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74811
- 條形碼:9787506374811 ; 978-7-5063-74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本書特色
一本書啟迪了千千萬萬的父母,并且通過對父母的影響,有力影響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 無數個父母的美好期望,構成這個國家關于未來的夢想。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內容簡介
作者**部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里程碑式的作品,呈現了中西教育理念完美的結合,在寫作上專業性與文學性相融,可讀性強。2009年一經出版發行,即引起轟動,數年來多次高居各大圖書排行榜靠前,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本書是作者的第二部家庭教育著作,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姊妹篇。仍采用案例寫作的手法,案例主角擴展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書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兒童教育生活。寫作風格上仍保持了學術性與文學性兼備的特點。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目錄
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
給孩子一面涂鴉墻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
潛臺詞是*重要的臺詞
習慣的對立面也是習慣
母愛是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不要把牛頓培養成牛倌
嘮叨是把小刀子
“有本事”的家長為何培養出“沒出息”的孩子
嚴厲教育是危險教育
規矩太多,難成方圓
求完美是*不完美的做法
永遠正確的家長*失敗
“隔代撫養”隔開生命間的聯結
反自然的往往是有問題的
幼兒園*重要的條件是老師
關于選擇幼兒園的幾點建議
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
如何解決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問題
如何培養好習慣
開提意見會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節選
給孩子一面涂鴉墻 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更好。也許恰恰相反,由于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辯識世界、適應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無趣和謹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中。 畫畫是兒童的一種天性,到處亂畫幾乎是一種必然。 我女兒圓圓在兩歲左右發現了筆的奇妙后,就興致勃勃地往她所有能接觸到的東西上亂畫。奇怪的小人兒和線條開始是落在童話書上,然后就上了我和他爸爸的書、日記本及我們的影集。我們當然也給她白紙,讓她盡量畫在紙上,但她似乎不愿受此約束。既然管不了,我們就一般不管她,實在不能讓她亂畫的東西,就放起來,不讓她接觸到。她后來還往家具上畫,我們告訴她不可以這樣,并趕快把家具擦干凈了,有的擦不干凈,也不會因此責罵她。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換個想法,把她的破壞看成是可愛的創作,想著等她長大了,如果這些家具還用著,正好可以讓她看到她小時候多么淘氣。 后來,圓圓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畫在墻上發生了興趣,開始我們有些心疼白白的墻被她畫得亂七八糟,就在墻上貼了很大的白紙,告訴她畫在白紙上。但很快發現她真正的興趣除了在“畫畫”上,更是在“畫在墻上”。這個小家伙表面聽我們的話,背地里總是偷偷越出紙界,在墻上落下筆墨,仿佛是一種挑釁。意識到她的興趣后,我們趕快修正自己的想法,不但沒批評她,反而饒有興致地欣賞她在墻面上的“創作”,我還故意對她爸爸說,難怪古人要畫壁畫,原來畫在墻面上的東西和畫在紙上的感覺確實不一樣。圓圓看我們不在意她的破壞行為,又往墻上畫幾次,不再有興趣。而我們的心態放平了,確實也越來越能看出她的涂鴉之美了。 到她小學一年級時,我們換了一個新房子,很精心地裝修過,雪白的墻壁似乎又刺激了圓圓的繪畫興趣,搬家時,她表示出很想在這上面畫些什么。我和她爸爸就決定空出一面墻,不擺放家具,專門給她涂鴉。圓圓一聽高興極了,立即拿出一盒彩筆創作起來。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很聽她的話,所以已是小學生的圓圓也學會了“聽話”,我們要求她只畫在這一面墻上,不要亂畫到別處,她答應了,也能做到。當時她有幾個同學經常喜歡放學后來我家玩一會兒,小姑娘們**次來我家看到涂鴉墻時,總是吃驚;當她們知道自己也可以像圓圓那樣隨意往這墻上畫或往上粘貼東西時,更是驚喜,往往會立即行動起來。到圓圓小學畢業時,這面墻已是非常豐富了。不少到我家的人看到這面墻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用心裝修的房子,怎么舍得讓孩子把一面墻弄成那樣子?我總是開玩笑回答說,這是一堵藝術墻啊,多好看。 我說的是真心話,我越來越意識到,兒童都是繪畫天才,也是創意天才。在他們拿著一支筆,恣意涂畫時,其實是在啟動自己的藝術才華。我經常在端詳一些兒童畫時心生感動,那種真誠、樸素和表達上的自由灑脫,是任何人教不出來、任何技巧難以到達的境界。