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G明史簡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529773
- 條形碼:9787570529773 ; 978-7-5705-2977-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G明史簡述 本書特色
吳晗是明史研究開拓者奠基人。 該書對明史做了簡明扼要的講解,文章淺白如話,好讀易懂。 從明朝歷史的基本情況以及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兩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 了解了這些問題也就把握了明代歷史的基本面貌、主要特征發展脈絡。
G明史簡述 內容簡介
《明史簡述》是吳晗先生在中央高級黨校所作學術講演的記錄稿,該書扼要而系統地介紹了明朝歷史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明太祖建國、明成祖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等,是我們學習和研究明史的必讀之作業。
G明史簡述 目錄
明朝歷史的基本情況
明太祖的建國----------------------- 001
明成祖遷都北京--------------------- 022
北“虜”南倭問題------------------- 027
東林黨之爭------------------------- 037
建州女真問題----------------------- 048
明代歷史的幾個問題
鄭和(三保太監)下西洋------------- 055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 062
明代社會生活的細節
胡惟庸黨案考----------------------- 072
明成祖生母考----------------------- 108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 ------------ 123
明代的殉葬制度 -------------------- 141
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 ---------------- 143
G明史簡述 節選
胡惟庸被殺以后,明太祖根本改變了元朝以來的中書省、行中書省制度,取消了中書省。而且立了個法令,規定以后子子孫孫都不設宰相這個官。誰來辦事呢?把原來中書省下面的六個部(吏、戶、禮、兵、刑、工)的地位提高,來管理全國的事情,直接對他負責。結果他自己代替了過去的宰相,相權和君權合而為一,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地方上則取消了行中書省,把原來行中書省的職權分開,即民政、司法、軍事分別由三個機構管理:布政使司(主管官叫布政使)管民政、財政,按察使司(主管官叫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揮使司(主管官叫都指揮使)管軍事。這三司都直接對皇帝負責。這種把一切權力都攬在皇帝個人手中的高度集權的狀況,是在明朝以前沒有過的。所以,封建專制主義經過一千幾百年的發展,到了朱元璋的時候,形成了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高度中央集權制的政治系統。這樣的政治制度跟當時的土地形態基本上是相適應的。過去土地很集中,皇帝權力的支柱是大地主。現在土地分散了,朱元璋依靠誰呢?依靠糧長。他收糧時,不是采取各地方官收糧的辦法,而是采取糧長制。即某一個地方,誰的土地*多、納糧*多的,誰就當糧長。每年收糧萬石的地區就派納糧*多的地主四人當糧長,由糧長負責這個地區租糧的收運。政治制度的這種改變,適應了土地比較分散的情況,也保證了朱元璋的經濟收入。因此,他對糧長很重視,每年都把這些人召到南京去,親自接見,和他們談話。發現了其中某些有能力的人,就提拔他們。他的政權依靠什么呢?就依靠這些人。他的統治基礎就在這里。所以,明朝初年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一些官職的任用是來自糧長。糧長之外,各地還有很多富戶和耆民,朱元璋也經常把他們找來,發現有才能的,就任用他們為官。所以,他的政權是以中小地主作為支柱的。政治機構的這種發展變化,是和當時的土地形態、經濟關系相適應的。
G明史簡述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朱元璋傳》《三家村札記》《歷史的鏡子》《史事與人物》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