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5909
- 條形碼:9787515365909 ; 978-7-5153-6590-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本書特色
◆美國教育界專家、馬扎諾研究中心創始人全新作品。 ◆適合教師入手的教學指南,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確保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學習體驗。 ◆知名教育家將近50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及經驗集結,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框架,提高學生專注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介紹了:5個認知分析過程、7個思維習慣、項目式教學實踐策略等前沿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可參考,可復制,可操作,教師可直接借鑒運用。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內容簡介
羅伯特·J.馬扎諾,在本書中,用樸實具體的語言,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教師設計清晰的教學思路——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精準理解能力。全書共七章,逐層清晰地向教師介紹了如何在課堂中對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知識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精準理解能力。di一、二章討論了如何在學生接受陳述性知識時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可運用認知分析過程:比較、分類、提供支持、精細加工等方法指導學生掌握陳述性知識,并運用思維習慣提升精準理解。第三、四章介紹在課堂中針對程序性知識,教師如何通過認知分析過程:比較、分類、錯誤分析等方法提升學生的精準理解,同時訓練學生運用必要的思維習慣。第五、六章針對認知分析過程和具體的思維習慣,指明了教授這些技能的教學思路,既告訴教師如何教知識,又指導教師如何教技能。第七章則借助項目式教學指導教師拓展學生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全書觀點獨到、方法極具實操性,中小學教師借鑒運用,可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學習體驗。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目錄
引論:精準的本質
對“高階問題”的錯誤認識
特定情境中的精準思考
運用認知分析過程和思維習慣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獲得什么
CHAPTER 1
陳述性知識的精準理解
確定你將關注的特定主題
運用認知分析過程
總結學習內容并描述思維變化過程
小結
CHAPTER 2
初學陳述性知識時的精準理解
運用認知分析過程
思維習慣
認知分析問題
思維習慣問題
小結
CHAPTER 3
程序性知識的精準理解
認知分析過程
思維習慣
認知分析問題
思維習慣問題
小結
CHAPTER 4
初學程序性知識的精準理解
程序化的強大力量
應用認知分析過程
應用思維習慣
認知分析問題
思維習慣問題
小結
CHAPTER 5
認知分析過程的教學
比較的教學
分類的教學
支持論點的教學
精細加工的教學
錯誤分析的教學
小結
CHAPTER 6
思維習慣的教學
當答案和解決方案不明顯時保持專注
尋求準確性
抑制沖動性
尋求清晰性
提高流暢性
尋求一致性和連貫性
采取漸進的步驟
小結
CHAPTER 7
借助知識應用的任務在項目教學中尋求精準理解
問題解決
決策
實驗探究
調研
創見
系統分析
學生創建自己的項目
小結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節選
精細加工的教學 回顧前幾章的討論,精細加工是推理的一種類型,有兩種精細加工的形式:常規精細加工和推理精細加工。 ●常規精細加工 常規精細加工是指我們假設一些特征與當前學習的信息相關。事實上,人們通常都會無意識地自發進行常規精細加工。公開常規精細加工的過程并且有意識地關注常規精細加工,可以讓學生了解其思維是如何運作的。常規精細加工的過程相對簡單: 1. 確定你正在學習的具體課題。 2. 找出那些你認為與話題相關的特征。 3. 對于你已經確定的每個特征,檢查一下以確保與你正在學習的主題是一致的。 4. 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試著確定出準確的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要向學生強調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他們不斷地對人、地點、事物和事件進行假設。這些假設來自之前的知識——我們在過去所學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的假設是準確的,但也可能是不準確的。如果我們聽到、讀到或看到任何與我們的假設相矛盾的東西,就應該試著找出什么是準確的。下列是可以展示給學生的這一過程的更簡單的版本: ??關于這個人、地點、事物、事件我知道什么樣的信息? ??我是否接收到了一些與我已知的相矛盾的新信息? ??如果是,我如何找出什么是準確的:我如何看待原有知識和現學知識? 要求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包括: ??要求學生檢查自己關于朋友這個主題的常規精細加工。 ??要求學生檢查自己關于電影明星或著名的歌手的常規精細加工。 ●推理精細加工 推理精細加工并不是基于儲存在我們永久記憶中的假設,相反,這個類型的推理是在我們與內容交互時新創建的。我們提出了一個似乎合理的觀點,并進行嘗試。這種類型的精細加工與程序性知識在一起作用時zui有效,因為我們可以測試自己的預測,并且得出結果。下列是一個可以展示給學生的過程: 1. 根據你目前對這個過程的了解,可以預測一下如果你作出了一些改變之后會發生什么。 2. 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更改,這個更改能夠使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有效。 3. 根據你的預測試著作出更改。 4. 檢查一下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看看它是否證實了你的預測。 5. 如果沒有,重新審視你的預測,作出另一個更改。 學生加強這一思維過程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過程代表了人類學習程序性知識和適應程序性知識的方式。當我們學習程序性知識時,比如如何使用一個特定的球桿去打高爾夫球。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zui初學習打高爾夫球的知識并不是那么有用。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學習使用球桿的步驟可能在從一個球座擊球時很有效,但打一個躺在草地上的高爾夫球時,周圍的草又長得很高,這時就不那么有效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運用合理推理的思維技能來適應這一情況。 下列是一個可以展現給學生的更簡單的過程: ??通常情況下,我怎么展開這一過程呢? ??我使用了什么步驟呢? ??我如何更改過程細節,使它變得更好呢? ??過程進展得是不是很順利?
基于課堂中精準理解的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
羅伯特·J.馬扎諾博士,美國教育界專家,馬扎諾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著名演講者、培訓師和作家。在他多年的研究實踐中,著有50多本書和200多篇文章,涉及教學、評估、寫作、認知、高效領導和學校干預等主題。出版了眾多作品:《心教學藝術與科學》《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的維度》《如何調動與激勵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如何促進教師發展與評價:一套精準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馬扎諾實操系統》等。 他也是一位致力于將教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改革實踐的行動家。他的教育產品及服務,在國際上廣為人知,并被教師和管理人員廣泛應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