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4040
- 條形碼:9787510474040 ; 978-7-5104-7404-0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本書特色
青銅是如何產生的?青銅的產生是如何影響人類發展活動的?青銅時代的貿易是如何支撐起文明的發展進程?青銅是如何將人類世界連接在一起的?世界各地出土的青銅文物,又闡釋了哪些神秘而魔幻的文明呢?這些有趣的歷史知識盡在“歷史面面觀”系列之《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內容簡介
本書將告訴我們青銅是如何改變世界的。人們通常認為青銅時代是神秘面魔幻的時代,不過它恰恰也是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青銅的發現,使人們創造出遠比銅錫合金更加復雜的東西:它使人們擁有了獲取和加工原材料所需的技術和貿易網絡;它使人們學會了馴服馬匹、建造帆船和貨車,并用其運輸貨物,從而聚居于更大的社區,并建造起圍墻,形成社會組織;它也使人們創造出文字系統,記錄貿易往來,并與千里之外的友人通信。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目錄
創造青銅時代
想象青銅時代
發現青銅時代
科技
青銅時代之前
特倫霍爾姆的太陽馬車
神秘的后母戊鼎
青銅是如何產生的
柏林金帽
布什?巴羅古墓
青銅時代的貿易
庫爾特佩楔文泥板
維克塞角盔
古代武器與戰爭
威爾士黃金:伯頓寶藏
阿伽門農的面具
獅鷲勇士墓
內布拉星象盤
印度河流域的玩具
文明
古代蘇美爾城市
青銅時代的印歐人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王國
愛琴文明
黎凡特和安納托利亞的先驅
蘇聯沙漠的秘密
阿卡德帝國
英國和大西洋的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與遠東
北歐青銅時代
歐洲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的崩潰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節選
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術語。許多人樂于用它代指落后事物,其中不乏羞辱意味然而,隨著人們對青銅研究的深入,愈發覺得其意義非凡。青銅時代就像是一個過渡性的且具有驚人創新的時期。由此看來,青銅絕非失敗的金屬。 關于青銅時代何時開始,至今尚無定論。青銅是一種銅與砷或錫的合金,*早約在公元前33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大量生產,直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才在不列顛成為常見材料。因此,當談論青銅時代時,我們必須意識到它存在于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此外,當時的人并不知道他們生活在青銅時代,這不過是我們在回顧這一時期時所使用的術語而已。 青銅并非人類*早使用的金屬,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銅在工具和武器中的使用。銅既富有光澤又美觀,但其相對柔軟且極易損壞。人類將銅與其他元素以精確的比例混合,便可以得到比銅更耐用的青銅。這種青銅制造技術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了更加復雜的時代。 考察青銅時代,便要觀察人類社會從小規模社區向早期城市的演變。青銅工藝中錫的稀有性及重要性使人們建立起跨區域貿易合作網,進而促成了**次全球化。伴隨冶金技術的進步,其他技術也相應得到發展。人類創造出多樣文明的同時,也首次挑起有組織的戰爭。 當人類首次使用鐵來鍛造工具時,青銅時代已持續數千年之久。比起青銅,鐵具有更多的優點。盡管如此,鐵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行為方式,是青銅奠定了人類后來的發展基礎,甚至塑造了當今社會的樣貌,如同幾千年前的冶金工人將熔化的青銅倒進鑄模一樣。 創造青銅時代 考古學家會告訴你,在他們的世界里,“情境為王”。如果在某地出土了一件手工藝品,那么其周邊的物品往往與該手工藝品本身同樣重要。通過探尋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獲知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首位這樣思考的考古學家就是青銅時代之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湯姆森。 策劃對過去的展覽 人們總是對過去著迷。公元前75年,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曾尋找已為世人遺忘的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墳墓。而在公元2世紀,帕夫薩尼亞斯曾撰寫十本書,描述希臘現存的古代遺址。數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引導著那些尋找過去的人。 古代手工藝品往往令人尊敬,這主要源于其年代久遠,即使人們已不再了解其意義所在。法國圣禮拜堂的珍寶中有一件展示尤利烏斯一克勞狄家族的羅馬浮雕。教堂守衛雖已對該浮雕進行了基督教式的精心解讀,卻仍不知它的真實意義。 啟蒙運動時期的文物收藏家們出于興趣收藏各式手工藝品,很可能將石斧與古陶器、動物標本和化石放在一起,而并未按照藏品的性質進行系統分類。湯姆森是首位在考古發現中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的人。 三代分法 湯姆森受命整理丹麥王室文物保護委員會收藏的文物,并進行陳列展出。陳列場館后來成為丹麥的國家博物館。當時博物館在分類擺放藏品方面,普遍采用藏品材質或美觀度一致的原則。湯姆森決定嘗試改變這一慣例。 他并未去戶外繼續挖掘文物,而是在博物館內檢查有哪些文物是同時出土的。經過努力,他發現在石器工具旁邊,很有可能同時出土了陶器、琥珀和骨頭;而在青銅武器和工具旁很難找到鐵器。由此,他認為可以依據文物的材質明確界定歷史分期。在《北歐古物指南》一文中,他將北歐史前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石器時代,也就是武器和工具由石頭、木頭、骨頭或類似材料制成的時代,人們對金屬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至青銅時代,武器和切割工具多是由銅或青銅制成,人們對鐵或銀并不知曉或了解有限……鐵器時代是第三個,也是*后一個野蠻時代。其間,鐵被用以制造那些與之相配的物品,成為青銅的替代品。”換言之,他把史前時代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這種分類方式的正確性在許多地區得到驗證。雖然此前也曾有人提出過相似的三代分法,但湯姆森的學說因展出實物證據而更受歡迎。湯姆森也將“先有實物后有理論”作為格言刻在自己的徽章上。 青銅時代的技術 青銅時代是由人們使用的技術定義的。因此,對于其始于何時,并無明確結論。湯姆森的證據表明,約在公元前1700年一前500年的北歐,青銅是主要材料。然而,在美索不達米亞,有人認為青銅時代始于約公元前3500年,終于約公元前1100年。這是由于制造青銅及后來熔煉鐵的技術逐漸在某些地區得到普及,但在某些缺乏必要原材料的地區則幾乎無法實現。 并非每種文化都遵循著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發展軌跡。公元前200年,美洲的莫切人制造出青銅,但僅限于制作高端飾品。事實上,由于美洲與亞歐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青銅對美洲人的影響小于亞歐人。西班牙人的征服可能扼殺了真正的美洲青銅時代的萌芽。不過,即便征服不曾發生,美洲青銅技術的改進方式也很可能與亞歐不同。至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直到20世紀的土著文化中,石器仍是普遍的切割工具。 我們所使用的“青銅時代”一詞,描述的是一個廣闊的地理區域
青銅時代 探索人類已知文明的開端 作者簡介
譚皓,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專門史專業畢業,歷史學博士。現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近現代中外關系史、中外教育交流史、近代日本人留學中國史。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