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802422
- 條形碼:9787573802422 ; 978-7-5738-02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本書特色
(清)王士禎:“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時)! (清)馮鎮巒:“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于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 魯迅:“《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于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于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郭沫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代表著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優選成就。它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語言精煉,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本書以鑄雪齋抄本為底本,精選80篇作品詳加注解、品讀。在解讀作品時,一方面,從筆法的角度分析其人物塑造、情節構建、敘事安排等方面的精妙之處;另一方面,從思想的角度揭示出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和內涵,并聯系現實社會,明晰其時代意義,以期能啟迪心智,撫慰心靈,激勵成長。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目錄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節選
考城隍① 予姊丈之祖,宋公諱②燾,邑廩生③。一日,病臥,見吏人持牒,牽白顛④馬來,云:“請赴試!惫裕骸拔淖谖磁R⑤,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⑥乘馬從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xiè)⑦,宮室壯麗。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miù)⑧可識。檐下設幾⑨、墩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幾上各有筆札(zhá)。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倍某桑实钌。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敝T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惫轿颍D首泣曰:“辱膺(yīng)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鄙弦坏弁跸裾,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須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蹦酥^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并下。 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里,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沒。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忽見公鏤膺朱(fén),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訊鄉中,則已歿矣。 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后無存,此其略耳。 [注釋] ①城隍: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后為道教所信奉。相傳由《禮記·郊特牲》中蠟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歷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始大行封賞,稱祗以各府州縣之名,儼然為陰間王朝。職掌也擴大為護國安邦、調和風雨、剪兇除惡,并管領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須至城隍廟前宣誓就職,以求庇佑。②諱:舊時對帝王尊長不直稱其名,叫避諱。③廩生:廩膳生員。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④顛:額頭。⑤臨:指案臨,蒞臨查考。清制,各省學政在三年任期內依次到本省各地考試生員,稱案臨。⑥力疾:勉強支撐抱病之身。⑦府廨:古代對官府衙門的通稱。⑧關壯繆:指關羽(?—220年),字云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死后追謚壯繆侯。⑨幾:長方形的小桌子。⑩墩:一種低矮無腿的坐具。筆札:筆、紙。札,古時寫字的小木片。辱膺寵命:為古時接受任命或命令時表達感激之詞。辱,承蒙。膺,受。寵命,加恩特賜的任命;笁奂翰榭从涊d其母壽限的簿籍。稽,查。壽籍,命籍,迷信者謂陰間記載人的富貴貧賤、生死壽夭的簿籍,即所謂“生死簿”。攝篆:代掌印信,此指代理官職。攝,代理。篆,指官印。瓜代:及瓜而代的省詞。原意為至來年食瓜季節使人替代。《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后世就把任期已滿換人接替叫作瓜代。