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7764
- 條形碼:9787513937764 ; 978-7-5139-377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本書特色
【現代海軍歷史學界的先行者 不輸馬漢的英國海軍歷史研究者】 亞瑟·雅各布·馬德爾是一名杰出的皇家海軍歷史學家,專注于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他出版過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曾獲無數榮譽(包括大英帝國勛章和齊斯雷金質獎章)。 對于現代海軍歷史學者而言,馬德爾堪稱先行者:在撰寫本系列五卷本著作時,沒有人比他更早獨立進行類似的分析工作。在討論測距、炮擊效率與效能,以及重新審視海軍參謀的實際意義或重寫日德蘭海戰的經過時,眾多學者往往也需要回歸馬德爾曾經討論的那些課題。正如羅納德·列文所言:“(馬德爾)能成為20世紀皇家海軍歷史研究方面的很好學者一事本已超乎尋常,更令人驚訝的是其成就唯有馬漢將軍這個先例可比。” 【廣泛參考提煉歷史材料 打造小說一般的閱讀體驗】 本卷撰寫過程中,馬德爾參考了如費希爾、貝蒂、勞合·喬治等重要參戰人物的回憶錄或授權傳記;并獲得許可,引用來自英美德等國政府、軍兵種部門的機密文件;還有大量專業期刊、主流報紙、作者與相關人員的通信和訪談記錄。除此之外,作者并非簡單地將一系列事件拼湊起來,而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就像寫小說那樣描述各起事件,并且特別注重展現關鍵人物在事件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閱讀起來流暢自然、別有趣味。 【以戰爭親歷者的視角解讀戰爭 打破公眾對一戰的傳統認知】 站在后人的視角,我們當然清楚協約國取得了一戰勝利。但在1918年的英國人看來,戰局的發展至少談不上對己方有利:杰利科離職在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他對戰局發展持悲觀態度,一系列反潛措施耗費高卻收益低,德國的無潛艇戰搞得協約國狼狽不堪。 除此之外,公眾對于這場戰爭的一些傳統認知同樣會被打破:美國艦隊*初到達歐洲并未直接增強協約國海軍的力量,反而被貝蒂評價為“一種負擔”;盡管戰場局勢相當危急,協約國內部卻是齟齬不斷,意大利人甚至不愿意派軍艦保護向本國輸送物資的船團……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內容簡介
本卷講述了1918年1月至1919年夏季,更準確地說是杰利科離任后海軍部建立起新秩序,直到公海艦隊在斯卡帕灣展開自沉行動的英國皇家海軍歷史。在作為起止點的這兩大事件之間,作者馬德爾著重介紹了以下內容,包括“戈本”號出擊、針對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展開的激動人心的跨海遠征、公海艦隊*后的出擊、北方攔阻網體系的布設、船團體系的建立及發展、海軍停戰協定簽署和公海艦隊投降,以及對德和平協議中有關海軍內容的談判。除此之外,作者對協約國內部的鉤心斗角、英美潛在的海軍軍備競賽、英國岌岌可危的海上霸權等內容亦有精彩描寫。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目錄
序
前言
**部 維密斯-格蒂斯體制,1918年1—11月
**章 海軍決策者們
第二章 地中海問題
第三章 本土水域:攔阻網和封鎖行動
第四章 擊敗潛艇
第五章 英美海軍關系(1917年4月—1918年11月)
第六章 大艦隊:不確定性和失去的機會(1918年1—6月)
