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mào)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世界金融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53754
- 條形碼:9787502853754 ; 978-7-5028-5375-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金融簡史 本書特色
一部以時間為線索串聯(lián)起的金融進化史 一堂涵蓋貨幣、投資、保險的金融行為通識課 一本融合金融知常識、歷史知識、大局大勢的有趣、有料的金融科普書! ?這本書講了什么? ◎三千年來,金融是如何塑造了我們的文明?歷史上的哪些關鍵人事物主導了金融發(fā)展? 交換的需要催生了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羽毛、石頭都曾作為貨幣使用過; 希臘雅典與斯巴達城邦發(fā)生戰(zhàn)爭,為籌集軍費而催生海事借貸; 1661年,一個瑞典銀行家想要一種隨時可以兌現(xiàn)的方便票券,發(fā)行鈔票的銀行模式就此流傳開來; 荷蘭商人為了賺更多錢而優(yōu)化交易方式,于是有了現(xiàn)在的交易所、信托、公司和期貨; 18世紀,英國南海公司發(fā)布虛假利多消息,導致民間過度投機,這就是“泡沫經(jīng)濟”的起源...... ◎金融活動如何改變?nèi)说纳罘绞健业膭萘Ψ秶?金融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 從本源出發(fā),沿著貨幣、信用、銀行、證券保險、衍生品、金融中心、金融家、金融巨頭、金融危機、蠻荒時代的金融丑聞等線路,見證金融進化之旅! ?讀者將從閱讀中得到什么? 本書為將讀者提供認識現(xiàn)實金融世界的全新視角,在變化迅速的世界金融局勢與市場中,回顧并思考那些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包括那些令人們貪婪與恐懼的理由,這將有助于我們更理性地做好決策,把握自己的投資、經(jīng)營、工作和生活!
世界金融簡史 內(nèi)容簡介
文明盛衰的密碼是什么?權利有著怎樣的規(guī)則?貧富有著怎樣的邏輯?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金融業(yè)的發(fā)展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逐條分析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盛衰密碼和進退定律。從貝殼到鑄幣,從保險到股票,從金融機構到頂級富豪……無論是日不落帝國的建立,還是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都有金錢的力量在背后驅動。在盛世與亂世的交替中,金融以貨幣為工具,緩緩地移動著自己那只看不見的手。三千年的世界史其實就是一部金融史,從公元前1500年到21世紀,讀懂金融世界的來龍去脈,看金融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人類文明,串聯(lián)起一幅貨幣、債務、財富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壯闊畫卷。
世界金融簡史 目錄
**章 貨幣簡史
從物物交換到貨幣交換 / 003
金銀是天然的貨幣 / 007
劣幣與良幣的競爭 / 009
紙幣的起源與盛行 / 013
從美元到美金 / 016
歐元的誕生 / 019
第二章 信用簡史
信用的起源 / 025
信用創(chuàng)造學派的興起 / 026
商業(yè)信用的發(fā)展 / 029
國家信用的發(fā)展 / 032
銀行信用的發(fā)展 / 035
古老的高利貸 / 038
個人信用的發(fā)展 / 042
第三章 銀行簡史
從錢幣兌換商到銀行 / 047
混業(yè)、分業(yè)與投資銀行 / 048
戰(zhàn)爭催生的中央銀行 / 053
內(nèi)幕重重的美聯(lián)儲 / 055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 058
政策性銀行的發(fā)展 / 062
世界銀行簡史 / 064
第四章 證券保險簡史
股票簡史 / 069
經(jīng)濟周期與股市 / 072
美林投資時鐘 / 075
倫敦證券交易所 / 078
紐約證券交易所 / 079
債券市場的發(fā)展 / 082
保險的起源 / 084
第五章 金融衍生產(chǎn)品簡史
金融衍生產(chǎn)品創(chuàng)新,是天使還是魔鬼 / 089
遠期合約:*簡單的金融衍生產(chǎn)品 / 093
掉期:靈活有效的避險工具 / 096
股指期貨:*主流的非主流投資 / 099
期權:舉足輕重的金融衍生產(chǎn)品 / 103
第六章 影響世界的金融巨頭
富過八代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 111
打上世界財富標記的洛克菲勒財團 / 114
金融海嘯背后的操縱人高盛公司 / 118
摩根財團:華爾街的“拿破侖” / 121
花旗集團:無限風光的全能金融超市 / 126
瑞士再保險公司:保險行業(yè)的隱性巨頭 / 130
從收購中起家的蘇格蘭皇家銀行 / 132
第七章 股災與金融危機簡史
掏空法國的密西西比股災 / 139
破碎的英國南海泡沫 / 145
被捏碎的非理性投機泡沫 / 153
美國的泡沫經(jīng)濟 / 155
1929年大崩盤:十年蕭條的序幕 / 158
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 163
震撼日本的1990年大股災 / 167
次貸危機:風起于青蘋之末 / 171
經(jīng)濟過熱:誰是*后一個貸款人 / 174
第八章 蠻荒時代的秘事與丑聞
罪惡的戰(zhàn)爭國債 / 181
老人與運河 / 184
臭名昭著的基金 / 191
名流的驚世丑聞 / 198
狡詐者的競技場 / 203
尼克·里森大案 / 209
假賬大曝光 / 217
安然神話的破滅 / 219
20億美元的土耳其浴 / 225
世界金融簡史 節(jié)選
