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8996
- 條形碼:9787532788996 ; 978-7-5327-889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本書特色
普拉東諾夫的名字在現在幾乎已經很少被人提起了,然而在蘇聯文學的發展進程中,這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名字,盡管在作家的有生之年未能親眼見證這樣的高度評價。普拉東諾夫的魅力不僅僅在于他的文字呈現了一種獨特美學體驗,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思考并在努力回答著一個也許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理想世界與現實生活能否合二為一,其中巨大落差在何處又因何而起。在我**次看到書名《美好而粗暴的世界》時,我就被擊中了,這幾乎是對我們所在世界高度凝練的精確概括,而在作品中所思考的問題,則是放在今天,或者說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內容簡介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是普拉東諾夫的小說集,其中收錄了《葉皮凡水閘》《以太通道》《驛站村》《幸福的莫斯科娃》《美好而粗暴的世界》五篇小說,除《美好而粗暴的世界》外均為搶先發售譯介給中國讀者。這五篇小說分別屬于普拉東諾夫的三個藝術階段,題材從科幻到歷史*終回歸現實,展現了作家整個創作生涯的思想變化。 《以太通道》是對“未來新世界”的一次具象化描繪,對這個新世界來說物質上并非無法實現,真正的難題在于如何在精神世界找到通道。于是作家將筆觸伸向了歷史,創作了《葉皮凡水閘》和《驛站村》,通過“歷史現實”來思考人民精神家園的根源,探究心靈世界蛻變的方法。《幸福的莫斯科娃》則是一次新世界中精神與物質相融合的嘗試,但是在長久的探索后,*終的結果卻是歸于現實的寧靜,心靈世界的蛻變依然難以實現。《美好而粗暴的世界》則以現實的寧靜為起點,通過人與社會的位置關系,展現了現實世界與“未來新世界”之間的巨大鴻溝。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目錄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001
葉皮凡水閘023
以太通道079
驛站村207
幸福的莫斯科娃287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節選
馬爾采夫被收了監。我還是當我的副司機,不過是給另一位司機打下手。這位是個膽小怕事的老頭兒,離著黃燈怕得有1公里開外,就開始剎車,待到我們湊近了,那黃燈已變成綠色的了,這老師傅又才拖著列車繼續前行。這根本不像干活的樣子:我有些懷念馬爾采夫了。 冬天那會兒,我去了趟省城,看望了一下我的弟弟,一名大學生,就住在學校宿舍里。交談的時候,我弟弟告訴我,他們學校物理實驗室里有一臺特斯拉裝置,可以制造人工閃電。當即,我腦海里就冒出了一個想法,還比較模糊,也不太能確定。 回到家之后,關于特斯拉裝置這事兒,我反復琢磨著自己的那個想法,*終想通了,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行。于是,我給當初審理馬爾采夫一案的偵查員寫了封信,提請對犯人馬爾采夫,做一次放電作用承受效應的試驗。那樣的話,要是能夠證明近距離的放電,可以干擾到馬爾采夫的心理機制,或者影響到他的視神經發揮作用,則馬爾采夫的這個案子就須得重審。我給偵查員講明了,那套特斯拉裝置在什么地方和應當如何對人體進行試驗。 很長一段時間里,偵查員都沒有給我回話,不過后來卻通知我,省檢察長同意了我的請求,在大學物理實驗室里舉行一次鑒定式的試驗。 過得幾日,偵查員給我發來一張傳票。我滿懷著激動的心情去了他那里,早早地就覺著馬爾采夫的這個案子,應該有個令人愉快的結果。 偵查員跟我打完招呼,卻一直不說話,只是在那里慢騰騰地看著一份文件,眼神有些沮喪;我頓時覺得失望落空了。 “您坑害了您的朋友。”偵查員開口就來了這么一句。 “咋了?是維持原判嗎?” “沒有。我們批準放了馬爾采夫。釋放令已經下了,沒準兒這會兒,馬爾采夫已經到家了。” “非常感謝。”我站直了身體對偵查員說道。 “可我們卻不會感謝您。您出了個餿主意:馬爾采夫又瞎了……” 我雙腳一軟,一下子癱倒在椅子上,心里頓時一陣刺痛,像燒焦了似的,只想喝水。 “沒有預先通知,專家們把馬爾采夫帶到了特斯拉裝置下,屋里一片漆黑,”偵查員告訴我,“打開電流,產生了閃電,響起一聲猛烈的重擊。整個過程馬爾采夫都很平靜,可是如今,他又見不著光明了——這是法醫做出的鑒定,客觀公正,確鑿無疑。” 偵查員喝了口水,又補充了一句。 “眼下,他又只能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這個世界了……您是他的同事,得幫幫他。” “說不定,他的視力又會恢復的,”我還懷著一線希望,“就像上回,機車事件之后……” 偵查員想了想。 “這可未必……上回是首次受傷,這回是第二次,同一個地方,是傷上加傷啊。” 這時,偵查員失態了,猛地站了起來,在屋里十分激動地轉來轉去。 “這是我的錯……我干嗎要聽您的,非堅持試驗不可,簡直是個豬腦子!我是在拿活人去冒險,可他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冒險。” “您沒有錯,您也談不上什么冒險,”我安慰起偵查員來,“哪樣更好——一個自由的瞎子,還是一個明眼的、無罪的囚犯?” “我不知道,我干嗎非要用禍害人的手段來證明一個人的清白,”偵查員痛陳道,“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您是個偵查員,”我勸說他道,“您應該知道關于人的一切,甚至那些,連他自個兒都不知道的東西……” “我明白您的意思,您說得對。”偵查員弱弱地嘆道。 “您也別太自責了,偵查員同志……這事兒呢,顯然是人的那些內部因素在起作用,而您呢,只是從外部在找原因。不過,您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對待馬爾采夫這件事上又表現得非常高尚。我很敬佩您。” “我也很敬佩您,”偵查員坦誠道,“您瞧,您完全可以來給偵查員當助手嘛……” “謝謝,我可沒那工夫:我如今正干著特快列車的副司機。” 我走了。我不曾是馬爾采夫的朋友,他呢,對我也從來不在意和關心。不過,我是真的想幫他擺脫那悲慘的命運。我憎恨那些突然爆發又冷酷無情的,毀滅人的劫難力量;我感覺得到這股力量神秘而隱蔽的算計——正是它們,對準了馬爾采夫進行加害,而沒有,比方說,對準我。我明白,在自然界不存在我們人類數學意義上的算計,但是我目睹了眼前發生的事實,這就證明,確實存在一種危及人的生命的,充滿敵意的致命情形,而這些致命的力量,正在摧毀那些出類拔萃的卓越人士。我決定毫不示弱,因為我覺得在自己身上有某種,自然界的外部力量和我們的命運中都沒有的東西——我感覺到了自己身上那份生而為人的特殊性。盡管我還不知道,究竟該怎么辦,但是我決定橫下一條心,堅決抗爭到底。 5 第二年夏天,我通過了司機資格考試,開始獨自駕駛“行囊”系列機車,負責本地鐵路局段內的客運工作。每當我開著機車向站臺上的列車車廂靠近時,幾乎每次都能見到馬爾采夫坐在站臺的油漆板凳上。他兩腿間立著一根拐杖,一只手搭在上面,望著機車的方向,一臉的激動和躍躍欲試的樣子,可眼神卻是空蕩蕩的;他貪婪地聞著煤渣和潤滑油的氣味兒,豎起耳朵仔細聽風泵運轉錯落有致的聲響。我拿不出什么話來安慰他,徑直將車開走了,他一個人留在了那里。 夏天一天天過去。我開我的列車,時不時能見到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不單單是在月臺上,在街上也能碰到,那會兒他正拄著拐杖探路,緩慢地拖著步子。*近一段時間,他明顯瘦了也老多了。他生活上倒是不用怎么擔心——單位給他批了退休金,妻子也還在工作,又沒有孩子;只是那份長時的哀愁和苦悶,那樣一種死氣沉沉的人生,著實折磨得他不輕,也就日漸消瘦了。我偶爾會跟他聊上幾句,不過看得出來,他對閑扯生活上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不感興趣,也反感我好言好語的拿話安慰,顯然,哪怕是瞎子——也照樣是一個完整而平等的人。 “走走走,一邊兒去!”我好心好意地說完了,他卻不耐煩道。 我也是個有幾分脾氣的人。有一次,跟往常一樣,他趕我走的時候,我忍不住對他說道: “明天十點半,我把車開來。要是你能老老實實地待著,我就帶你上車。” 馬爾采夫答應了。 “行啊。我會規規矩矩的。到時隨便給我手上塞個什么家什——要不就把一陣子操縱桿吧:我不會亂動的。” “你可不許亂動!”我反復強調,“要是你敢動一動,我就給你手里塞一塊煤炭,然后從此再也不帶你上車了。” 這瞎子不作聲了;他實在是太想再登上機車了,也就在我面前老實了下來。 第二天,我招呼他上機車,又跳下來把他從油漆板凳上扶起,幫著他登上了駕駛室。 我們于是向前動身了。我讓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坐在我那司機的位置上,將他的一只手擱在操縱桿上,另一只手把著自動剎車器,然后我的雙手又分別按在他的手上。我的手該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他的手也隨之而動。馬爾采夫一聲不響地坐在那里,聽憑我指揮,那機器的運轉、打在臉上的風和手上的感覺,讓他很是享受。他干得十分投入,渾然忘了失明的痛苦,那張枯瘦的老臉上,露出了一抹微微的笑容,對他這個人來說,摸一摸機器,就是莫大的幸福。 返程路上,我們還是采取老辦法:馬爾采夫坐在司機的位置,我站旁邊,彎著腰把手壓在他的手上。如此操作,馬爾采夫已相當熟練,只要我輕輕一按,他的雙手就非常準確地感知到我的意圖。這位從前真資格的大師級司機,正在努力克服自身視力上的缺陷,用另一種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實實在在地干著活兒,證明著自己生命的價值。 到一些平緩的路段,我完全松開了馬爾采夫,只是從副司機的角度瞧著前方。 我們已經快到托盧別耶夫站了;我們這一趟列車也即將順利結束,并且準點無誤。只是,在*后的一截路段上,我們前面亮起了黃色信號燈。我并沒有開始提前減速,而是給足了蒸汽繼續前行。馬爾采夫坐得穩穩當當的,左手握著操縱桿;我望著自己的師傅,心中暗暗地期待起來…… “關汽!”馬爾采夫對我說道。我沒有說話,內心卻激動萬分。 只見馬爾采夫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把手伸向了調整閥,關掉了蒸汽。 “我看見了黃燈。”他說著,并把剎車手柄朝自己這邊一拉。 “這恐怕,又只是你的想象吧,以為自己看見了這個世界!”我對馬爾采夫說道。 他轉過臉來對著我,哭了起來。我走到他跟前,吻了他一下,鼓勵他: “把車開到底吧,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這整個的世界,你現在都看得見了!” 我再沒有出手幫忙,他將車開到了托盧別耶夫站。下班后,我同馬爾采夫一道上他家里,從傍晚起,一直陪他坐了整整一宿。 我不放心將他一個人留下,就像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害怕他遭到我們這個美好而粗暴的世界里,那股突發的、惡狠狠的力量襲擊時,沒有防備。
美好而粗暴的世界 (獨木舟譯叢) 作者簡介
安德烈·普拉東諾維奇·普拉東諾夫(1899-1951),為數不多迄今仍在世界文壇享有崇高聲譽的俄蘇作家之一。二十世紀初期,蘇聯社會建設方興未艾,普拉東諾夫以近乎先知的姿態表達了對激進思想的擔憂,他認為除了物質的飛速發展,應更多地關注民族內在的精神發展,尋找“未來新世界”的精神力量,避免被物質繁榮的假象所吞噬。普拉東諾夫獨特的語言風格與當時的主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要求相去甚遠,因此他遭到了當局的排斥,許多作品在創作完成后都未能及時與讀者見面。隨著時代的發展,作家的擔憂逐一成真,人們開始驚異于作家的超前意識和他前衛的藝術風格。俄羅斯文學研究界將普拉東諾夫“反叛的藝術思維和異樣的書寫姿態”定義為一種難以企及的“美學權威”,他也因此確立了二十世紀俄羅斯經典作家的地位。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