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乳腺疾病超聲診斷學(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4946
- 條形碼:9787030724946 ; 978-7-03-07249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乳腺疾病超聲診斷學(精) 內容簡介
本書共15章,圍繞乳腺發育與組織解剖學、超聲檢查、超聲新技術、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等進行詳細闡述。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本書從病因病理、臨床特點、超聲表現、其他影像學檢查、鑒別診斷、病例解析等方面進行系統介紹,并引入國內外乳腺超聲研究新技術。此外,本書精選130余例典型病例進行臨床解析,并附有圖像1200余幅。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適合各級超聲醫師及相關學科臨床醫師、醫學院校師生閱讀。
乳腺疾病超聲診斷學(精) 目錄
**章 乳腺發育與組織解剖學基礎 1
**節 乳腺 1
第二節 乳腺組織學基礎 1
第三節 不同生理階段乳腺組織學變化 4
第四節 乳腺解剖 6
第二章 乳腺疾病影像學檢查 8
**節 超聲檢查 8
第二節 超聲BI-RADS 14
第三節 其他影像學檢查 27
第三章 超聲新技術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33
**節 超聲造影 33
第二節 超聲彈性成像 53
第三節 三維超聲 68
第四節 人工智能 71
第四章 乳房發育異!76
**節 乳房過早發育 76
第二節 副乳腺 78
第三節 乳房肥大癥 82
第四節 乳房發育不全 83
第五章 乳腺炎性疾病 85
**節 急性乳腺炎 85
第二節 慢性乳腺炎 91
第三節 乳腺導管擴張癥 97
第四節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 103
第五節 乳腺結核 109
第六節 乳腺膿腫 113
第六章 乳腺增生性病變 117
**節 乳腺纖維囊性變 117
第二節 乳腺硬化性腺病 123
第三節 乳腺放射狀瘢痕/復雜性硬化性病變 128
第七章 乳腺癌 137
**節 乳腺導管原位癌 137
第二節 乳腺微浸潤癌 144
第三節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型) 151
第四節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 162
第五節 具有髓樣癌特點的乳腺癌 171
第六節 乳腺黏液癌 178
第七節 乳腺神經內分泌癌 186
第八節 乳腺化生性癌 193
第九節 其他乳腺癌 201
第八章 乳腺少見惡性腫瘤 252
**節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 252
第二節 乳腺肉瘤 259
第三節 乳腺轉移瘤 265
第九章 乳頭腫瘤 272
**節 乳頭腺瘤 272
第二節 乳頭汗管瘤樣腫瘤 275
第三節 乳頭佩吉特病 275
第十章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 283
**節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283
第二節 乳腺乳頭狀導管原位癌 288
第三節 乳腺包裹性乳頭狀癌 294
第十一章 乳腺纖維上皮性腫瘤 299
**節 乳腺纖維腺瘤 299
第二節 乳腺葉狀腫瘤 309
第三節 乳腺錯構瘤 317
第十二章 乳腺其他良性病變及良性腫瘤 323
**節 乳腺脂肪壞死 323
第二節 積乳囊腫 328
第三節 乳腺術后改變 330
第四節 乳腺脂肪瘤 333
第五節 乳腺血管瘤 337
第六節 乳腺顆粒細胞瘤 339
第七節 乳腺肌成纖維細胞瘤 342
第十三章 男性乳腺疾病 348
**節 男性乳腺發育 348
第二節 男性乳腺癌 350
第十四章 隆乳術 357
**節 注射式隆乳術 357
第二節 假體置入式隆乳術 364
第三節 乳房重建術 370
第十五章 乳腺介入性超聲 373
**節 超聲引導下乳腺穿刺活檢 373
第二節 超聲引導下乳腺Marker置入術 378
第三節 超聲引導下乳腺腫物微創旋切術 380
