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事件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8827
- 條形碼:9787500878827 ; 978-7-5008-7882-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事件卷 內容簡介
本書以重大歷史事件呈現歷史發展脈絡,解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密碼。本書精選的三十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建設、重大科技發明,都對中國、乃至對世界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很好重大的影響。作為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了這些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建設、重大科技發明的來龍去脈,既是為了直觀地了解五千年的中國古代史曾經的輝煌,更是為了更好的展望中國更加輝煌的未來。 本書更是一本青春勵志書。本書所選的三十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建設、重大科技發明,對我們有很多啟示。通過學習這些只是,還能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事件卷 目錄
**章 政權更迭
秦朝建立 - 002 楚漢爭霸 - 010
安史之亂 - 022 陳橋兵變 - 034
蒙古崛起,元朝建立 - 044 明朝建立 - 054
鄭成功收復臺灣 - 062 **次鴉片戰爭 - 069
第二章 重要改革
商鞅變法 - 080 北魏孝文帝改革 - 088
王安石變法 - 096 戊戌變法 - 108
第三章 著名戰爭
漢擊匈奴漠北之戰 - 120 官渡之戰 - 129
赤壁之戰 - 136 淝水之戰 - 147
戚繼光抗擊倭寇 - 154
第四章 制度建設
戶籍制 - 164 科舉制 - 175
行省制 - 184
第五章 思想文化
百家爭鳴 - 194 孔子創立儒家學說 - 208
司馬遷撰寫《史記》 - 215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223
宋明理學 - 232
第六章 重大發明
蔡倫改進造紙術 - 240 活字印刷術 - 253
火藥發明 - 260
第七章 文化交流
張騫出使西域 - 268 文成公主和親 – 275
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事件卷 節選
商鞅變法 商鞅的變法發生在秦孝公在位時,變法開始前,商鞅曾叫人在都城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并下了命令:“有能把木頭扛到北門去的,賞十兩金。”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不過都是看熱鬧的,畢竟這木頭誰都拿得動,扛到北門簡直輕而易舉,就這也值十兩金子,任誰都覺得他是在開玩笑。 商鞅見無人敢上,又把賞金提到了五十兩,這樣一來,似乎坐實是在開玩笑了。不過,扛一根木頭并沒什么難度,*終還是有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果然兌現了承諾,賞了他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這件事立刻就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這件事與千金買馬骨的事情類似,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過這件事傳遞出的態度,千金買馬骨,傳遞出的是君王對千里馬的渴望;而這件事,商鞅想表明自己的態度,即言出必行,在民眾心中建立起一個誠信可靠的形象,這對日后變法的實施是大有幫助的。 衛鞅來秦 公元前438 年,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即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這是春秋、戰國兩段歷史的一個重要分割線,是春秋的終點,也是戰國的起點。魏國在此之后率先進行了改革,一躍成為當時*強大的國家,而秦國卻深陷于內憂外患之中。 公元前600 多年的秦穆公時期,秦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但之后的國君都沒什么大作為,造成了秦國連續幾十年動蕩不安的局面,秦國的國力也在消耗中逐漸衰弱。秦獻公即位后,決心扭轉局面,可惜的是,剛打了幾場漂亮仗,便于公元前362 年不幸去世,接替他掌管國家的便是秦孝公。 孝公即位時,黃河和殽山以東已形成了戰國六雄的局面,除此之外,淮河、泗水之間還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微,諸侯之間憑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東方六雄中,楚、魏與秦接壤。魏國占有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從鄭縣沿洛河北上修筑長城。楚國自漢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 秦國偏居雍州,不參加中原諸侯的盟會,因此被諸侯們疏遠,并被視作夷狄。秦孝公即位后,決心恢復秦穆公時期的局面,在此目標的基礎上,他廣施恩德,救濟孤寡,安定民心;同時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并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此時,就該輪到商鞅登場了。商鞅,本為公孫氏,是衛國的公族,所以也稱衛鞅或公孫鞅。后來在秦國,他受封了商於的十五邑,因此被稱為商鞅。 商鞅年輕時,愛好刑名之學,他先到了魏國,任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從此可以看出他在魏國的待遇并不高,沒能進入決策機構一展宏圖。但公叔痤其實是很賞識他的,多次向魏惠公舉薦他,但*終都未能如愿,直至臨死之前,還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要惠王用他為相,并說如果不用,就要把他殺掉,不能讓他離開魏國。之后,他還一廂情愿地勸商鞅快跑,說自己于公于私不能兩全,也只得如此。商鞅卻早已看透了一切,苦笑著說:“他既然不會因為你的話重用我,又怎會因為你的話殺我呢?”一切果然如他所料,魏惠王既沒重用他,也沒殺他。徹底寒了心的商鞅,恰在此時聽到了秦孝公下令求賢的消息,便來到了秦國,居住在孝公寵臣景監的家里。 據《史記》中記載,商鞅先后拜見了秦孝公三次,陳述自己的治國之道。 **次講的是帝道,把秦孝公聽睡著了;第二次講的是王道,秦孝公勉強沒睡,但也很不耐煩;第三次講的是霸道,終于對了秦孝公的心意,兩人相談好幾天,很是暢快。帝道,是指道家的以道治國;王道,則是儒家的以德治國。這兩樣都不夠直接,也不夠實用,所以秦孝公都沒有興趣。而霸道是以法治國,簡單直接,操作性強,于是兩人一拍即合。于是,著名的商鞅變法開始了。
紀連海點評中華上下五千年·事件卷 作者簡介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歷史教師。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之一,以詼諧幽默、激情澎湃的講解風格,成為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已出版《順天而治:紀連海辣評順治帝》《康熙來了:紀連海辣說康熙帝》《四爺很忙:紀連海辣評雍正帝》《紀連海說甄嬛》《紀連海說西游》等多種暢銷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