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3795
- 條形碼:9787520713795 ; 978-7-5207-137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醫學史研究者、醫療衛生行業、大眾回顧人類抗擊大流行病的千年鏖戰,總結歷史經驗得失,探索未來應對之道。 不同于單純的流行病學史,重點講述大流行病給公共衛生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全新的角度看待“由瘟疫創造的人類的歷史”; 德國重量級醫學史專家海納·房格勞、阿馮斯·臘碧士重磅聯手,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李雪濤教授領銜翻譯。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內容簡介
后疫情時代,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突然開始動搖。這絕不是人類歷史上**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也不會是*后一次。醫學史專家房格勞和臘碧士梳理了有史以來人類大流行病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討論了這些問題:世界是否經歷過類似當下的大流行病?大流行病如何改變了公共和私人生活?大流行病的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是什么?如果想要保持現有的生活方式,我們在未來應當做些什么?社會和醫療保健系統又應當做些什么?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目錄
導論 “二戰”以來的*大挑戰
第1章 新冠來襲
第2章 “丑聞性疾病”和“真正的殺手”
艾滋病和敗血癥
什么是“丑聞性疾病”
霍亂和普通腹瀉
丑聞性疾病:科學邏輯與呈現邏輯
“丑聞性疾病”和新冠肺炎
第3章 瘟疫創造歷史
“黑死病”和有關病原體的爭論
對“雅典大瘟疫”的探討
天花、梅毒與大洲間的交換
被遺忘的1918年大流感
近代的疾病與戰爭
第4章 流行病與社會衛生體系建設
中世紀與領土衛生的發展
近代早期的麻風病和梅毒
天花、衛生事業以及強制接種
霍亂與現代的衛生基礎設施
病原體的發現
佩滕科弗與科赫
霍亂與國際衛生事業
關注飲用水質量
“傷寒瑪麗”
兒童死亡率與衛生行為的改善
第5章 動因-攜菌者-宿主
以瘧疾為例
與永恒陪伴者的斗爭
消除生物學條件、流行病和全球性大流行
流行病與文明
流行病的含義
生物權力和生命政治
作為自我監控機器的游戲和娛樂
第6章 人類、健康和社會
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健康
不確定的行為
政治空間里的健康
公共健康成果的潛力
第7章 新型流行病的傳播與防御
“新發傳染病”
大流行病預案
德國預防感染法案
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
實際測試中的病例對比研究
新冠肺炎在德國
國家應對措施
第8章 如何應對
世界的演變
在發源地對新型瘟疫的生物學基礎的控制
對病原體和大流行病的國際防控
預防傳染病的國家準則和基本決策
權威的價值觀
結語:我們要怎樣做
附錄1 創造歷史的瘟疫
——臘碧士與李雪濤有關新冠肺炎與疾病史的對話
附錄2 新冠肺炎不可能阻擋人類的交流與合作
——房格勞與李雪濤有關歷史上的瘟疫與新冠肺炎的對話
人名譯名對照
中心詞譯名對照
譯后記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節選
天花、梅毒與大洲間的交換 1519—1521年,伊比利亞探險家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與少數西班牙雇傭軍征服了今天的墨西哥。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使用了槍炮、馬匹、戰術、狡猾、欺騙和財富。我們還知道,科爾特斯和少數西班牙幸存者,一共400余人,在1520年6月陷入絕望的境地。然而在此期間,天花疫情在阿茲特克人中暴發,在1519—1565年奪走了40%墨西哥原住民的生命。這場傳染病解救了西班牙侵略者,使得他們可以繼續前進。墨西哥原住民人口從2500萬下降到250萬,人口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歐洲人帶來的疾病。 