第七章 *終結算(1918年7月—1918年11月)
第二部 后續,1918年11月—1919年6月
第八章 分歧和改革
第九章 海軍政策:不確定性和新的對手
第十章 對德海軍協議
第十一章 諸神的黃昏(1919年6月21日)
第十二章 對這一時代的反思
參考書目
注釋
附錄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節選
那些在戰爭期間及其結束后,利用海軍種種戰備不充分的例子,以及那些堪稱可怕的錯誤和缺點去嘲諷政客和海軍高級司令部的人們從一開始就會為以下事實所困擾,即英國實際打贏了戰爭,且盡管未曾取得任何一次驚人的戰斗勝利,但海軍*終贏取的勝利仍是如此的徹底。那些指出戰爭的*后一幕,也就是公海艦隊實際上被拘禁一事者所掌握的論據更加充分。那么,應該如何解釋英國海軍的勝利呢?顯然,海軍確實做對了一些事!被海軍內部少壯派所偏愛的解釋方式可由里奇蒙德日記(1918年11月3日)的摘錄加以總結:“昨晚和霍爾丹勛爵共進晚餐……他充分認識到海軍*高司令部在戰爭中的表現是何等失敗,以及我方在海上的勝利完全是由于數量方面的巨大優勢,反而與作戰技能毫無關系!辫b于皇家海軍在大多數艦種上巨大的數量優勢的確威嚇了德國海軍,因此這一論斷并不只是真相的某個微不足道的側面。更大的側面則反映在《每日電訊報》的一則頭條消息中(1919年2 月19日刊),其中援引了摘自杰利科作品中的一條依據:“與德方相比,我方擁有的主要優勢存在于我方水兵的性格、船藝和勇氣之中! 人的因素在英國海軍的勝利中所做貢獻需要得到強調。日俄戰爭中的糊涂蟲、俄國陸軍總司令庫羅帕特金(Kuropatkin)上將同樣擁有這般洞察力:“僅靠戰艦無法構成一支艦隊,也無法構成帝國的一個強大軍種。一個國家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裝甲、火炮和魚雷中,而體現在這一切背后的官兵們的精神里!钡拇_,眾所周知,海戰是靠人而非戰艦打贏。馬漢曾寫道,18世紀的英國海軍乃是依靠其官兵,而非軍備屢屢凱旋。這一論斷在20世紀同樣成立。1918年圣喬治日澤布呂赫的戰斗中,“懷恨”號的官兵英勇奮戰,其艦長在戰后寫出下述頌詞:“那些迷戀裝備者追隨了一個偽神。所有戰斗的關鍵都在于‘人’——這一事實不僅被以往的整個歷史一再證實,也在這一夜得到證實。”從杰利科所著《大艦隊》一書中能得到的*主要結論是,英國海軍的勝利并非由于較德國海軍更好的戰備,抑或是性能更好或數量更多的裝備,而是由于人員高昂的精神使其獲得了無與倫比的主動性、即興發揮能力以及*為重要的信心,并由此收獲了無價的力量。自伊麗莎白時代的老水手以來,皇家海軍真正的力量便存在于其極度的自信——一種對自己無敵于天下與生俱來的堅信,1914—1918年間,這種堅信不僅建立在裝備資源的重大優勢上,也建立在偉大指揮官和偉大勝利的傳統上——以及其團隊精神和對于職業驕傲的強烈感受上。奧斯本主禮堂的一端飾有紋章,其上銘文為“沒有什么是海軍做不到的”,援引自某位海軍將領的名言。海軍軍官們或許曾像德克拉斯堅稱的那樣成為“英國式氣質中*可憎的缺點,即世襲遺傳的缺乏想象力”的犧牲品,但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活力、勇氣、決心、毅力及永不動搖的信心無可否認。這一巨大資產乃是延續數世紀之久的絕佳航海傳統、卓越的船藝和紀律的共同產物。 英國海軍官兵的素質同樣出眾。海軍上將威廉·詹姆斯曾就水兵們寫道: 希望加入海軍的男孩需要獲得適當的推薦。他即將加入的是一支要求長期服役的部隊,并有機會簽署合同,在作為成人服役12年后獲得退休津貼。士官和士官長大多簽署了養老金合同,他們堪稱水兵的中堅。至于皇家海軍陸戰隊,他們是本國唯一的——在我看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長期服役團隊。