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你的目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6813
- 條形碼:9787536096813 ; 978-7-5360-96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的目光 本書特色
李敬澤、吳義勤、閻晶明、韓少功、蘇童、謝有順 聯袂推薦 中國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揚子江文學評論》小說排行榜、“城市文學”小說排行榜中篇小說年度十佳 聚焦眼鏡設計行業,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與不斷創新的勃勃生機 書中附贈8幅全彩精美插畫 《你的目光》是一篇可以簡化的小說。很多小說都是這樣——概括起來,不過是一個愛情故事,一個勵志故事,一個救贖故事。然而,我們總是并不滿足于此。好的小說是可以簡化的小說,更是能夠生長的小說。它彰顯出一種茂盛的生長力:故事結束了,故事又在結束的地方重新開始。《你的目光》是一篇具有茂盛生長力的小說,它是飽滿的,是能夠延伸出更多思考的。這并不容易。——《文藝報》
你的目光 內容簡介
青年驗光師何志良在深圳橫崗靠前眼鏡城經營著一家家傳的眼鏡店“合金目光”,平淡無奇的生活,因一位廣州的眼鏡設計師冼姿淇的到來而改變。冼姿淇設計的眼鏡款式新穎,材料獨特,何志良為之深深著迷,以輔助冼姿淇創業為由,請冼姿淇教導他轉型為眼鏡設計師。兩人的交往日深,情愫漸生,原生家庭的不幸,讓他們彼此安慰,相互療傷,心更為貼近。在眼鏡設計大賽中,兩人事業騰飛,也喜結良緣。冼姿淇是廣州疍家人的后代,何志良一家是扎根在深圳的客家人。隨著一段輕浪漫愛情的展開,小說主題也逐層深入到傳統繼承和家庭和解。小說讓家族記憶與個人成長在時間里盤根生長,寫到了客家圍屋的凝聚與開放、水上疍家的漂泊與艱辛,傳承相連的血脈基因書寫著后代當下的詩篇與續章。《你的目光》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聚焦眼鏡設計行業的文學作品,以深圳橫崗這個生產了全世界七成眼鏡的“眼鏡之都”為現實背景,書寫年輕一代設計師的生活、情感與創新。小說的結構形式新穎,在主情節之外,加入了男主人公的獨白和筆記,既反映了年輕一代創業創新的心氣,同時也折射出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與不斷創新的勃勃生機。
你的目光 節選
電梯門打開的瞬間,我看到店牌“合金目光”穩穩掛在那里,心里感到踏實。我掏出鑰匙,打開店門,室內的燈自動亮了,無數眼鏡對著我,無數隱藏的眼睛望著我。我的目光避開它們,落到墻上的那幅書法作品上:“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人顧城的名句,也是我的鎮店之寶,來買眼鏡的客人都會看到,因為我在它旁邊放的是視力測量表。我幫他們驗光的時候,這句詩就會自動投射到他們的視網膜上,從而進入他們的內心。很多客人都會對我好感大增,從而更愿意在我這里買眼鏡。 這座大樓里有上百家眼鏡店,在哪家買不是買?買的時候一定要讓人家對你有認同感。這樣說來,這好像是我的商業營銷策略,其實也不全是,我喜歡在發呆的時候反復讀那句詩,總覺得有什么東西在給我鼓勁,盡管我對那勁頭是什么、往哪里使并不十分清楚。 我看著顧城的詩,想起母親此前的質詢,竟然又陷入了回憶。 “麗影女俠”消失后,我不僅要戒除網癮,還得療愈情傷。我至少明白了,愛情確實是可以完全抽象的。為了打發時間,我鉆進圖書館讀小說,管它是不是世界名著,就近拿到什么讀什么。我給自己定的規則是,不管是否喜歡,必須讀完。后來我有個發現,凡是印象深刻的,多半還真的是世界名著。這讓我對自己的品位有了那么一點點信心。 紙張比起屏幕來,對眼睛還是友好一些,但即便如此,我的視力還是持續下降,已經三百多度了。眼看著世界越來越虛幻,我決定給自己配一副眼鏡。 我找到老同學國麟,他在眼鏡城里開了家很大的店。我們的關系非常好,小時候一起在泥巴路上光著腳亂跑,讀中學時一起逃課,長大后又讀同一家專科學校。畢業后,他逐漸變成了一個極為穩重的人,按部就班地生活,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而我,還是沒什么長進,一份工作經常干不滿半年。 “你隨便挑,我送你!”他指著一排排眼鏡,從近視鏡、老花鏡到墨鏡,甚至還有潛水鏡,應有盡有,怪不得他的店名敢叫“眼鏡帝國”。 “那我不客氣了。” 我摩拳擦掌,挑了半天,可總覺得在款式方面沒有眼前一亮的,都太大眾化了。沒看到那種富有獨特設計感的,不免略略有些失望。 “國麟,你不近視,不戴眼鏡,所以你還是不理解戴眼鏡的人。”我挑了一款式樣還算穩重的眼鏡,遞給他的同時忍不住說了真話。 國麟不惱,我確信再過幾年他就會變得跟廖叔一樣嚴肅,誰讓他們是親父子呢?可我跟父親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我忽而心底閃過這樣的念頭。 “是的,阿良,我承認,我肯定沒你理解戴眼鏡的感受,我就是純粹把眼鏡當商品來賣。”國麟像對待客人一樣,認認真真把包裝袋整理好遞給我,可語帶譏諷道,“兄弟,要求那么高,你怎么不去當個眼鏡設計師?” 眼鏡設計師?