今天,人們解釋當年決定戰爭結果的天花疫情時認為,歐洲人已經在兒童時期的天花傳染中存活下來,并因此產生了抵抗力,而原住民從未接觸過此類疾病。不僅僅是天花,麻疹、腮腺炎、流感、傷寒、肺結核,還有后來的瘧疾、霍亂和黃熱病也被歐洲人帶到了南美洲。1520—1580年,中美洲約80%的原住民死于感染瘟疫。這些疾病從中美洲蔓延到南美和北美。因此,征服兩個美洲可能造成了人類有史以來*大規模的犧牲。據估計,高達70%的美洲原住民死于不明疾病。 然而,細菌和病毒的“輸入”并不是一條單行道。根據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于1972年在一家小型出版社少量出版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次交換包括了新舊世界之間的全部交流。克羅斯比以這本著作創立了全球生態歷史學。作為這一學科的先鋒,他深入研究了舊世界和新世界之間的全部生物影響以及文化沖擊。玉米、土豆、西紅柿和其他茄類植物、花生以及許多現在被認為是歐洲日常生活中的傳統水果的食物,都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美洲當地人不認識馬、驢、牛和綿羊。北美中部草原的印第安人文明都借助了西班牙馬匹。在當前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追蹤美國或加拿大白人移民在當地的分散定居過程。比如佩珀雷爾(Caitlin Pepperell)證明,肺結核在加拿大是緊隨原住民和皮毛商人之間的皮毛交易傳播開來的,但只在特定的生態環境中才突然暴發。 印第安人報仇了嗎?事實上,在哥倫布“發現印度”幾年后,歐洲也出現了一場新的瘟疫,更確切地說,發生在1494年的那不勒斯。著名醫生法蘭卡斯特羅(Girolamo Fracastoro)在一首演講詩中將這場瘟疫稱為“梅毒”。當時,這場疾病被解釋為恒星的一次特殊會合。然而從經驗上看,很快就有人懷疑這種疾病以某種方式與“淫穢”、“猥褻”、性交有關。今天我們知道,梅毒是由螺旋體群的梅毒螺旋體引起的疾病。這種細菌的儲存庫是人類,肯定對人類有致病性。 然而,如我們今天所知,也有其他疾病是由螺旋體引起的,在舊世界久負盛名。例如,梅毒的一個同源病毒引起了雅司病,一種非性病的熱帶病。它不會導致死亡,但是患者的皮膚和骨頭會遭到嚴重毀壞。在早期有關某種新型“法國疾病”的報道中,例如在胡滕(Ulrich von Hutten)的控訴中,有證據表明,這種疾病與雅司病有關,但不確定是否可以追溯為同一種疾病。新的分子生物學方法似乎可以證明,西班牙人將這種病原體的南美變種帶回了歐洲,導致無免疫的歐洲人受到攻擊。梅毒在雇傭軍身上成為一種性病,并引起了長期的真正的恐慌,直到胂凡納明和青霉素出現為止。因為與性相關,梅毒為丑化資產階級性生活的敵意傾向提供了可能性,并成為一種威懾。它被解釋為上帝對無節制生命的懲罰,像藝術主題一樣流行開來。在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說《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中,作者讓一位作曲家感染梅毒,目的是在天賦和精神錯亂的交錯中通過大腦疾病喚醒天才的創造力和天分。*終,這位作曲家精神錯亂,逐步走向死亡。 本章節的回顧想傳遞這樣的信息:瘟疫及其傳播,雖然依靠其生物學的本質,但也綜合了社會和文化環境以及人類的行動,我們只能從這個廣闊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瘟疫。
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大流行病 作者簡介
作者 海納·房格勞(Heiner Fangerau),著名醫學史專家,德國利奧波第那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醫學歷史、理論和倫理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19~20世紀的醫學歷史和倫理、醫學和社會的交互作用等。 阿馮斯·臘碧士(Alfons Labisch),著名醫學史專家,德國利奧波第那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校長,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譯者 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曾任“東亞文化交涉學會會長”(2017—2018年度),主要從事全球史、德國漢學史、德國哲學史的研究。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