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6970
- 條形碼:9787220126970 ; 978-7-220-12697-0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書名題字
★100多個關鍵時刻,把握“文學”遭遇“歷史”的精彩瞬間
★這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于當代作家韓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
★全書集合莫言、王安憶、韓瑞、王蒙、余華、朱天心、董啟章等兩岸及世界中國文學學者
★封面采用水瑟紙,簡潔大方,莊華并重,又有書卷氣。上冊書衣珀灰色,下冊書衣紳灰色,書名專金印刷,有金屬效果,裱封則是秋棕色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內容簡介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一百多個關鍵時刻為切入點,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于當代作家韓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
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里,中國文學經歷劇烈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
本書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
“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目錄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節選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相關資料
★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現代文學史需要不斷“重寫”。這既是因為不同時代的歷史進程、文化潮流與學術范式帶來不同的問題意識與美學趣味,更由于中國現代文學本身包含了異常豐富的資源、價值、經驗,以及“豐富的痛苦”。這也就意味著任何從單一立場與視野講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故事都將有其限制與缺憾。王德威先生在學界耕耘數十年,以對于“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問題的開放思考與精彩辨證而著稱,貢獻了諸多具有學術價值的新論題與新論域。他邀集海內外一百余位學者共同完成的這部《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其文學觀與歷史觀的一次集中彰顯,是對于從1922年胡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開啟的百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書寫傳統的新推進與新發展,必將豐富我們對于中國現代文學乃至現代中國的理解。
★ 洪子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新定義“中國”、“現代”與“文學”的努力,具有“革命性”意義,是一部“發凡起例”的著作。無論是將“華語/中文”寫作納入論述的雄心,還是把“文學”概念回向至中國傳統“文”的觀念的大膽嘗試,都大大拓展了文學的邊界,從理論與實踐——不僅是文學史寫作實踐,更為重要的是文學寫作實踐——兩個層面上做出了積極探索。這部文學史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疑是積極的、建設性的。
★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刊行,以近乎編年紀事的形式,呈現中國現代文學諸多重要的歷史時刻、人物事件以及思想命題,繁花似錦,異彩紛呈,書會很好看……從“小說中國”到“抒情傳統”,再到文學史寫作、中國文論重建,王德威一路走來,步步蓮花。我相信,憑借豐厚學養及過人的勤奮,王德威能完成此宏大計劃,故翹首以待。
★ 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此番王德威教授如此費心費力十多年,統領海內外學人一百多人,完成這部曠世之作,其“重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勇氣和決心,其把握歷史的廣度和深度,當能體會到德威先生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這部文學史把文學與歷史、與思想史如此緊密地糅合在一起來探究,其發現有如把過去所埋藏或遺忘的意義,因“此時此刻”的閱讀書寫,顯現出“史料/始料未及”的時間縱深和物質性,其思考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 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先生跳出了海外漢學以“現代性”為核心敘述的視域,構成了以“世界中”為核心敘述的文學史觀,使這部文學史在時空上獲得了大幅度的擴張。把文學現象還原給世界本原,讓無數文學細節在自然運行中自在地開啟豐富燦爛的狀態,從而在斑斕浩瀚的文學現象的運動過程中顯現底下的潛流與深層的結構,也許那不一定是所謂的歷史本質,但它要揭示出與未來的文學發展有密切關系的必然性與預見性。
★ 戴燕(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這個時候,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出版,既讓人看到他的理想之高和與之相匹配的做事態度的堅韌、方法的周密,又看到他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始終保持開放、精進,這更增加了我對他的敬佩,也相信在這一代人手里,重寫文學史,不會只停留在一句口號中。
★ 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部從體例到表述都是嶄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部熔文學(白話與文言)、戲劇、電影、美術、翻譯直至網絡文學于一爐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一部能夠開拓讀者視野、引發讀者進一步思考的開放式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丁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作為一直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學史研究的海外學者,王德威應該是第三代的領軍者,他幾十年來打通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壁壘,將百年以降的所有文學史思潮現象和作家作品(哪怕是一個有文學史意義的不起眼的小作家)都納入自己研究的視域中,這是我們大陸學者所難以企及的學術態度。
