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華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6683
- 條形碼:9787100166683 ; 978-7-100-16668-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本書特色
通古今法律傳統的內在聯系,探尋中華法系歷史遺產的現代意義。 本書將中華法系的研究放在一個世界法律文明的視野中,既從法律文明的高度考察中華法系的法哲學、法學學術、法學教育等,又從整個中華法系的體系來考察了各成員國—日本、朝鮮、越南法制的形成和發展,試圖溝通起中華法系各成員國與母國的法律文化交流。全書深入探討了中華法系歷史遺產的現代意義,溝通古今法律傳統的聯系,闡發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價值,提出中華法系傳統在法典編篆與注解、環境保護、慎刑恤罰、尊老愛幼、恤廢憐疾、追求無訟等方面的價值,對當下中國法治建設和世界法律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中華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內容簡介
本書從對法系、中華法系的概念界定入手,論述了中華法系的起源、內涵、特點,中華法系的基本內容,以及中華法系的成員國法律的發展,中華法系對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影響,中華法系的衰亡及歷史地位。**章闡述了中華法系的法哲學、法律學術、律學家和律學教育;第二章從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兩個角度梳理了中華法系之母國法——自隋唐至明清的古代中國法;第三章主要對中華法系的三個主要成員國——日本、朝鮮、越南的法和法學的形成與發展及其與母國法的關系進行論述;第四章詳析了中華法系的解體,一方面從總體視角界定了中華法系解體的時限,并分析了解體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從時間維度梳理了中華法系在母國及其各成員國解體的整個過程;余論部分論述了中華法系的歷史遺產,提出這些歷史遺產對當代中國乃至亞洲各國法律與法學的發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迪作用。
中華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目錄
**章 中華法系之法哲學、法律學術、律學家和律學教育
**節 法哲學
第二節 法律學術
第三節 律學家
第四節 律學教育
第二章 中華法系之母國法
第三章 中華法系之成員國法
**節 日本法
第二節 朝鮮法
第三節 越南法
第四章 中華法系的解體
余論 中華法系的歷史遺產
附錄 中華法系研究文獻
索引
中華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作者簡介
何勤華,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著有《西方法學史綱》《20世紀日本法學》《中國法學史》《法律文化史譚》等多部作品,在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80余篇。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第二屆中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9年獲“國家教學名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校長。兼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 錢泳宏,1976年生于河南淮陽,法學博士,美國佩斯大學訪問學者,鄭州輕工業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在《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法制日報》《北方法學》等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三項,著有《清代“家庭暴力”研究:夫妻相犯的法律》(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主要研究領域:法律史學、婚姻法學。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