推:推許,贊許;祝汗艜r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恭敬的禮拜形式。 …… [解析] “新聞總入鬼狐史,斗酒難消磊塊愁”,《聊齋志異》是久困場屋的蒲松齡以泄憤遇、抒寫愁思的一部“孤憤之書”。青柯亭版《聊齋志異》中,此為開篇。 知識分子的科舉問題是《聊齋志異》*重要的內容之一。開篇的這則故事讀來令人感慨萬分!犊汲勤颉啡嫠济顦嫞庞腥。一奇:以科考錄城隍。城隍是神,具體而言,城隍是守護一方的神,其職責是守護自身所轄區域的城池,另兼做陰司神,是閻王派到地方上的代理人。一般來說,神話故事中的神都是上頭封賜的,而《考城隍》卻別出心裁:城隍是考上的。其實在整部《聊齋》的世界觀中,陽間所有的一切,在陰間都是有對應的。陽間有科舉,陰間也有考試;陽間的主考官是學政,陰間的主考官是關帝等;陽間考八股,陰間也考策論;陽間考中為舉人、進士,可以當官,陰間考中也可以做城隍。宋公在陽間是個秀才,但到死也沒考上舉人,不過在陰間卻考上了城隍,也算是得償所愿。我們不禁產生疑問:究竟是陰間缺人,還是陽世屈才?二奇:錄用可瓜代。“瓜代”就是頂替的意思,典故來源于《左傳》:“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痹谶@里指讓張秀才先暫時做這個城隍九年,等九年期滿、宋公老母去世后再由宋公來頂替這個職位。這個瓜代是怎么發生的?原文中提到,是宋公先向眾考官要求延期就任,理由是為了侍奉老母。這個理由自然可以體恤,但延期所需要的時間在我們看來簡直是杳渺難定的,怎可輕易答應?然而這個難題在陰間根本不是問題,由陰間“生死簿”可查清其老母的陽壽。三奇:死而復生,生而復死。宋公死而復生并不是美好的結局。他做廩生時間很長卻一直沒能考取舉人。但在他死后卻受到關帝爺的賞識,得以錄取為河南的一個城隍。這對于未考中舉人的宋公而言,或是一種慰藉。 這里的生而復死,非但不是敗筆,反而是點睛之筆,它將古代讀書人的心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個故事寫盡了作者蒲松齡為博取功名而不得的強烈執念與一世辛酸,“勸懲之大義彰矣,文章之能事畢矣”。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經指出《聊齋志異》:“出于幻域,頓入人間!薄犊汲勤颉房胺Q其藝術結構方面的極佳代表。作者讓主人公宋燾圍繞著“考中”“盡孝”二端,由入幻而出幻,再由出幻而入幻。陽世陰間,夢里夢表,騰挪跌宕,交錯輝映。使得整個故事虛實結合,搖曳多姿。尤其是對幻域考場的那段敘述,不僅場景描繪別開生面,意味雋永。那句“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更顯示出作者為人處世之豁達、胸襟之坦蕩,以及對名利的淡薄,真乃“一部大文章,以此開宗明義”(但明倫語),讓讀者咀嚼再三,深思玩味。 耳中人 譚晉玄,邑諸生①也。篤信導引之術②,寒暑不輟,行之數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fū)坐③,聞耳中小語如蠅,曰:“可以見(xiàn)④矣!遍_目即不復聞;合眸定息,又聞如故。謂是丹將成,竊喜。自是每坐輒聞。因俟其再言,當應以覘(chān)⑤之。一日,又言。乃微應曰:“可以見矣。”俄覺耳中習習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長三寸許,貌獰惡如夜叉狀⑥,旋轉地上。心竊異之,姑凝神以觀其變。忽有鄰人假物,扣門而呼。小人聞之,意張皇,繞屋而轉,如鼠失窟。譚覺神魂俱失,不復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顛疾⑦,號叫不休,醫藥半年,始漸愈。 [注釋] ①諸生:明清時代,凡經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生員,通稱諸生。②導引之術:我國古代道家所提倡的強身除病的一種養生方法。導引,“導氣使和,引體使柔”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納,使血脈流通。③趺坐:即“結跏趺坐”,略稱“跏趺”。佛教徒坐禪的一種姿勢,俗稱盤腿打坐。④見:通“現”,現形。⑤覘:看,偷偷地察看。⑥夜叉:佛教所說的一種吃人的鬼。常用以比喻相貌難看或兇狠的人。⑦顛疾:即癲癇病。顛,通“癲”。 [解析] 導引之術,本為道家所崇尚的形體修煉養生術。一呼一吸之際,吐故納新;一伸一曲之間,血氣流通。譚晉玄堅持養生之道,鍛煉身體,本來是件好事,可卻被耳朵里的一個所謂的小人給嚇瘋了!抖腥恕愤@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因沉迷所謂的導引之術而走火入魔的書生的故事,我們能從這篇文章里得到什么啟示呢? 首先,故事中的小人是被幻想出來的,這是由于主人公的不務正業和走火入魔所造成的。 書中的書生產生了奇怪的幻覺。鄰人的敲門聲不是嚇走了耳中人,而是把書生從走火入魔中敲醒了。醒來后的書生發現自己所處的真實的困境苦學而無功,修煉而無果,接著自然就會產生精神上的波動,到*后變得瘋癲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作者告訴我們,凡事都是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的。我們一定要遵循每件事產生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就會事事不成,只有腳踏實地,我們才能把事情的每一步都做好,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潛心做事的人,方能水到渠成。 再次,這則小文也告訴我們學習要“群居相切磋”,有問題的話要及時與其他人討論,老是一個人處于閉門造車、凌空蹈虛的自閉狀態也是容易出現怪異的“耳中人”現象的!蒲松齡給文中主人公命名為“譚晉玄”,隱含“喜談魏晉玄學”,也有譏諷道家的形而上學之談玄弄虛之意。 ……
聊齋志異(家藏文庫) 作者簡介
高小慧,河南平輿人。1997年至2005年先后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現為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與文論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