第四節 超聲引導下乳腺良性結節熱消融治療 382
縮略語 389
附錄 第5版WHO乳腺腫瘤分類 391
乳腺疾病超聲診斷學(精) 節選
**章乳腺發育與組織解剖學基礎 **節乳腺胚胎發育 胚胎發育第6周時,胚胎干腹面兩側出現一對皮膚增厚區,稱為乳線或乳腺嵴。乳腺嵴向上延伸至腋窩,向下延伸至腹股溝,有許多局部增厚區,形成乳腺始基。胚胎發育第9周時,乳腺嵴胸段外胚層細胞局部增生,形成上皮細胞團,為初級乳腺芽,其余部位乳腺始基逐漸消退。 乳腺上皮細胞在前3個月生長緩慢。第4個月時,初級乳腺芽細胞向真皮下方增生并形成許多突起,形成次級乳腺芽。第5個月時,次級乳腺芽可達15~25條,成為輸乳管始基。每一條乳腺芽末端細胞繼續增生并分支形成小導管。胚胎發育第7~8個月時,乳腺芽由實心的細胞條索逐漸演變成管腔結構。胚胎發育第8個月時,乳腺表面上皮下陷形成乳凹,乳腺導管開口于乳凹。胎兒出生前后,乳凹深層的間充質局部增生,形成乳頭,乳頭周圍環形色素沉著區域即為乳暈。 第二節乳腺組織學基礎 一、乳腺 成年女性乳腺以乳頭為中心,宛如一棵倒置的樹,每個腺體約有十幾個甚至二十多個乳腺葉,每個乳腺葉都由輸乳管、輸乳管竇、乳段導管、小葉外終末導管及小葉組成。從腺泡到終末小導管,再逐級匯合形成小導管、中導管、大導管,*終開口于乳頭乳暈區皮膚。終末導管小葉單位(terminal duct-lobular units,TDLU)是乳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包括小葉外終末導管、小葉內終末導管、腺泡及小葉內的特化性間質。組織學上,乳腺葉就是乳腺的實質,TDLU有泌乳的功能和將乳汁輸送到小葉外導管的作用,各級導管系統有著輸送乳汁的管道作用。 二、終末導管小葉單位 無論TDLU還是各級導管都被覆雙層上皮組織,包括腺腔面的腺上皮細胞和基底面的肌上皮細胞。腺泡中的腺上皮細胞在雌孕激素作用下產生周期性變化并于哺乳期出現分泌活動,腺上皮外層包繞的是肌上皮,哺乳期肌上皮細胞收縮,有助于乳汁從小葉排人導管。肌上皮之外則是基底膜,基底膜是乳腺實質和間質的分界,如乳腺癌生長突破了基底膜,則由乳腺原位癌進展為浸潤癌。TDLU中的腺上皮是乳腺內激素調節作用*敏感的靶點,隨著月經周期中激素的規律性變化,TDLU也會發生增生、分化、凋亡等一系列變化,而在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各種乳腺疾病(圖1-2-1、圖1-2-2)。 三、導管系統 乳腺的導管系統包括小葉內導管、小葉間導管和總導管(輸乳管),主要有儲存和運輸乳汁的作用。每個乳腺有15~20個輸乳管,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每根輸乳管不斷分支,*后與TDLU相通。輸乳管末端被覆角化復層扁平上皮,與皮膚相延續,但輸乳管下端則移行過渡為腺肌雙層上皮。輸乳管竇是輸乳管*膨大的部位,其內有許多皺襞,哺乳時皺襞擴張,管腔明顯增大,可以儲存更多的乳汁。絕大多數的乳腺疾病都起源于TDLU,隨著疾病進展累及各段導管系統。 四、間質 乳腺的間質包括小葉內間質和小葉外間質(圖1-2-3),疏松的纖維血管性小葉內間質分布于導管周圍,在妊娠、哺乳期可以壓縮,為腺體導管擴張提供空間。小葉內間質還含有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同時,小葉內間質中的血管壁菲薄,通透性更高,更有利于性激素進人腺泡起作用。此外,小葉內的特化性間質對乳腺上皮的增生分化有很強的誘導作用,如起源于小葉內間質的纖維上皮性腫瘤,腫瘤內既有間質成分,又有上皮成分,其中間質是腫瘤性的,而上皮成分則是間質誘導增生的。小葉外間質則富含致密的膠原纖維和脂肪組織。靜止期乳腺的小葉外間質占據了乳腺的大部分體積,膠原纖維、脂肪組織等填充在乳腺葉的周圍,而在大導管的周圍還存在一些平滑肌組織,哺乳時其收縮有助于乳汁排空。 五、乳頭乳暈區 乳頭乳暈區的皮膚有色素沉著,顏色較周圍深,妊娠、哺乳期此區域顏色會加深。此區域缺乏毛囊和小汗腺,但平滑肌、感覺神經末梢和皮脂腺發達。在受到冷刺激時,平滑肌收縮,乳頭皺褶加深,可能影響乳頭乳暈區的顯像。皮脂腺的導管常與乳腺的輸乳低倍鏡下乳頭乳暈區顯示的皮脂腺、輸乳管及輸乳管竇,輸乳管竇為輸乳管*膨大的部位,內有許多皺襞管匯合,共同開口于乳暈區皮膚,形成許多小的圓形隆起,稱為蒙格馬利結節,妊娠期結節更明顯。大部分乳頭突出于皮膚表面,有部分乳頭則是內陷的,多是由發育不良引起的。乳頭表面有15~20個導管開口,但導管開口和乳腺內乳腺葉并非一一對應,有些是皮脂腺的開口,有的輸乳管在進人乳頭時形成分支,有的開口后面則是盲端。