一書的中譯本,收集了岡田四十多歲到五十多歲所謂學術全盛時期的明代哲學研究的12篇論文,篇篇珠玉,展示了岡田陽明學研究的巔峰。
-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19450
- 條形碼:9787209119450 ; 978-7-209-1194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 內容簡介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是日本著名中國哲學史學者岡田武彥先生所著《宋明哲學の本質(下)》一書的中譯本,由于(上)沒有翻譯,且(下)中的內容都是有關明代儒學的,故《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翻譯時改名為《明代哲學的本質》。
岡田武彥先生(1908-2004)出生于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少時就有志于哲學研究。因為家庭經(jīng)濟狀況所限,未能如*初所愿進入當時日本非常著名的兩所高校東京大學及京都大學之一深造。后來岡田先生獲得資助,于1931年進入九州大學學習,師從中國哲學史家楠本正繼。1934年從九州大學畢業(yè)后,岡田先生先是在中學任教,后回到九州大學歷任助教、講師等職,1958年起擔任九州大學教養(yǎng)部教授,直至1972年從九州大學退休。此后岡田先生還曾任教于西南學院大學、活水女子短期大學、活水女子大學等高校,并于2000年獲得西日本文化獎。岡田先生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已匯集為《岡田武彥全集》,共24卷,由日本明德出版社自2002年至2013年陸續(xù)出版。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的日文原著即是《岡田武彥全集》的第18卷,出版于2009年。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 目錄
**章 良知現(xiàn)成論的確立——王龍溪的為學精神
第二章 王門現(xiàn)成派的系統(tǒng)
一、總論
二、羅近溪與周海門
三、耿天臺
四、何心隱與李卓吾
第三章 良知歸寂派的為學精神
第四章 王門歸寂派的系統(tǒng)
一、總論
二、王塘南
第五章 王學正統(tǒng)派的為學精神
第六章 李見羅論
第七章 湛甘泉的為學精神
第八章 湛門派的系統(tǒng)
一、總論
二、許敬庵
三、馮少墟
第九章 東林學的精神——以顧憲成、高忠憲為中心
第十章 許敬庵的克己說
第十一章 吳廷翰與郝楚望
第十二章 陳清瀾的批判論
譯者的話
日本陽明學研究名著譯叢:明代哲學的本質 節(jié)選
“陽明”是中國明代思想家王守仁(1472-1529)的號。王守仁因筑室陽明洞講學而名聲大噪,世稱“陽明先生”,稱他的學說以及王門學問為“陽明之學”“陽明之說”等。在《明儒學案》里,王陽明本人的學術被稱為“姚江之學”,弟子們被稱為“王門之學”,但是“陽明學”這一稱謂,當時沒有在中國流傳開來。
作為一門近代學科的名稱,“陽明學”是個典型的“和制漢語”,出現(xiàn)于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在此之前,日本人對王陽明一派的學問,也沿襲中國的學問傳統(tǒng),稱“姚江”或“王學”。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葉,日本出現(xiàn)了一場由三宅雪嶺、德富蘇峰、陸羯南等當時的一些鼓吹日本主義的媒體人發(fā)動的、批判明治政府以“鹿鳴館”為表象的全盤西化政策的社會運動。他們自稱這場社會運動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日本“國民道德”,創(chuàng)辦了一本名為《陽明學》的雜志作為運動的主要陣地,于是“陽明學”這個類似于學術流派的名稱成了這場精神運動的名稱。
日本陽明學雖然號稱起源自中國明代王陽明的姚江學派,但有完全不同的發(fā)展歷程和自己的特色。在“陽明學運動”開展期間,出版了兩本日本陽明學著作,奠定了日本陽明學的學術基礎。一是高瀨武次郎(1869-1950)的《日本之陽明學》(1898年鐵華書院出版)。《日本之陽明學》以教科書的形式,分發(fā)端、陸象山、王陽明、心即理、知行合一、日本之王學者等章節(jié)對陽明學進行了闡述。二是井上哲次郎(1855-1944)的《日本陽明學派之哲學》(富山房1900年出版),該書按流派和人物全面論述了日本陽明學派的源流、哲學內容和思想特征。這兩本書給予將日本陽明學傳播到中國來的梁啟超、張君勱、朱謙之等以重要影響。
但是與轟轟烈烈的日本陽明學之社會運動相比,日本作為學術研究的陽明學研究一直處于低潮。直到20世紀40年代,日本京都大學出現(xiàn)了兩個陽明學研究方面的先驅者。
一是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研究員安田二郎(1905-1945)和他著述的《中國近世思想研究》(京都弘文堂1948年出版)。安田認為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論語》和王陽明的《傳習錄》那樣的語錄式著作,看上去雜亂無章,但內部有著某種必然的邏輯體系,于是他運用西方哲學史手法在《傳習錄》和其他朱王著作中去尋找這個邏輯,此書便是他研究的結晶。
二是京都大學原教授島田虔次(1917-2000)的著作。島田曾寫過三本關于陽明學的著作。**本是《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1949年筑摩書店出版,1970年修訂再版)。在該書中,島田試圖從王陽明、泰州學派、李贄的思想展開過程中,尋找中國近代思想,主要是近代市民意識的“萌芽”。第二本是《朱子學與陽明學》(巖波新書C28,1967年出版)。該書雖然是面向社會的通俗讀物,寫得簡單通俗易懂,島田卻自認是對自己陽明學研究的總結。作為通俗讀物,該書*大的特點在于將自己的陽明學論文和著作論證過的主要觀點濃縮而總結概括出來。第三本是《中國思想史研究》(2002年由京都大學出版會出版。鄧紅翻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日本和中國學界一般認為安田和島田開創(chuàng)了戰(zhàn)后日本的陽明學研究,特別是島田,堪稱世界陽明學研究的先驅。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