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理學(法律類第6版數字教材版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6964
- 條形碼:9787300306964 ; 978-7-300-3069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理學(法律類第6版數字教材版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內容簡介
本教材盡力以平實手法呈展專業知識和問題。為引領學生進入法理學思維之門徑,本教材在結構安排上進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嘗試。每章正文前列名言、警句若干,意在讓學生借助智者們的微言大義把握所涉主題之要旨。正文內時而插入一些“案例”,欲幫助讀者直接感受生動的社會生活事實之中所蘊含的法學道理。每章學習完畢設計多少不等的“研習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對法理學理論和問題討論的興趣,試圖使參與思考、分析和討論的每個人都能夠共享法理學智慧、方法和技術所帶來的精神愉悅。 此修訂仍然沿襲以往的原則:,基本章節結構不變;第二,核心觀點和學界有基本共識或者理論界沒有實質爭議的內容不做修訂;第三,與當前主流觀點不一致的,做適當改動,以保持一致性;第四,法律已經修改的,按照修改后的法律闡釋相關的制度;第五,已經過時的或者明顯不能成立的觀點和資料一律予以刪除。本次修訂的重點是根據法治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及法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改,對個別詞句作了調整。
法理學(法律類第6版數字教材版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目錄
**節 法學
第二節 法理學
**編 法學基本概念
**章 法
**節 法的概念
第二節 法的形式特征
第二章 比較法學與法系
**節 比較法學
第二節 法系
第三節 兩大法系
第三章 權利、義務與責任
**節 權利與義務
第二節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
第三節 責任
第四章 法律規范與法律體系
**節 法律規范與法律規則
第二節 法律原則
第三節 法律體系
第五章 法律關系
**節 法律關系概述
第二節 法律關系主體
第三節 法律關系的內容
第四節 法律關系客體
第五節 法律事實
第六章 法律行為
**節 法律行為概述
第二節 法律行為的結構
第三節 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二編 法律的運行
第七章 立法、執法與司法
**節 立法
第二節 執法
第三節 司法
第八章 法律推理
**節 法律推理概述
第二節 演繹法律推理
第三節 類比法律推理
第四節 法律推理的價值
第九章 法律解釋
**節 法律解釋概述
第二節 法律解釋的目標與方法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體制
第十章 法律淵源
**節 法律淵源概述
第二節 正式法律淵源
第三節 非正式法律淵源
第十一章 法律效力
**節 法律效力概述
第二節 法律的時間效力
第三節 法律的空間效力
第四節 法律的對人效力
第三編 社會中的法
第十二章 法的演進
**節 法的起源 目 錄
第二節 法律發展的歷史階段
第三節 法的未來
第十三章 法的作用
**節 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節 法的規范作用
第三節 法的社會作用
第四節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十四章 法的價值
**節 法的價值概述
第二節 法與秩序
第三節 法與自由
第四節 法與平等
第五節 法的價值沖突及解決
第十五章 法與其他社會因素
**節 法與經濟
第二節 法與政治
第三節 法與文化
第四節 法與道德
第五節 法與宗教
第十六章 法治國家的一般理論
**節 法制與法治的概念
第二節 法治的原則
第三節 法治國家形成的條件
第四節 法治國家建設目標和實現途徑
法理學(法律類第6版數字教材版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節選
法學對人的智識樂于提供也許是*好的科學思維技巧的訓練———任何人,當他從法學轉向其他科學時,都會感激曾有過這種法學的潤養。 ———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 法學在人文科學中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在于:其并非立于法秩序之旁,亦非追隨其后,而是直接參與法秩序本身及法律生活的形成。 ———卡爾??恩吉施 【本章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你應該能夠: 1.掌握法學的性質、特征; 2.了解法理學研究的對象和意義; 3.熟悉法學思維的基本特點。 **節 法 學 一、法學的概念 所謂法學,就是研究法律現象的知識體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來探求法律問題之答案的學問。也可以說,法學是一門實踐知識、實踐學問,即通過“實踐之思”獲取的知識。按照古老的知識分類,實踐知識(拉丁文為prudentia),包括宗教知識、倫理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等。從歷史上看,作為實踐知識的法學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得以產生。在中國,先秦時期就有所謂“刑名法術之學”,其后有專事注釋法律的“律學”興盛。總體上看,中國傳統的律學是與成文法同時產生并同步發展的,它作為成文法的附屬物,與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分不開,它研究具體的法律原則,闡述法律的宗旨、名詞術語,解決法條對具體案件的適用等問題。具體而言,律學探討律(法典)與例(判例)之間的關系,條文與法意的內在聯系,以及立法與用法、定罪與量刑、司法與社會、法律與道德、釋法與遵法、執法 與吏治、法源與流變等各個方面。 在注釋和研究方法上,律學具有如下特點: (1)重視邏輯歸納,較為輕視邏輯演繹。中國傳統的思維偏于形象思維,強調直觀感悟,所以在注釋法律時也注重歸納,即從個別對象具有某種屬性的知識而推導出一般的結論。而演繹則強調從一般性的知識推導出個別對象的屬性。 (2)重視考據,輕視理性論證。律學偏于引經據典、羅列材料,而較缺乏分析性的、論辯性的結論。 (3)重視實用技巧,較為輕視學理闡釋。律學的知識大多是古代的官吏或私家注律者在法律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所以一直體現著“務實”的性質,更多地表現為司法官的辦案技巧,因而理論色彩較淡。 (4)重視刑事法律,輕視民事法律。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較為注重刑事法律,民事法律不甚發達。所以,律學的主要任務是對刑事法典條文內容進行注釋。西方“法學”的興起也離不開立法和司法的發展,并且與“職業法律家階層”的出現相關聯。至少在古羅馬,從公元前3世紀起,就開始逐漸形成了一個專業性的法律家群體,傳授職業性的法律實踐知識,并且產生了不同的法學派別。與中國律學相比,西方法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它的發展離不開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發展。西方法學除了實用知識、技巧方面內容外,還有大量的內容涉及法律哲理、法律原理的思考。所以,西方法學理論的形成,除了有法學家們的思考外,哲學家、倫理學家、政治學家、邏輯學家均對此作出過貢獻。19世紀末,西方法學的概念經由日本引入中國,對中國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學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參考案例 張某與李某是大學同班同學且為好友。一天,李某主動約張某星期天到電影院看電影。到了星期天,張某乘車至電影院門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變主意,直到電影散場也沒有去電影院。張某為此憤憤不平,提出要與李某“斷交”。 在參考案例0 1中,李某存在“背信棄義”的行為,但該生活關系本身顯然不具有“法律制度的關聯性”,沒有法律意義。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從法律的角度來評價李某的行為是合法還是非法,而只能從道德的角度來衡量其行為的好壞。法學必須研究社會現實或社會生活關系,才能夠區分哪些社會現實或社會生活關系是有“法律制度的關聯性”的,哪些是沒有“法律制度的關聯性”的,以便為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的活動提供科學、合理、正當的評價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研究社會現實或社會生活關系,就無法區分它們的意義,無法判斷法與道德的界限,也就無從建立起一套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的制度。
法理學(法律類第6版數字教材版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 作者簡介
舒國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端升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法理學、法哲學、法美學、法學方法論、法律論證理論等,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