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和流動性分析研究: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evidence from the neeq market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83750
- 條形碼:9787509683750 ; 978-7-5096-837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和流動性分析研究: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evidence from the neeq market 內容簡介
近年來,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內容。“十四五”規劃布局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戰略,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市場立足于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證券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主要內容是證券交易機制,交易機制是決定市場價差的決定性因素。自2014年8月新三板市場推出做市商制度以來,交易機制的設計一直著力于兼顧包容性與差異性,以滿足市場內不同層次企業的多元化需求。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新三板市場實行的一直是協議轉讓與做市轉讓并行的交易制度,在2018年1月以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又稱新三板,簡稱“股轉系統”)推出競價交易制度,至此新三板開始實行做市商制度與集合競價并行的交易制度。以往對做市商制度的研究文獻多認為,作為市場的流動性提供者,做市商能夠穩定市場、實現價格發現職能。在中國新興資本市場環境下,做市商制度能否適應新三板市場環境、發揮預期效應呢?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市場的實施有何局限性,對新三板市場有何推進作用呢?這些都成為檢驗制度適用性和有效性所不可回避的問題。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和流動性分析研究: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針對以上問題,分別從企業與做市商之間的互動、做市商的做市效果等方面,對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市場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和流動性分析研究: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evidence from the neeq market 目錄
**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現狀概述
第三節 研究目標、內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節 創新之處及研究價值
一、創新之處
二、研究價值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節 交易機制與市場微觀結構
一、市場交易機制
二、基于指令驅動交易機制的市場微觀結構理論
第二節 流動性相關理論與發展
第三節 交易機制與流動性分析
一、做市商制度與流動性
二、不同交易機制間的流動性比較
第四節 聲譽理論、金融中介聲譽與資本市場
一、聲譽理論及其影響
二、金融中介聲譽與資本市場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新三板市場制度背景及交易機制概述
**節 新三板市場制度背景
一、多層次資本市場概述
二、新三板發展歷程與概況
三、新三板市場主要制度的發展
第二節 新三板交易機制的變革及對比
一、市場交易制度的改革
二、新三板市場不同交易方式的比較
三、新三板市場券商及其職責
第三節 新三板交易方式的選擇趨勢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分析
第五章 交易方式選擇與流動性分析
第六章 做市商制度流動性效應的影響因素檢驗
第七章 新三板企業退出做市轉讓:動因及后果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交易方式選擇的微觀動因和流動性分析研究:來自新三板市場的證據:evidence from the neeq market 作者簡介
李金甜,管理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多層次資本市場、市場微觀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曾在《金融研究》《中國軟科學》《管理科學》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一項。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