★ 季進(蘇州大學中文系教授)——
最特別、最豐富、最有趣的當屬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無可否認,它應該是三十年來海內外文學史重寫的最重要的代表性成果之一。這樣一部充滿主觀性、創新性的文學史,與其說是一部權威信史,不如說它如斧破竹,打開了重返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無限可能,也生動體現了王德威對中國文學的深厚情懷與自覺承擔,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妨也可以視之為王德威的又一部抒情之作。
★ 梅家玲(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突破一般文學史的書寫體例,既能以宏觀視野呈現文學流變,又能以微觀慧眼鑒照特定時刻的文學現象。它為“現代”、“文學”與“史”的內涵與意義帶來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面向,也經由跨時代、跨地域對話,為未來的現代文學研究開啟許多新的可能性。
★ 陳國球(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王德威教授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創新理念的文學史書寫,參與者有一百多位海內外學者和作家,各以其眼光與文風撰著成近兩百篇的紀事本末體短章,其上卻又有建瓴走坂之勢的文學史觀足以統攝全書。這將會是一本在 “世界文學史學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學史!
★ 黃錦樹(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雅俗的界限被打破(羅大佑、崔健、金庸、三毛都是佳例),敘述方式時而正規(以百科辭條的方式),時而戲劇化(現身獨白、現場重建,甚至離題),它以不像文學史的方式展開,帶著一定的虛擬性,明顯地追求不完整性,篇幅浩大而刻意支離破碎,為的大概不是灌輸文學史知識、建構典律,而是企圖刺激讀者思考:到底什么是文學史?為什么我們需要文學史?文學史究竟要帶我們去哪里?
★ 許子東(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德威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這是一種新的文學史的寫法,大文學史,從明朝開始,人多力量大,世界上一百多個學者合起來寫的——從外圍擴展現代文學的概念——話題大大拓展。
★ 新京報(《王德威:我們對于文學史應該做一個重新的反省》)——
由中國人民大學等聯合主辦的“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人物盛典”在京舉辦,首位致敬對象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王德威。從《被壓抑的現代性》中談到的“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到《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中對中國文學“有情”歷史的召喚和重新叩問,再到現在……王德威的研究總能以新的理論構架、新的詮釋方式帶來明確的啟發。
★ 鳳凰文化(《王德威:小說家是講述中國最重要的代言人》)——
作為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講座教授的王德威,是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繼夏志清、李歐梵之后的第三代領軍人物。他多年來一直側重于文學與歷史的互動研究,曾以一句“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提出“被壓抑的現代性”,引起國內學界的重視和討論。其后來提出的“想象中國的方法”亦成為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新思路。近幾年,王德威又開始積極倡導華語語系文學概念與抒情傳統研究,再次受到學界關注。
★ 聯合早報(《一部“文”的文學史》)——
由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主編,集合美、歐、亞三大洲學者、作家之力完成的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中譯《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2017年春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近年英語學界“重寫中國文學史”風潮的又一嘗試,《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在醞釀過程中即倍受關注。歷時五年籌備,這部厚逾千頁的新著打破常規,采取編年順序,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以點窺面,眾聲喧嘩,呈現自晚明至21世紀中國文學的復雜歷史和多元地貌。
★ 文匯學人(《王德威:重寫文學史,重寫“重寫文學史”》)——
哈佛大學出版社一直在推動一項新編國別文學史計劃,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受出版社邀請,主編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根據這一寫作計劃,他強調,文學的問題要回歸到文學史的脈絡中加以討論。與傳統的中國文學史相比,哈佛大學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在理念和形式上有了明顯的區別。
★ 《現代中文學刊》雜志(《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
2017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了王德威教授主編的《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引起學界廣泛關注。
★ 《讀書》雜志(《重寫文學史如何可能》)——
王德威教授主編的《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在海內外學界產生了持續而廣泛的影響。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精) 作者簡介
王德威,哈佛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