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3955
- 條形碼:9787100023955 ; 978-7-100-02395-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貝奈戴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書初版用德文寫出,1915年出版,1919年又以意大利文再版。1920年英人道格拉斯·安斯利據意大利文版譯出英譯本,這本中譯本是據英譯本轉譯的。 克羅齊的著述甚多。在本書之前,還撰有《作為表現科學的美學》、《作為純粹概念科學的邏輯學》和《實用哲學》等書,以后他將這三本書連同本書《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合并,命名為《精神哲學》,卷次即依此排列,本書列為末卷。這四卷本的《精神哲學》表達了克羅齊的全部哲學思想,并構成他的一套哲學體系。克羅齊的歷史觀,深受黑格爾的影響,但又雜以康德以及奧地利的馬赫和法國柏格森的觀點,帶有折衷主義的特色。 克羅齊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是截然對立的。克羅齊站在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反動立場,二十年代以后,經常發表文章反對馬克思主義。意大利共產黨人把批判克羅齊的哲學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戰線的一項重要任務。此書譯成中文出版,就是供我國理論界和學術界分析批判之用。 譯者傅任敢先生譯述本書,傾注了很大心力,譯文一改再改,力臻既信又達雅。遺憾的是,在排出清樣時,傅先生已去世,未能由他自己再做一次校訂。在此謹向傅任敢先生表示深切悼念。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內容簡介
本書是意大利有名歷史學家克羅齊的重要著作。全書共分二編和三個附錄。編講述史學理論, 著重闡明歷史與編年史、自然史與歷史的不同, 有二章專門論述“假歷史”、“歷史哲學”, 還講了“歷史的人性”, “歷史的選材與分期”以及“專門史的差別與劃分”。第二編敘述史學史, 分別論述了希臘羅馬史學、中世紀的史學、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學、啟蒙運動的史學、浪漫主義的史學、實證主義的史學等。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目錄
一 歷史與編年史
二 假歷史
三 作為普遍的東西的歷史的歷史。對“普遍史”的批判
四 “歷史哲學”在觀念上的起源及其解體
五 歷史的積極性質
六 歷史的人性
七 選材與分期
八 差別(專門史)與劃分
九 “自然史”與歷史
附錄
一 真憑實據
二 專門史的相似與相異
三 哲學和方法論
第二編 史學史
一 若干初步問題
二 希臘羅馬的史學
三 中世紀的史學
四 文藝復興時期的史學
五 啟蒙運動的史學
六 浪漫主義時期的史學
七 實證主義的史學
八 新的編史工作
人名索引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節選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從這種關于精神與思想的概念中所能得出的**個結果是,當經驗論的差別被推翻時,歷史并不陷入無差別;當鬼火消滅時,黑暗并不隨之消滅,因為在歷史本身中可以找到差別的光亮。歷史是通過對它的判斷而被思索的,這種判斷正如我們所已說過的,不是情操的估價而是關于事實的內在知識。在這里,歷史與哲學的統一性就更明顯了,因為哲學愈洞察和愈推敲它的差別,它就愈能洞察特殊;它愈精密地領會特殊,它就愈能精密地掌握自己的固有概念。哲學與史學攜手并進,它們是不可分割地結合著的。 可以從上述概念得出的另一結論跟史學實際的關系看起來也許更明顯些,就是,反對那種認為有一種比專門史高級的一般史的錯誤觀念。這種歷史被人稱為歷史中的歷史,被認為是真正的和正當的歷史,其下則有政治史、經濟史、制度史、道德史或情操與倫理理想史、詩歌及藝術史、思想及哲學史等。但是,如果情形真是這樣的,那就會出現一種二元論,像一切二元論所常有的結果一樣,兩個詞分不清,都顯得空洞。在這種情形下,或則是一般史顯得空洞,專門史完成了任務,一般史無事可作;或則是特殊史顯得空洞,筵席被一般史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專門史連殘羹剩飯也撈不著。有時候則乞援于一種不甚高明的策略,把對某一專門史的研究劃歸一般史,下余的專門史則另成一類。對于這么一種安排,*多也只能說,它純然是一種字面上的安排,并不表示一種邏輯上的差別和對立,而可能發生的*壞的情形則是,由于在這里建立了一種幻想的體系,便認為它應有一種真正的價值,使它無法理解事實的真正發展。事實上,沒有一種專門史沒有被升格為一般史的,有時候叫作政治史或社會史,而把文學史、藝術史、哲學史、宗教史及生活的次要方面的歷史作為一種附件;有時候叫作觀念史或心靈發展史,而把社會史及其他一切歷史放在第二線;有時候叫作經濟史,而把其他一切歷史看成“上層建筑”的歷史或編年史,這種上層建筑是被虛構為從經濟發展派生的,而經濟史則被認為是以某種神秘的方式通過某些未知的力量發展起來的,它沒有思想和意志,也不產生思想和意志,它存在幻想和意愿之中,它們像許多浮在它的進程表面的氣泡一樣。我們必須堅定地反對一般史的學說,主張除了專門史以外并無任何真實的東西,因為思想思索事實到了辨別事實的某一特殊面貌的程度,它永遠只構造觀念的歷史、想象的歷史、政治活動的歷史、教皇職務的歷史等等。 但主張相反的論點也是同樣公正和有益的,就是,除了一般史以外什么也不存在。這就駁斥了關于歷史分門別類的錯誤觀點,這類歷史被認為是許多門類的并列。批判一切這類歷史的批評家正確地注意到了這種謬誤,這類歷史把各種類型的事實一項一項提出來,像是許多層次和(按批評家的話說)分隔的房間或小匣子一樣,在許多分割的標題下容納著政治史、工商業史、風俗史、宗教史、文學及藝術史等等。這類劃分純然是字面性質的;作為字面上的劃分,它們可能有些用處,但在當前的情況下,它們不僅要履行一種文字性的功用,而且要履行一種歷史理解的功用,因此,在這樣把它們表現為彼此沒有關系、表現為非辯證的而是群聚的,就證實了它們的缺點。在以這種脫節的方式寫作這類歷史之后,歷史顯然還待寫作。抽象的差別和抽象的統一同樣是對于具體的差別和具體的統一的曲解,具體的統一是關系。 ……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作者簡介
商務印書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也利于文化積累。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