那不僅要懂光學,懂合金材料,懂加工,還要懂藝術,我怎么行?我*多跟國麟一樣,開間自己的眼鏡店。這是我們這里的勢,也是我們小人物的命。我們這里,十個人里有五個都在賣眼鏡。三十多年前,廖叔趁著改革開放的契機,創辦了我們這里的**家眼鏡廠,很有可能也是深圳的**家眼鏡廠。從此,這個產業在橫崗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等我記事的時候,便經常聽到廖叔對遠道而來的客人介紹說,全世界六到七成的眼鏡都是這里生產的。我倒是想以此為家鄉驕傲一番的,但他那表情嚴肅刻板,鄭重其事,毫無炫耀,跟當年談論水稻產量沒什么區別,我也就沒必要自作多情了。更何況,其中也沒有我的絲毫貢獻。 開了自己的眼鏡店后,除卻上班路上的微弱興奮,其他時間我依然感到極度乏味。即便是多賣了幾副眼鏡,多賺了千把塊錢,也不能讓自己真正開心起來。我只能靠給自己安排行動表來活著。行動表不是計劃表,計劃表每個人都做過,是為了某個目標而安排工作。而行動表則是對時間的連續性失去了感覺,必須要把每天的瑣事寫在紙上,比如喝杯水,叫外賣,丟垃圾……這類破事都一一在列,然后再照著上邊的指示去行動。完全是按圖索驥。這自然不是失憶,這是一種停滯和麻木。 唯一能讓我感興趣的,竟然還是眼鏡設計。 進貨的時候,看到有些造型板正的眼鏡,不免想到如果在這里或那里調整一下,應該會好很多。再后來,就想如果我能為自己設計一款造型獨特的眼鏡該多好。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而眼鏡卻能傳達出不一樣的東西。國麟的譏諷在耳邊響起:你怎么不去當個眼鏡設計師?我越想越惱火,我怎么就不能當?我在本子上畫著草圖,想象著眼鏡的樣子。 但很快,我就陷入了迷茫。每一個環節都讓我舉步維艱。尤其是遲到的今天,節奏感全亂了。 這時,走進來一個女人。 店里每天會來很多顧客,我都會象征性地招呼一下,但這個女人與眾不同,我看到她的瞬間就感到了某種緊張。她披著長發,身形瘦削,穿著飄逸的黑色長裙。她的步伐輕盈,氣質優雅,尤其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她戴的眼鏡。這自然是我的職業習慣,對別人臉上的眼鏡總是會不經意地多看幾眼。她的眼鏡款式與眾不同,鏡片的弧度很大,從她鼻翼下緣飛掠而過,提升了她的臉部線條;鏡腿上不僅有細膩的手工雕花,上邊還懸垂著細細的銀色鏈條,從兩鬢繞到白皙的頸后。當她轉頭的時候,鉑金鏈子就垂放在她的鎖骨窩里。而且,鏡片后的眼睛很美,顧盼傳神,煥發著明亮的光澤。她在店里轉了一大圈,挑了一款眼鏡拿在手里。她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輕輕放在柜臺上,然后對著鏡子試戴起來。那一瞬間,我鬼使神差,沒有征詢她的同意,就把她放在柜臺上的眼鏡拿在手中端詳起來。 她回過頭來,看到我拿著她的眼鏡,臉色突變,本能地叫了聲:“欸?” 我從來沒被顧客呵斥過,我立即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妥的。我想趕緊放回去,可心一慌,手一抖,她的眼鏡瞬間做了自由落體,掉在地上。地面是大理石的,眼鏡碰在上面發出清脆的聲音,并隨即彈出去挺遠。幸好鏡片是樹脂材料的,否則一定會粉身碎骨。 “對不起,對不起……”我腦袋里一片空白,已經尷尬到了驚懼的程度。我趕緊蹲下身去撿眼鏡,可肥胖的肚腩抵抗著我的控制,我竟然摔倒在了地面上。我顧不得許多了,爬到了眼鏡前,伸手將眼鏡緊緊攥住,仿佛這是只會隨時逃走的兔子。我起身,將眼鏡遞給她。我勾著頭,滿臉通紅,狼狽到了極點。 我的狼狽引發了她的惻隱之心,她說:“沒事,沒事,是我剛才反應過度了。”她纖細的手指撫摸著自己的眼鏡,說,“因為這是我給自己設計的**款眼鏡,所以它對我有著特別的意義……” 聽到這是她自己設計的眼鏡,我心中的角落被瞬間照亮,竟然暫且忘記了自己的狼狽,聲音發顫地問她:“你是眼鏡設計師?” “我是設計師,我設計眼鏡,也設計別的一些飾品,包括珠寶,”她應該是為了彌補剛才的失態,在很有耐心地跟我說話,“不過我*喜歡的還是眼鏡設計,也許是因為我自己近視,有這個剛需。”說完,她對我微笑了一下,嘴角出現了兩個酒窩。 “我也是……” “你也是設計師?”她看著我的眼神有些迷惑。 “我也是……近視眼。”我伸手不自覺地扶了扶眼鏡。我戴著這款大路貨,完全不敢提自己有多么向往眼鏡設計。 “看得出。”她微微一笑。
你的目光 作者簡介
王威廉,文學博士,先后就讀于物理系、人類學系、中文系。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名譽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出版小說《野未來》《內臉》《非法入住》《聽鹽生長的聲音》《倒立生活》等,文論隨筆集《無法游牧的悲傷》等。部分作品譯為英、韓、日、意、匈等文字在海外出版。曾獲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十月文學獎、花城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金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眾多文學獎項。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