乳頭、乳暈及輸乳管末端的一小部分均被覆角化復層扁平上皮,在乳頭乳暈區偶爾可以見到正常的導管腺上皮細胞(Toker細胞)(圖1-2-4)。 第三節不同生理階段乳腺組織學變化 乳腺是女性維持形態和分泌乳汁的重要器官,乳腺發育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乳腺受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的調控,雌激素可促進導管生長和分支,孕激素促進小葉腺泡分化,還有一些其他激素如睪酮、催乳素等也對乳腺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在不同生理時期激素的作用下,乳腺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狀態。 一、青春期前 在體內殘留的來自母體的激素刺激下,新生兒可觸及增厚的乳腺,甚至擠壓乳頭使少許乳汁分泌。在出生后幾周到幾個月內,隨著體內來自母體的激素消退,腺體萎縮,一直到青春期前,乳腺主要由簡單分支的輸乳管構成,少數會有一些原始的小葉結構,但無腺泡分化。 二、青春期 隨著月經來潮,在雌激素和孕激素長期周期性刺激下,乳腺導管開始伸長、分支,*后分化出由小葉外終末導管、小葉內終末導管及周圍腺泡共同組成的TDLU結構。在這個時期,乳腺小葉迅速生長,數量增多,導管周圍的間質增生,脂肪組織和疏松結締組織大量增加,乳腺體積增大。 三、成年女性靜止期 成年女性靜止期乳腺指性成熟未孕女性的乳腺。組織學上,乳腺葉就是乳腺的實質,而間質就是存在于腺體周圍的脂肪組織、結締組織、平滑肌等,起到營養支持的作用。靜止期乳腺的結構特點是腺體不發達,只有少而小的腺泡和導管,脂肪組織和疏松結締組織極為豐富。月經來潮前,腺泡與導管增生,乳腺可稍增大,月經停止后這一現象消失。 四、妊脤、哺乳期 妊娠期,在大量雌孕激素刺激下,TDLU明顯增多,腺泡數量增多、體積增大,乳腺間質成分比例相對減少。妊娠晚期,在催乳素影響下,乳腺腺泡明顯增多、擴張,上皮細胞空泡化,擴張的腺腔內出現分泌物。到了哺乳期,腺泡分泌亢進,腺腔內充滿大量的分泌物,輸乳管竇的皺襞擴張,導管周圍的平滑肌收縮,幫助乳汁排空(圖1-3-1)。 五、絕經期 絕經后,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乳腺腺體組織明顯減少,以脂肪間質成分為主。TDLU退化萎縮,腺泡數量減少、體積變小,僅殘留一些萎縮的導管,管腔閉塞,偶有一些導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圖1-3-2)。 六、男性乳腺 男性乳腺的胚胎發育和女性是一樣的,從青春期開始,由于男性體內沒有激素的周期性變化,男性乳腺一般不會發育。但是當男性處于高雌激素血癥狀態時,如青春期男性激素水平失調、某些分泌高雌激素的腫瘤、嚴重肝病等情況下,男性乳腺就可能發育。由于體內缺乏孕激素剌激,高雌激素狀態下男性乳腺呈向心性發育,僅在乳頭后方見到稀疏的大導管結構,缺乏TDLU。 第四節乳腺解剖 一、乳房解剖 正常女性雙側乳房基本對稱,位于胸大肌和胸肌筋膜的表面,內緣至胸骨旁線,外緣至腋中線,上緣平第2~3肋骨水平,下緣平第6~7肋骨水平。有時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窩內,形成乳腺尾部,稱為Spence腋尾。乳腺腺體埋藏于皮膚與胸肌筋膜之間的脂肪組織中(圖1-4-1)。乳房與胸肌筋膜之間存在的間隙稱為乳房后間隙,內含有疏松結締組織,故乳房可輕微活動。 二、乳房結構 乳房由皮膚、脂肪組織、纖維組織和乳腺腺體構成。 淺筋膜層內,脂肪組織包圍除乳暈外的整個乳腺腺體,能很好地保護乳腺。在腺體與脂肪組織間可見纖維組織,其包繞并嵌人腺體內。同時,腺體周圍的纖維組織發出許多小的纖維束,向淺面連于乳房皮膚,向深面連于胸肌筋膜,形成乳房懸韌帶,又稱Cooper韌帶,起固定乳房的作用。 乳腺腺體包括腺泡、輸乳導管及其間的結締組織,前兩者構成乳腺腺體的實質部分。Cooper韌帶將乳腺實質分割成15~20個乳腺葉,每個乳腺葉又被結締組織分隔成若干個乳腺小葉,小葉間結締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脂肪細胞。 三、乳腺血液供應 乳房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于胸廓內動脈和胸外側動脈,其中約60%的血供來源于胸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