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哈佛大學法學院(1817-19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1901
- 條形碼:9787516661901 ; 978-7-5166-619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哈佛大學法學院(1817-1917) 本書特色
系統回顧哈佛法學院前一百年的發展歷程 細節生動、專業解讀,近距離審視西方法學和法學教育的發展
哈佛大學法學院(1817-1917) 內容簡介
本書詳盡回顧和介紹了哈佛法學院的前一百年 (1817-1917) 的發展歷程。共分為十二章, 從哈佛法學院的誕生、艱難探索、起死回生、斯托里治校、震蕩與過渡, 講到美國內戰的余波、課程改革、教學革命、人事變動、蘭德爾改革, 遺留問題等等, 通過對哈佛法學院百年歷史的細致梳理, 讓讀者對于哈佛法學院的漫長歷史和發展軌跡有了更加深入透徹的了解和認識。
哈佛大學法學院(1817-1917) 目錄
一 利奇菲爾德法律學校
二 設立羅亞爾冠名法學教授席位
三 哈佛法學院的成立
四 院徽事件
第二章 風雨飄搖的歲月(1817—1829)
一 兩名教授,三間教室,六個學生
二 斯特恩斯教授的艱難探索
三 幾近倒閉的哈佛法學院
第三章 起死回生(1829—1833)
一 結構改組
二 約翰·阿什蒙和西蒙·格林利夫
三 斯托里的教學理念
第四章 斯托里治校(1829—1845)
一 斯托里的領導力
二 財務狀況改善
三 進入美國全國視野
四 課程安排
五 學習與生活
六 斯托里蓋棺論定
第五章 又起震蕩(1845—1860)
一 格林利夫主持過渡期(1845—1848)
二 “三駕馬車”
三 法學院的裂痕
第六章 美國內戰的余波(1861—1869)
一 表面和諧
二 派克和帕森斯的介入
三 “三駕馬車”的解體
四 對“三駕馬車”的評價
第七章 巨變的開始(1870—1881)
一 蘭德爾就任**任院長
二 合同法是突破口
三 蘭德爾與奧·福爾摩斯教授的分歧
第八章 課程改革和教學革命(1870—1880)
一 改革課程順序
二 建立考試制度
三 采用歸納法教學
四 推行案例教學法
五 蘭德爾的教學現場
第九章 創立法學教育新體系(1870—1890)
一 法學教育新思路
二 教員聘用和薪酬改革
三 “學院派”與“經驗派”
四 法學院教學管理的改革
五 評分標準和招生制度的改革
六 改善財務管理
七 法學院校友會的成立
第十章 蘭德爾改革的成敗
一 鞏固改革成果
二 正義與英才
三 男權情結
四 宗教歧視
五 對蘭德爾教學方法的批判
第十一章 蘭德爾的繼任者(1895—1909)
一 忠實的傳承人
二 喜悅中的煩惱
三 教學生活素描
四 減壓方式
五 學習緩沖
第十二章 百年尾聲(1909—1917)
一 埃茲拉·塞耶院長
二 羅斯科·龐德院長
三 遺留問題與挑戰
致謝
參考資料來源
哈佛大學法學院(1817-1917) 作者簡介
楊玉林,筆名利安、吉利安,北京大學本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現任多家公司企業和公益團體法律顧問,北京天濟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國際商事仲裁員。著有自傳體小說《我心恒動》,新華出版社2012年出版。《哈佛:名校是怎樣煉成的》,新華出版社2014年出版。編譯出版書籍有:《海關合作理事會公約集》、《海關估價》。在中外報刊雜志用中英文發表文章50余篇,并多次獲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