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華藝術論叢.:第26輯:戲曲歷史劇與鄉村劇及其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44606
- 條形碼:9787567144606 ; 978-7-5671-446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藝術論叢.:第26輯:戲曲歷史劇與鄉村劇及其他 內容簡介
戲曲界近年來為找不到新的課題而痛苦,本期刊登的周茜的論文,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她近幾年致力于清末民初的文化遺民與京劇發展關系的研究,成績顯著。有關文化遺民與京劇的關系,個案的研究較多,而對其進行整體考察的還不多見。事實上,沒有這批文化遺民的支持,很可能出現不了以“四大名旦”為代表的20世紀上半葉京劇界的演藝盛況。因此,文化遺民與京劇的關系這一課題值得深入、持久地研究。 本刊的第25輯為“新中國戲曲史研究”專輯,共刊發了35篇論文,在學界與戲曲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而“新中國戲曲史”這個大課題下,現有9個國家哲社藝術學重大項目課題組和1個國家哲社藝術學重點項目課題組正在研究,所以,《中華藝術論叢. 第26輯, 戲曲歷史劇與鄉村劇及其他》也開了一個專欄,以發表這些課題組階段性成果的代表作。 總的來看,這一輯的論文,有新視角、新材料、新觀點,值得閱讀。
中華藝術論叢.:第26輯:戲曲歷史劇與鄉村劇及其他 目錄
專欄主持人語
影響的焦慮:新歷史主義思潮與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劇創作
歷史劇《芝龕記》融通觀念的文化解讀——兼論歷史劇的評價問題
論《桃花扇》對歷史劇創作的創新
范鈞宏的歷史劇創作及其藝術特色
主體間性視域下的戲曲歷史劇敘事之時間邏輯
農村題材戲曲現代戲研究
專欄主持人語
農村題材精品豫劇的成功經驗
本體與新變:近年江蘇紅色農村題材戲曲考察
論顧錫東的農村題材現代戲創作
戲曲電影《李貞還鄉》中的女革命者形象淺析
精品戰略機制下的浙江農村題材戲曲創作及走向
新中國戲曲史研究
專欄主持人語
“戲·歌·話”三重角力下福建戲曲音樂創作的轉型(1977-2000)
戲曲行業民俗的變遷與發展——安徽民營劇團戲曲演出調查報告
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秋瑾題材的戲曲創作
現代京劇《海港》音樂的創新
論馮紀漢對豫劇發展的貢獻
戲曲史上不可磨滅的重要一筆——北京曲劇《茶館》對藝術經典的再演繹
步入天門——貴州銅仁苗哨溪村“開天門”儀式調查
傳統新論
專欄主持人語
誰為主導——從陳墨香、荀慧生恩怨看編演關系
從體例結構上的差異看南曲九宮譜的流變
文學、宗教與政治:《桃花扇》儀式敘事中的神道設教與儒道互補
晚清傳奇《白頭新》本事考述及藝術價值判斷
王罐《雙蝶夢》《秋虎丘》傳奇所表現的觀念
陜西易俗社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路徑
民國年間《申報》戲曲廣告與班社演出宣傳
從民國時期傳統書場的繁榮看當代曲藝的活態傳承
現實與幻想:傀儡戲劇的“第二世界”
中華藝術論叢.:第26輯:戲曲歷史劇與鄉村劇及其他 作者簡介
朱恒夫 · 主編 朱恒夫,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戲曲學會副會長。出版過16部戲曲理論著作,在海內外學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和上海大學出版社有著深度合作的關系。 聶圣哲 · 主編 聶圣哲,現任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校兼職教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