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諸夷考·百夷傳·九夷古事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1075157
- 條形碼:9787501075157 ; 978-7-5010-7515-7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諸夷考·百夷傳·九夷古事 內(nèi)容簡介
《諸夷考》明代游樸撰, 三卷, 明萬歷二十年刻本。《諸夷考》是游樸現(xiàn)今唯一存世的地理專著, 被收入清朝續(xù)修《四庫全書·地理類》。書中記載了東南海上和西南邊疆的地理山川、風土人情、經(jīng)濟文化等情況, 是當時世界上介紹東南亞等地區(qū)海上國家*多的一部綜合性地理書籍, 對研究中國對外關(guān)系史和中國少數(shù)民族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百夷傳》, 是明代李思聰撰, 一卷, 明萬歷三十八年趙琦美抄本。《百夷傳》記載孟卯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地理類專著。公元1396年 (明洪武二十九年) , 李思聰、錢古訓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緬甸國和麓川一帶, 調(diào)解麓川少數(shù)民族部落 (百夷) 與緬甸國的沖突。歸朝后, 寫成《百夷傳》一書, 內(nèi)含百夷的地理方位、山川地勢、驛舍村寨、民族與人種、飲食與婚嫁風俗、禮節(jié)宴樂、宗教祭祀、物產(chǎn)服飾等, 是重要而可信的少數(shù)民族史書。對于我們研究“海上絲綢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九夷古事》明代趙鉲撰, 不分卷, 明抄本。此書是明代趙鲇巡撫貴州時耳聞目睹苗族情況的忠實記錄, 是經(jīng)過實地考察而成, 此書雖卷帙無多, 但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
諸夷考·百夷傳·九夷古事 作者簡介
游樸(1526—1599),字太初,號少澗,福建柘洋(今柘榮縣)人,明代官員,萬歷二年(1574年)進士,出身寒微,深諳民間疾苦,為官剛直不阿,不畏權(quán)勢,為民解難,造福百姓,福建柘洋(今柘榮縣)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生。游樸天資聰穎,自幼刻苦向?qū)W。在父游德教導下,少時就能吟詩作賦,被鄉(xiāng)人稱為“神童”。隆慶元年(1567年)中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中進士,時年48歲。著有《諸夷考》等。 李思聰(1363-1398年),字仲謀,號石林,明朝杰出外交家,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和平鎮(zhèn)筱塘村人。 公元1363年生,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中舉;次年,賜進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之職(掌傳旨、冊封等事務(wù))。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奉明太祖之命出使緬甸國和百夷;當時朝中大臣紛紛贈詩送行。歸后,升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參)政。著有《百夷傳》等。 趙釴,字鼎卿,一字柱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授刑部主事,擢禮科給事中,轉(zhuǎn)吏科,遷南太仆寺少卿,再晉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境內(nèi)有荒土,他教民引水墾田,貴州百姓自此始知耕種水田。趙博覽群書,與陸樹聲等號稱 嘉靖四杰 。晚年歸里,徜徉于龍眠山水間。在龍眠寶山、鳳形等地留有諸多石刻。著有《古今原始》14卷、《無聞堂稿》17卷、《鷃林子》5卷、《梅影詞鈔》1卷 、《九夷古事》等。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