皇家海軍陸戰隊一直因其士氣高昂聞名于世。在那些燃煤艦只上,司爐工構成了船員總數的相當一大部分。此類人員的招募來源并不像水兵和海軍陸戰隊那樣優良,且他們平時也會偶爾出一些小麻煩;但只要戰爭爆發,這些人同樣能夠保持良好的紀律。戰爭前兩年里,我曾擔任“瑪麗女王”號的中校副艦長。在此期間,我很少需要處理“違反軍規者”。上至艦長,下至*年輕的見習水兵,所有人都貫徹著一種決心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們會盡一切可能避免產生任何令人厭煩之事。無疑的是,整場戰爭期間,我們的紀律一直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上。 商船水手和漁夫們的勇氣、技能及獻身精神同樣高昂。他們擁有所謂的“航海天性”: 回想漁民們紛紛趕來加入艦隊,承擔一些他們在此前海上生活中已經習慣的繁重工作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海軍既無合適的艦艇,也無相應的人員實施此類工作),就如歷史上面臨法國人或西班牙人的入侵威脅時,隸屬古老的五港同盟(Cinque Port)的船只及志愿者船隊蜂擁至海軍旗下那樣;**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的漁民及商船船隊、皇家海軍預備隊和皇家海軍志愿預備隊的官員與水兵們團結一致,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堅持在戰爭中履行輔助性工作。唯有流傳已久的傳統方能激勵商船隊的成員堅持持續出航,且一直保持冷靜:盡管他們深知在公海上,不可見的水雷或魚雷可能在任何時刻出現,并決定他們的命運;與此同時,任何可能的救助實際上他們都無法期待。 德國海軍*終的崩潰應部分歸因于其忽視了一條基本真理,即人的因素總是*具決定性的那個因素。德國水兵們忍受戰爭壓力的能力已被現實證明舉世無雙。然而,德國海軍系統的真正弱點是官兵之間存在的鴻溝。因此,當公海艦隊的水兵們在停泊于威廉港期間上岸休息時,他們的軍官卻不像英國軍官那樣,不怕麻煩地為水兵們創造娛樂的機會,并為他們培養業余愛好。此外,德國海軍的軍官們一直對水兵們保持著一種冷漠態度。一位經歷過**次世界大戰的英國海軍軍官,曾就兩國海軍軍官的態度進行比較: 德國軍官在對待其水兵時態度過于嚴厲。對德國軍官而言,“戰爭就是戰爭”,容不下其他東西。沒有板球,沒有拳擊,沒有橄欖球,沒有音樂會,或是任何可將水兵們的思維暫時從其困境中解救出來的東西——官兵之間不存在任何同情和理解——唯一存在的是“戰爭”。 與此相反的是英國海軍軍官們對于紀律的觀念。官兵們一起娛樂,在拳擊中互相擊打,一起賽跑,一起劃船,一起欣賞音樂會,或是以其他方式一起自娛自樂——即使“戰爭仍在進行中”。“總是工作而毫無娛樂,這會讓英國水兵變成沉悶的小伙!边@就是兩國海軍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的區別。
英國皇家海軍 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 第5卷 一戰勝利及余波 1918.1—1919.6 作者簡介
作者:亞瑟·雅各布·馬德爾(1910—1980年) 馬德爾是一名杰出的皇家海軍歷史學家,專注于1880—1945年英國海軍史研究。他出版過15部英國海軍史方面的著作,曾獲無數榮譽(包括大英帝國勛章和齊斯雷金質獎章),在西方海軍歷史學界被公認為與現代海權之父阿爾弗雷德·馬漢齊名。 譯者:張宇翔(1985年—),江蘇人,留學電子博士,主要興趣為一戰至二戰期間的海軍發展和戰史,著有描述日德蘭海戰的《巨人的對決》,并譯有《英國太平洋艦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