如果你真的能用心去看一幅孩子的畫,就一定不會把孩子在墻面上的創作看成破壞。我由衷地喜歡家中這面墻,擺一組家具或掛兩張字畫難道就能比圓圓和小朋友們畫上去的公主、王子或不知所云的線條、各種顏色的貼紙更美更動人嗎? 一面墻的光潔值多少錢?即使你不喜歡孩子亂涂亂畫,也可以“忍痛割愛”,把這份自由和快樂送給孩子,過幾年把墻重新修整一下不就行了。而孩子回報你的,往往是無法以價錢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我的答案是:想象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在教育上,并非家長做得越多越好,有時恰恰相反。尤其在培養孩子想象力方面,我認為“少就是多”是一條黃金法則。 因為成人常常受制于經驗和常識的束縛,自己如果不是想象力豐富的人,在培養孩子想象力方面其實非常有限。賣菜的小販可以稱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會稱出地球的重量,他的常識中,稱重只有一桿秤。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有限,來理解和指導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孩子。如果你想培養一個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好不要把他的思維早早地固定到秤桿上。減少干涉,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 兒童本身都有豐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到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能那樣做之類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觸了書籍,能從書籍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現實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發展。大約在圓圓四、五歲時,我給她買了一套《恐龍》,通過那套書圓圓了解到,恐龍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是地球的主宰,后來因故滅絕,現在只能從博物館看到它們的化石。圓圓有一天又翻看這本書,突然問我,“媽媽,以后是不是就該有本《人》書了?”我乍一聽,愣了一下,然后就明白了。是啊,現在人是地球主宰,誰能保證億萬年后,“人”不是另一種文明生物談論到的遙遠的“恐龍”呢?有人說過,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我十分相信這句話,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力量,必須在幼兒期萌發,茁壯,否則就會萎縮。 圓圓大約4歲時,有一天在茶幾上擺弄一根鞋帶,她把鞋帶中間繞個大圓,兩頭在圓的兩側直垂下來,像一個梳著直披肩發的頭像,她說這是媽媽。我一看,真的很像,表示出驚喜。她接著用這根鞋帶擺出了蝴蝶結、小豆苗、大蟒蛇、蜜蜂、剪子、帶把的汽球等等,甚至擺出了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圓圓,都十分傳神。因為當時沒有攝像機和數碼相機,我就找張紙,把她擺出來的造型都畫下來。后來,幾乎所有看到這張紙的人都會為圓圓的造型能力驚嘆。這當然首先是圓圓的天賦所在,但我們作為家長,至少沒有壓抑和破壞她這份天賦。 幾乎每個孩子都帶著某種天賦和偏好出生,“給孩子一面涂鴉墻”,并非倡導孩子滿家亂畫,這里想強調的是:不要阻止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它價值千金。家長為此付出的不過是一點時間、一點金錢和一點耐心。假如孩子在自己家中活得縮手縮腳,經常為一些無心之過遭到責罵,家庭就沒有為他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墻面可以修舊如新,損失的錢可以賺回來,孩子的愛好和創造力掐滅了,可能永遠無法重新燃燒。 檢驗你的孩子在家中是否獲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為他提供了一個放飛想象的空間,這里有一道簡單的自我測驗題:當孩子不小心闖了禍,如打了杯子或碰翻電腦,他的**個反應是為那損壞的東西而難過,出現內疚情緒;還是急于看你的臉色,出現辯解的行為? 有位家長說她很用心教育孩子,可是2歲的孩子特別不聽話,總是什么都要亂動,不讓動就大哭,她每天為此和孩子發生好多次沖突,感覺很抓狂。 也許這位家長理想中的孩子應該除了玩具什么都不亂動,要動也會提前征求家長意見。天下有這樣的孩子嗎?那么家長所謂的教育就是每天對孩子說許多的“不許”,并和孩子發生許多次沖突。可這是“教育”嗎?如果她知道我女兒圓圓小時候不僅是什么都喜歡動一動,還經常搞破壞,是否會大吃一驚?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作者簡介
尹建莉,有名家庭教育專家,經典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著作里程碑式的作品,嚴肅性與通俗化結合,專業性與趣味性相融,呈現了最完美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被譽為像哲學一樣深刻,像工具書一樣實用,像小說一樣好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帶來了中國家庭教育的革命,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引進出版,目前中外版本總發行量已近600萬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