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0000
- 條形碼:9787544790000 ; 978-7-5447-900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本書特色
縱觀人類歷史,戰爭似乎是一個人們無法避免卻又極力想避免的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百年前,但它身后的陰影至今投射在我們心中,也徹底地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這本書從這場大戰的起源開始,梳理了其中多個重要事件,無論是歐洲戰場的慘烈還是中國人民堅定抗日的決心,都在書中得到體現。在祈望和平的同時,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曾經到底發生了什么,只有這樣才能讓相同的悲劇不再上演。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內容簡介
Di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巨大生命損失和物質破壞,使人們祈求這樣的災難不再重現。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破壞都是前一次大戰的兩倍,這種情況何以發生?格哈德??L.溫伯格在本書中介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過程以及戰爭對參戰者和經歷過戰爭的普通公民的影響。他從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和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通過考察包括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巴巴羅薩行動、日本對華戰爭的擴大、后方戰線的發展以及1944-1945年盟軍的勝利等關鍵事件,來分析戰爭的進展。在探討戰爭的代價和影響時,溫伯格總結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當今社會留下了恒久的印記。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目錄
引 言
**章 兩次大戰的間隙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第三章 西線戰事:1940 年
第四章 巴巴羅薩計劃:德國入侵蘇聯
第五章 日本擴大侵華戰爭
第六章 轉折點:1942 年秋至 1944 年春
第七章 各國后方以及技術、醫療領域的發展
第八章 盟軍獲勝,1944 —1945
結 論 119
索 引 122
英文原文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節選
引 言 起初,人們把終止于1918年11月11日的那場戰爭叫作“大戰”,幾十年以后,才陸續有人稱之為“**次世界大戰”。將1914年到1919年間那場肆虐全球的沖突稱為“**次世界大戰”,并立碑紀念,足以說明那場戰爭沖突造成的傷亡人數和破壞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1914年以前,也發生過多次波及全球、極其血腥的戰爭,其中既有陸戰也有海戰,但是,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像**次世界大戰那樣,殃及如此多的國家和殖民地,直接或間接牽連如此高比例的世界人口,帝國與封建王朝灰飛煙滅,無數生靈涂炭。戰爭一結束,人們額手稱慶,以為再也不會發生這種災難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在1918年后僅僅過了二十年,歷史悲劇差點重演?并于第二年(1939年),一場世界范圍的戰火再度點燃? 如今,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人堅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應從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算起,有人認為應從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阿比西尼亞)算起,有人則認為應該從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算起,還有人認為應從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算起。本書認為,上述戰爭沖突的性質不同。發生在東亞的兩次戰爭(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對華局部侵略的升級擴大,意大利在非洲東北發動的戰爭行為是其殖民擴張的延續,而西班牙內戰自始至終沒有打出國門。盡管在上述戰爭中有外部勢力為沖突一方提供援助,但是公開參戰的只有直接相關的幾個國家。的確,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是蓄意加入德國于1939年發動的范圍更廣的戰爭行動,但是日本人的偷襲并非上天注定(詳見本書第五章)。1945年至今,國家間的戰爭和內戰也發生過不少,所幸沒有任何一場軍事沖突蔓延至全世界。 本研究姑且采納這種觀點,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1939年。那么,為什么認定它一開始就是世界大戰,而不認為它開始只限于歐洲內部,直到1941年底后才變成了一場世界大戰?須知,此前始于歐洲而后波及其他地區的戰爭發生過多次。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歐洲,然而,從一開始它就具有世界特色,涉及全球范圍。德國發動戰爭之初,即有吞并全球之意,這點我們將在**章詳細介紹。應戰的盟國一開始就有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幾天以后,南非聯邦也宣布參戰。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也從*初就介入了,比如,法屬殖民地的非洲士兵在法國作戰(他們投降以后被德軍槍殺的有成千上萬),英國在印度也招募了這場戰爭規模*大的志愿軍。意大利直到1940年6月才正式參戰,但是它一參戰,就將非洲大陸拖進戰爭的旋渦。不會有人認為1941年五六月間在伊拉克爆發的抗英起義和在敘利亞爆發的戰爭僅限于亞洲范圍吧? 海上的戰爭也從一開始就具有世界大戰的色彩。有兩個例子足以證明。1939年12月在烏拉圭近海爆發的德國“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與英國“埃克塞特”號、“埃賈克斯”號和“阿基里斯號”巡洋艦之間的海戰;1940年蘇聯人給德國提供援助,派遣補給巡洋艦穿越北冰洋,沿著西伯利亞海岸向東,以使德國能夠擊沉盟軍部署在太平洋的艦船。德國人發動潛艇戰、英國 截擊德國商船,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的。 如果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終于1945年9月日本投降,那么,其中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人們對于是誰發動了**次世界大戰意見不一,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發動的這一點毫無爭議。本書**章重點探討的問題是,當從**次世界大戰中幸存下來的成年人對前次戰爭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何以還能爆發?它是如何爆發的?德國發動戰爭的時候,志在必得,而且有段時期確實有獲勝的勢頭,為什么*后勝利的反而是盟國?后面幾章我們將探討這個問題。此外,本書還將重點考查為何有些國家站在了德國這邊,比如主動參戰的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從而和西半球的大部分國家相背;又為何有些國家和英國、法國站在了一起,比如受到侵略后才應戰的蘇聯和美國。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規模*大的戰爭,所以有必要考查戰爭在各參戰國引起的改變,也有必要考查部分參戰國戰前擁有的殖民帝國的興衰。本書也將探討武器的重大變革以及醫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巨大進步。有不少新的機械設備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并投入使用的,它們現在依然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并將繼續影響下去,寫作本書初稿所用的電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牛津通識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雙語) 作者簡介
格哈德??L.溫伯格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1928年出生于德國漢諾威,曾在肯塔基大學、密歇根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外交史和軍事史。曾主持美國歷史學會的戰爭所獲德國檔案微縮攝影項目,整理出希特勒所作《第二本書》并出版,另著有《希特勒德國的外交政策》(1980)、《戰爭中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史》(1994)等書籍及多篇學術文章。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