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品課:語文與立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13041
- 條形碼:9787572013041 ; 978-7-5720-130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品課:語文與立身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學語文教師,高中生或正在高考復習的學生陸逐老師的這本書整體特點是實在,他就是在實實在在談怎樣教好語文課。他從培養和培訓教師的角度出發,關注語文教學的基礎,特別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一定會遇到的但有時又會被忽略的事情。 實在體現在學以“致用”、培養“質疑”、重視“積累”、可讀“流暢”這四點上。
品課:語文與立身 內容簡介
現代人要確立現代理念,才能上好課。語文立身要執著地追求真善美,追求夢的實現!教好語文要與時俱進,教與學要貼近實際,理論上要研究新問題,實踐中要作新探索。課題來自實踐,作者敢想敢說,有新發現新見解。 本書由三輯構成,匯集了作者40篇文章。**輯11篇,寫的是語文教學必須確立的幾個正確的理念;第二輯17篇,寫的是上好語文課以及語文教學的一些基本的技術性問題,有技巧、經驗和知識;第三輯12篇,寫的是作文指導。每輯的開頭都有導讀,旨在幫助讀者順利閱讀。本書適合語文研究者、語文教師以及參加高考的學生閱讀。
品課:語文與立身 目錄
1 **輯 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理念
01 屬于語文教師的語文本體/3
02 語文教學方式與語文教師的魅力/7
03 語文教學改革從整體閱讀做起/11
04 語感與語用——什么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16
05 語文教學改革要做到“兩個到位”/18
06 語文成績提高功勞歸于誰/24
07 走近家常課研究/28
08 達成度與課的生成和流暢/36
09 語文教師的職責與教學媒介的作用/40
10 課堂的節奏與容量/44
11 教師的成長與自我保護意識/49
55 第二輯 語文教學的知識與技巧
01 《豐碑》的召喚/57
02 做文章與教書育人/61
03 蘋果效應與語文教學/67
04 從《窗口》的理解到主旨的探索/72
05 意境、意象及其他/76
06 從“楊柳岸,曉風殘月”說起/81
07 寫作手法、藝術手法與表現特色/85
08對文章手法的整體賞析與評價/99
09 語文閱讀中賞析題的處理/105
10 語文閱讀中選擇題的處理/111
11 語文閱讀中的文言文教學/117
12 議論文、說明文、實用文閱讀及題型處理/121
13 記敘文閱讀及題型處理/128
14 文言文閱讀及題型處理/135
15 容易講錯的知識點/165
16 我與“五個一點”/180
17 語文教師職責外的職責/186
191 第三輯 作文或許可以那樣指導
01 我的作文指導觀/193
02 作文的標題/197
03 萬事開頭難/201
04 談談作文閱卷的種種心理/206
05 我是怎樣寫這篇應命作文的/210
06 對高中作文主題的幾點思考/215
07 高中作文主題質疑范圍/220
08 高中作文本論、分論點擬定的一些誤區/229
09 談談質疑作文/234
10 材料、素材、論據與論點的關系/242
11 漿果林的啟示與作文做人/248
12 高中作文必知30條/253
品課:語文與立身 節選
**輯 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理念 本輯有11篇文章,介紹的是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理念。語文教學改革已經開始很長時間了,教學改革的實效也已經在語文教學的許多方面顯現出來,有的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本以為我說的一些理念是老生常談,卻不料聽課時發現,有一些語文教師竟然對此毫不知曉,特別是年輕的語文教師。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我教過初中、高中、大學的語文,而且學生評價“教得9 還不錯”。在本書中,我必須盡自己*大的努力,把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理念,用自己認為還算清晰的語言表述出來,希望能夠讓語文教師特別是年輕的語文教師有所收獲,成為令人信賴的語文教師。我把這件事看作自己的一種責任! 在我看來,理念有一個主觀參與并逐漸形成觀點的過程,有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甚至對有的人來說還有脫胎換骨的意思。觀點則幾乎是已形成體系的認識或見解。前者是動態的,后者則常常有著靜態的特征。我們教語文的很強調教育、教學理念的轉換,并認為,要教好語文,這些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在轉換中常換常新。這個轉換的過程有時是刻骨銘心的,甚至是痛苦的,然而一旦轉換成功,則往往茅塞頓開,產生如虎添翼般的生機。