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4118
- 條形碼:9787100204118 ; 978-7-100-20411-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心理學及教育相關專業Ø 經典——問世數十年,再版十余次 Ø 更新——關注網絡及新媒體對社會生活與心理的影響;增加情緒議題,關注互聯時代的心理健康 Ø 實用——專章探討心理學知識的日常應用,助力讀者克服逆境,實現幸福生活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內容簡介
《社會心理學》是培生(Pearson Education Ltd.)出版的經典教科書之一。作為一部翔實而均衡的社會心理學的入門讀物,問世數十年來,再版十余次,更被譯為多種語言版本,對專業學生與普通讀者均有深廣影響。在第13版中,作者著眼社會與理論研究的發展變遷,做出大量修訂更新。尤其關注到網絡及新媒體對社會生活和心理的重要影響,透視互聯生活的本質與可能性;增加情緒議題的近期新系列研究,將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體驗更有機聯結;專章探討如何應用心理學知識,克服逆境,實現幸福生活,為讀者提供更真切有效的助力。通過社會心理學——覺知真實自我,理解復雜社會,建立有效連接。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目錄
序言
感謝的話
作者介紹
**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生活的科學
第二章 社會認知:我們怎么看社會
第三章 社會知覺:感知并理解他人
第四章 自我:回答“我是誰?”的問題第五章群體與組織
第五章 態度:對社會世界的評估與反饋
第六章 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的起因、影響與消除
第七章 人際吸引、親密關系與愛情
第八章 社會影響:改變他人的行為
第九章 親社會行為:幫助他人
第十章 攻擊:本質、原因及其控制
第十一章 群體和個體:歸屬的結果
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學:對抗逆境和創造幸福生活的指南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節選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關于調查法還有另一個問題必須強調:提問的用詞及方式會嚴重影響所得到的調查結果。例如,如果一個調查者這樣問:“你認為那些犯過多起謀殺案的犯人應該執行死刑嗎?”許多人可能會同意,畢竟,這種人是惡貫滿盈。但是如果問題改成這樣:“你同意死刑嗎?”可能表示同意的人就會明顯減少。可見,提問的方式可以嚴重影響結果。 總之,調查法是研究社會行為某些方面的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要做到結果準確,就要考慮取樣以及提問方式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1.3.2相關性:尋找關聯 你可能注意到許多事情的發生與另一些事件的出現有關系,一方發生變化,另一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你可能注意到開新車、好車的人,往往年齡比較大,或者銀行利率提高時,股票市場就會下跌。當兩件事情出現這種關聯,我們就說它們之間存在相關性。相關,是指當某事件改變時,另一事件也隨之改變。社會心理學家把這些可改變的自然事件稱為變量,因為它們的值可以變化。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對研究很有幫助。只要存在相關,我們就可能通過一個或多個變量的信息來預測另一個變量。做出這種預測是所有科學領域,包括社會心理學在內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準確預測對于我們的生活相當有幫助。例如,假設我們觀察到對待同事或老板的態度(一個變量),與員工工作中的針對同事或老板的暴力行為(另一個變量)存在相關,那么這個相關可以幫助我們提前識別出潛在的危險人物,建議公司拒絕雇用他們。同樣,如果我們觀察到夫妻之間的某些行為模式(例如,尖銳地批評對方)與他們將來的離婚率存在相關,那么這個結果可以幫助我們從事夫妻咨詢,或者如果當事人愿意,甚至可以挽救他們的關系(在第7章我們會討論為什么長期關系有時會失敗)。 這些事實背后,有一個社會心理學家有時會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相關法(correlationalmethod),通過這種方法,社會心理學家可以嘗試了解不同變量彼此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以及關聯程度有多大。這需要對每個變量有認真的觀察,然后通過恰當的統計檢驗來計算。一個具體例子會有助于你的理解。 比如根據常識,心情好的人比那些心情壞的人好像更容易幫助他人,如何驗證這個假設(hypothesis)(還沒有得到驗證的預測)呢?*基本方法可以這樣:研究者請人完成一份問卷來測量他們的心境:一天當中通常的心情狀態。(我們的心情會隨時間發生波動,特別是因為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但即使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人與人之間大部分時間里的感受依然存在差異。)另外,參與者還可能會被問到他們每天助人的次數,做了多少慈善捐獻之類。如果兩個因素(心境與助人)之間得到正相關,就可能證明假設,即好心情與助人行為有關。 假設我們已經發現了上面兩者的關系(比如,心情與助人的相關為+0.51),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好心情讓人愿意幫助他人嗎?大概我們非常渴望能做出這樣的結論,但它完全是錯誤的。為什么呢?因為兩個變量相關,并不是說一方的變化一定會引起另一方的變化。相反,兩者的這種變化可能都與第三個因素有關。比如,還是這個例子,很可能心情好并不能讓人愿意幫助他人;只是那些經常心情愉悅的人表現得更加友善,這可能才是導致他們助人水平更高的真正原因。因為他們的友善會讓其他人更愿意向他們尋求幫助。如果是你,你是愿意向一個微笑的人求助呢,還是向一個皺著眉頭的人求助呢?所以這才是心情好的人伴有更多的助人行為的真正原因,而好心情與助人之間并非是方向性的因果關系。還可能是這樣:助人行為反過來讓我們的心情好起來。也就是說,不是好心情讓我們愿意助人,而是助人讓我們的心情好。總之,相關只能告訴我們兩個變量彼此有聯系,它不能說明任何方向性的影響關系。盡管存在這樣大的局限,相關法依然經常得到應用。一來它們可以在自然條件下使用,另外也非常高效:短期內足以獲得大量信息。但是要注意的是,相關法不能做因果關系的推論。有另一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因此受到社會心理學家更多的青睞,這就是我們將要講到的實驗法。 ……
社會心理學(第13版) 作者簡介
羅伯特??A.巴隆,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斯皮爾斯創業學講席教授。愛荷華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1968年),曾任教于倫斯勒理工學院、普渡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得克薩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牛津大學等。美國心理學協會會員,也是美國心理科學學會的特別會員。發表論文120余篇論文,撰寫或合著相關書籍多部。曾獲2009年管理學部創業分會的“思想領袖”獎。其研究興趣集中在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原理應用到創業領域,他研究了感知在機會識別中的作用、企業家的社交技能如何影響他們的成敗以及積極情緒在創業中的作用等課題 妮拉??R.布朗斯科姆(Nyla R. Branscombe)是堪薩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普渡大學博士。擔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英國社會心理學雜志》《群體過程與群際關系》三個學術期刊的副主編。已發表論文120多篇,曾獲得奧托??克萊恩伯格(Otto Kleinberg)的跨文化和國際關系研究獎以及1996年和2001年的國際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會獎。她與他人合編了2004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集體罪惡感:國際視角》、2007年由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紀念布朗:種族主義和歧視的社會心理學》和2010年由美國心理學出版社出版的《重新認識社會認同》一書。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兩個主要問題上:集體內疚心理與弱勢群體的心理,特別是他們如何應對歧視的問題。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