從物物交換到貨幣交換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納粹的戰(zhàn)俘集中營中流通著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香煙。當時的紅十字會設法向戰(zhàn)俘營提供各種人道主義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煙等。由于數(shù)量有限,這些物品只能根據(jù)某種平均主義的原則在戰(zhàn)俘之間進行分配,無法顧及每個戰(zhàn)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偏好顯然是會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歡巧克力,有人喜歡奶酪,還有人則更想得到一包香煙。因此這種分配顯然是缺乏效率的,戰(zhàn)俘們有進行交換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戰(zhàn)俘營這樣一個狹小的范圍內(nèi),物物交換也顯得非常不方便,因為它要求交易雙方恰巧都想要對方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需求的雙重巧合。為了使交換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需要有一種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貨幣。那么,在戰(zhàn)俘營中,究竟哪一種物品適合做交易媒介呢?許多戰(zhàn)俘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香煙來扮演這一角色。戰(zhàn)俘們用香煙來進行計價和交易,如一根香腸值10支香煙,一件襯衣值80支香煙,替別人洗一件衣服則可以換得兩支香煙。有了這樣一種記賬單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戰(zhàn)俘之間的交換就方便多了。 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里,無政府主義者,甚至那些極端的保守分子和嬉皮士,他們都曾經(jīng)夢想廢除貨幣。那么讓我們想象一下: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呢?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每一個家庭或個人、各類經(jīng)濟單位幾乎每天都要接觸貨幣;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貨幣來計價,任何購買都要用貨幣來支付。但是讓我們回到*開始的地方,假設這里是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那么,我們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復活一下古老的交易方式:一個村子里住著養(yǎng)羊的人、種麥子的人、打鐵的人,F(xiàn)在養(yǎng)羊的人想要一把斧頭,但是打鐵的人卻固執(zhí)地只愿意接受面包,那么養(yǎng)羊的人會怎么做呢?首先,在和種麥子的人討價還價之后,他會讓對方牽走一只羊,然后換來50個面包。接下來,他再和鐵匠商量,*終用20個面包換來自己需要的一把斧頭。 在貨幣出現(xiàn)之前,人們采取的就是這種物物交換形式。這樣直接的物物交換是極其麻煩的,人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為*瑣碎的結果討價還價,而且這種交換往往還會帶來一些不快。 但是隨著人口增加,物產(chǎn)增多,商品流通規(guī)模也隨之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物物交換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而為了加快貿(mào)易的速度,人們發(fā)明了“錢”。在上面的例子中,一只羊*終可以換來一把斧頭。但是有時候受到用于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的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jīng)作為貨幣使用過。 按照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解釋,貨幣是交易的手段,制度化的信用象征,它能有效降低交易的成本。當人們將貨幣引入經(jīng)濟系統(tǒng)之后,任何商品的價格都可以用這個“度”來表示,由此經(jīng)濟系統(tǒng)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逗神R史詩》就記載著這樣的內(nèi)容:當時的人們經(jīng)常用牛來代表物品的價值,一個工藝嫻熟的女奴值4頭牛,而角斗士**名的獎品值12頭牛。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流通的貨幣就好像一條公路,盡管它們可以流通,可以把所有的牧草和谷物從農(nóng)村帶到市場上,但貨幣本身不具備任何價值,它只是價值的載體。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貨幣的功能: (1)計價單位。所有的交換都以貨幣為媒介,于是人們擁有了一項衡量任何一種商品的標準。 通過貨幣,我們可以輕松地將一種商品或服務同其他商品或服務聯(lián)系起來,由此誕生了偉大的價格體系,人們能夠從經(jīng)濟的角度計算得失:一輛汽車大概價值60盎司黃金,而一間房子價值180盎司黃金,也就是說一間房子能換來三輛汽車。瞧,這非常簡單明了! (2)流通手段。貨幣的引入消除了物物交換中的各種弊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中介,為商品和服務交換提供便利,不僅提高了交換的效率,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貨幣源于流通,服務于流通。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任何形式的貨幣運動的*終歸宿都是交換,無論是借、貸、存、貯、匯等運動,*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消費(即交換),它的終點總是商品,否則貨幣就失去了意義。
世界金融簡史 作者簡介
趙濤,男,北京郵電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博士,著有《金融史其實很有趣》《績效考核與量化管理》等作品,曾用筆名斯凱恩。 魏媛,女,山東臨沂人,湖北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經(jīng)濟理論、金融工程等。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jīng)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