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儒家生命詮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0130659
- 條形碼:9787210130659 ; 978-7-210-1306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生命詮釋學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的是作者關于儒家解釋理論與方法方面的文章, 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作者關于儒家解釋理論與方法的生命性思考。這些文章見解精辟、思想深邃, 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儒家生命詮釋學 目錄
一、以“行”釋義——儒家詮釋文本的一種特殊方式…
(一)“效行”釋義
(二)“身行”釋義?
(三)“事行”釋義?
(四)結語
1.“以行釋義”的根據
2.“以行釋義”的特點
3.“以行釋義”的價值
二、“知人論世”:作為一種解釋學命題的考察
(一)“詩書”、“人”、“世”是三個內涵不同的解釋學概念……19
(二)文本提供信息能力的相對、有限……
(三)“知人”的必要與困難·
(四)“時代背景與時代精神”在解釋學上的特殊意義……25
(五)“詩書”、“人”、“世”三者的結合是獲得解釋的基礎
(六)遠離作者、時世狀態下的文本理解…
三、經典詮釋與人義理的伸展——以安石人論為個案的考察
(一)移才異
(二)情一體
(三)以正命
(四)結語
1.安石人論概要
2.對儒家人論的影響
3.經典詮釋理論與方法
四、楊簡釋《論語》抉微——以《論語》中部分文本為案例·
(一)釋“知識”
(二)釋“德行”
(三)釋“生死”
(四)釋“力仁”
(五)幾點啟示
1.解釋的生命基礎——道心的滋潤
2.解釋的精神方向——德的伸揚
3.解釋的方法技巧——實踐的證據
4.解釋的成果面相——知識的驅逐
五、楊簡釋《易》的路徑及其省察·
(一)以“一”貫《易》
(二)以“己”通《易》
(三)以“心”解《易》
(四)幾點思考
六、方東美解釋中國傳統哲學的原則與方法
(一)被認知對象之內容和特點是選擇、確定認知方法的前提
(二)西方哲學方法不宜機械地用于中國哲學研究之中……97
(三)知識論、邏輯學方法用于理解中國哲學需慎重……98
(四)自然科學方法可能導致中國哲學去生命化… …100
(五)自身思想文化系統是解釋中國哲學的基礎… …102
(六)形上學方法是與中國哲學相契的方法… …
七、忠于中國思想格局——張東蘇對“以西釋中”的回應……107
(一)“西學”不能隨意穿在“中學”身上
(二)“以中釋中”才能煥發“以西釋中”的青春… …109
(三)類似文化因素是“西學駐東土的神奇推手… …112
(四)中學西學的對唱仍將理地持續上演…
八、中國哲學范疇的“逆轉理解”及其意蘊
(一)“逆轉理解”案例…
(二)“逆轉理解”法之啟示
九、解釋中國傳統哲學的三原則
(一)“返鄉原則”:在母胎里澄明——立足自我文化系統…125
(二)開放原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立足引入新的坐標
(三)相契原則:求真只在適宜時——立足主客的相應……135
十、中國詮釋學基本理論之探討——20年來中國詮釋學研究述評(上)
(一)中國詮釋學的有無及其建構
1.有無中國詮釋學
2.建構中國詮釋學的方式
3.建構中國詮釋學應注意什么
(二)中國詮釋學的類型、方法與特點
1.中國詮釋學的類型
2.中國詮釋學的方法
3.中國詮釋學的特點
(三)中國詮釋學的歷史分期及與傳統方法的關系
1.中國詮釋學的歷史分期
2.中國詮釋學與傳統方法的關系
十一、中國詮釋學的個案研究——20年來中國詮釋思想研究述評(下)
(一)專題研究
1.“以意逆志”
2.“知人論世”
3.“得意忘言”
4.“六經注我”
(二)著作、人物研究
1.以《周易》為中心的詮釋思想的研究
2.弼
3.朱熹
4.戴震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