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師有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對其職業生涯的發展是有所幫助的。 有些理念的解讀已經超越語文的范圍,似乎對教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有用。這些理念適用于很多學科,因為學科教學理念本來就有相通之處,常常無法分得那么清楚。我強調了教學中的“本體意識”“整體閱讀意識”“兩個到位意識”“達成度意識”“節奏和容量意識”,以及教師很需要然而聽不到的“自我保護意識”等。我認為這些意識是幾乎所有教師都必須具備的。另外幾種意識則大概都適用于語文教師,如“語感與語用意識”,從美學角度看語文課的完整性、和諧性和流暢性,等等。 雖然如此,在介紹這些教學理念時,我是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加以陳述的,如講“本體意識”時主要講的是“語文本體”。我寫的那些,對語文教師而言應該是貼切的,因為其中有我的特殊體驗和溫度,是能夠跟同行溝通和交流的。 01屬于語文教師的語文本體 有一次,有個區拿出所謂*好的課讓我聽。聽罷,我對帶我來聽課的教研員說:“這是語文課嗎?……”我聽過不少課,說實話,有些課不是語文課,盡管名義上都叫“語文課”。如果有教研員在其負責的區域是這樣輔導教師上語文課的,那么還有語文課嗎?注意,我沒說“一流的語文課”。也有一次,我聽有關老北京胡同的課,課上教師出示了上海舊弄堂的照片,里面有許多賣雜貨的攤販,還有各種叫賣聲的錄音…我評課時能說什么呢?我只能說:“剛才聽了一堂介紹以前上海風俗的課……”我確實沒有聽到語文課,真的!語文教師居然把“語文”丟了,把語文本體丟了,這真是咄咄怪事! 一、語文課的拓展離不了語文本體 我這樣說,好像自己就做得很好,其實不然。記得大概在十年前,我帶一位我輔導過的教師到沈陽參加一次全國語文教學大賽。以前,凡我帶的教師參賽十有八九會得**名的,這次居然只得了二等獎。究竟是什么原因影響了評獎?想了好久,我想問題應該是出在“拓展”這個環節上。當時上海強調每堂課都要有拓展部分,如果沒有,就不合格。我在輔導時也強調了這一點,結果正好教學大賽不歡迎這樣的“拓展”,所以影響了評獎的檔次。 請問:語文課強調拓展有什么錯?沒有拓展的語文課有什么意義?我當時真的是這樣想的。現在我想明白了,語文課當然要拓展,但不管怎樣拓展,都不能影響整堂課的完整、流暢與和諧。用這一點來衡量這堂課,那么得二等獎就比較公允了。語文課的拓展,必然趨向現實生活。怎樣才能讓拓展的內容跟教材內容融為一體,而不是課的前面部分是一個樣,后面部分又是另一個樣?這應該是一堂完整的課,而且是語文課! 我記得上的課文是魯迅的《阿Q正傳》,當時是怎么拓展的呢?“在現代中國還存不存在‘阿Q精神’?”“應該怎么對待‘阿Q精神?”記得拓展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現代中國當然也有“阿Q精神”,那要不要“阿Q精神”?“要。我們也需要增強自信,也要適當的精神勝利法。”“不要。我們要摒棄‘阿Q精神’,真正樹立信心!”然后是雙方辯論。 雖然在這樣的拓展中有比較積極的思維活動,一般說來是符合拓展的要求的,然而請思考:整堂課前與后是和諧、統一的嗎?《阿Q正傳》的主旨是否定精神勝利法的,是針對中國人的弱點加以批判的。從語文本體的角度看,如果肯定“阿Q精神”,這樣的拓展當然是錯的。 那么,怎樣的拓展才是正確的呢?如果能夠以理解魯迅小說的一般主旨為要求,那么這樣的拓展是對的。如果在這個基礎上理解“阿Q精神”是中國人的一種弱點,那么這也是對的。如果能夠由此聯系到我們現在的中國人依然存在某種“阿Q精神”,那當然是對的。如果進一步理解魯迅揭示了人類存在著的“阿Q精神”,那肯定是對的。因為這些都沒有違背這堂課應該遵循的語文本體原則,體現了課的完整性和流暢性,而且在理解的深度上真正與語文本體原則和諧、一致。 二、語文本體的內涵 語文的含義是什么?這在語文界以前作了探討。我們認為語文的含義,包括語文的內涵與外延。《語文學習》期刊的封面上清楚地寫著:“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說,以語文作為載體可以告訴我們整個生活的一切。看來語文的外延不能作為語文本體,總不能把語文課上得像物理課、化學課、思想品德課……語文的因素涉及語法、修辭、邏輯、寫作、美學……這些概念可能還很大,它們跟語文是同列的。語文本體涉及更基礎的認字、寫字、組詞、造句、寫作……甚至語文本體跟聽、說、讀、寫的能力直接有關。如果要周延,那么語文課的文學味也應是語文本體的范疇。簡單地說,這些才可以算作語文本體的內涵,也正是語文教師應該堅守的本位,舍此就沒有語文,沒有語文教師! 從動態而言,語文課是用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在夯實基礎中提高,在不斷深入理解、欣賞中提高,不同階段語文課的要求與難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從終身學習角來看,這個過程是沒有止境的。甚至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年級都能教,只是對語文本體掌握的要求不同罷了。 因此,語文課要有認字、寫字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會寫字,而且要寫得好,筆順要對。語文教師要會讀,而且讀得準確,當然也要讓學生讀,并作適當指導。教師要開口說,要分析講解課文,不僅要到位,而且要和諧、完整。教師要寫一手好文章,要能有理有據地賞析別人寫的文章并比較恰當地打出等第。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對象,對文章的人物或主旨有逐漸深人和透徹的理解并進行評價。有時,甚至一個詞或一個手法的改變,都會影響寫作對象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都會影響文學意味的表達和傳遞。 經典課文的文學性也是語文本體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師承擔著神圣的職責,就是要讓祖國的優秀文學著作在學生的心中扎根,讓崇高的中華文化的基因在學生的心中扎根。我們這里暫且不說那些古代的經典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以及應該如何教學,我們怎么能不把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講清楚呢?怎么能不把魯迅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學長廊中的地位講清楚呢?我們教舒婷的《致橡樹》《雙桅船》,怎么能不讓學生了解朦朧詩,了解它的含蓄多義及其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并且愛上她的詩呢?我們教卡夫卡的《變形記》(節選),怎么能不講虛幻與現實的結合,以及他對現代文學發展所起的作用……文學味,是文化傳承的密鑰,掌握課文的文學味也就成了語文教師堅守語文本體的密鑰之一。 三、堅守語文本體與“點石成金” 堅守語文本體,就是要用好語文課上基礎的東西,來弄懂課文的寫作對象。這樣,語文的外延跟語文課就有關系了。語文教師重在用學到的語文本體知識來把握寫作對象,語文教師是教學生怎么用學到的語文本體和基礎知識更好地理解內容和主旨的專家,而不是課文內容研究的專家,因為課文內容涉及各科的知識。學生學好了語文本體的知識,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甚至對此產生興趣。這才是語文課的當然目標。 學生興趣產生之后,會對物理、化學、數學等相關學科感興趣。他們以后在這些學科方面的發展,一般跟語文教師關系不大。但是,對此,語文教師沒有什么遺憾,因為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職責已經完成了,這就是“點石成金”! 對創造力培養而言,人的興趣多少會對此起到直接作用。更可貴的是,語文教師教會了學生自己運用語文本體知識來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也就是說,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語文能力,能夠獨立學習前人的知識、經驗、學問、理論,甚至是在此基礎上作出的創造。這是語文教學的直接結果。 “點石成金”不是語文教師的專利,只要是教師,就必須珍視這種專利。教師不經意的一句點撥、一個贊許的目光、一次會心的感慨,也許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你的作文寫得真不錯,你會成為作家的!”幾十年后,這位學生真成了作家。“你對數學很敏感,有幾個人有這樣的天賦!”誰知道你這個語文教師的一句話竟然啟蒙了一位數學家! 也許語文教師*能“點石成金”,因為跟其他學科教師相比,語文教師這樣點撥學生的機會*多。其他學科教師的“點石成金”往往集中在本學科上,語文教師的“點石成金”卻會涉及各科。語文教師必須給學生傳授課文中包含的各種知識,包括語文基礎知識。也只有在這樣大量的實際語言運用中,語文本體中的基礎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長遠作用。 語文教師當然會喜歡對語文感興趣的學生,但我們培養學生不會只希望他們當語文教師或作家。我們的學生會在各行各業發展,在各個領域里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只要學生掌握的語文能力對他們從事專業的長遠發展有益,就說明我們對得起他們,我們盡到了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
品課:語文與立身 作者簡介
陸逐,語文特級教師、作家。1982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在上海市閘北區教育學院(現靜安區教育學院)任教,直至退休。1992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1994年評為副教授,1999年評為語文特級教師。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獲聘任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評委。曾在上海市各區縣和全國一些省聽課、評課、品課。出版長篇小說3部、散文集1部等。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