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州省地圖(袋裝折疊大全開)(大比例尺1:790000)
-
>
亞洲地圖
-
>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卷:中國地理大變遷
-
>
山海經:精選插圖版(全彩)
-
>
實用中國地圖冊紅革皮(2022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盒裝(2022版)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廣西(2018年版)
人文地理學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30076
- 條形碼:9787100030076 ; 978-7-100-03007-6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地理學問題 本書特色
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至1997年先后分七輯印行了名著三百種。現繼續編印第八輯。到1998年底出版至34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點也無需我們多說。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好。
人文地理學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法國近代知名地理學家,從本書可以看到他的理論體系,他對人文地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方法的闡述與探討,以及**次世界大戰以后,法國人文地理學家所關心和研究的各種問題。
人文地理學問題 目錄
阿爾貝??德芒戎(1872—1940)
**編 通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的定義
人口過剩問題
經濟問題
國際經濟現狀
國際經濟的新面貌
公路與鐵路
農村的居住形式
論西歐農業制度對居住形式的影響
農村居住形式地理
農業經濟與農村殖民
農村房屋分類的嘗試
第二編 區域地理學
利穆贊地區的山地——人文地理學研究
法國的農村住宅——劃分主要類型的嘗試
法國農村聚落的類型
法國北部與美洲的聯系——商業地理概要
德盧斯——鐵礦與該市的飛躍發展
埃及農村生活的現實問題與新面貌
北海的漁業和漁港
尼日爾河流域(法屬西非洲)的土著殖民和整治工程
附錄阿爾貝??德芒戎的地理著作
人名譯名對照表
人文地理學問題 節選
熱帶亞洲的各地區在熱帶亞洲各地區,特別是季風氣候的各地區,人們看到平原和山地性質的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景觀的外貌,也體現在居住的情況上。沒有比暹羅②更好的例子了。在平原地區,傳統的灌溉稻作農業,是住在永久性村莊里的定居農民的事業。村莊大都由10-50座房屋組成,周圍是優美的椰子、檳榔、香蕉、番木瓜、杧果、竹子種植園。許多農活都經過村民間的互助來完成。房屋全由朋友和鄰居協同建造,而且為了便于施工,人們總選在于燥的月份,特別是1月和2月內著手進行。每一村莊內的佛寺是這個社會整體的標記。山區內流動性較大,變化也較多。森林里的臨時開墾地,為山地稻提供栽培場所,小村莊常常為了更換耕地而遷移。人們常在野生樹木間發現村莊的舊址,那里一些留存下來的果樹,是廢棄村莊的證據。居民的群體具有較小、較松散、較不穩定的特點。與此相反的是,不論山地還是平原,住房的形式到處一樣,都是吊腳樓。平原上的每一座房屋通常包括三項建筑物:臥室、工具和食物存放室、谷倉。這三者全建在樁基上,并通過一個平臺而互相連結;牲畜在房下的樁基中間躲避日曬和雨水。這種獨特的住房型式有很多好處:它能保護人們不受土地潮濕和暴風雨后漫流的侵襲,它使人們能在陡坡上蓋房子而不必進行土方工程,它避開了螞蟻、蛇這些小動物,也阻擋住豹和虎這些大動物的侵害,它在建筑物的下面為家畜安排一個寬敞而又便于照管的場所。 在所羅門群島(瓜達爾卡納爾、圣克里斯托瓦爾、馬萊塔)上,居住形式的特點是:展示出一種弱小的、時時掛念著防御海盜的社會,一種落后的、不能使人定居在土地上的經濟,以及——一般地說——一些對自然條件適應得不好的生活情況。沒有一座房子是孤立的,盡是一些遠離海岸、藏在大樹后面,或是潛伏在潟湖的小島上,或是用柵欄周密防護的村莊。由于防衛而形成的村莊,自己構成一個社會單元。它擁有自己的社會機構:禁忌房舍,舍中存放著節日用的大鼓;隱匿在林中的人的居室,集體所有的全部船艇也都停泊在那里(因為人們從不把它們放在岸邊,以免向來自海上的敵人暴露村莊的地點);供婦女定期退居的閨房。農業經濟非常原始,房屋只是一所住宅;既沒有專用的儲藏室,也沒有畜廄。村莊不斷地遷移。一個村莊里死掉幾個人,就足以使村民立刻想到這是鬼怪作祟;為了逃避鬼怪,人們就到別處去另建一個村莊。為了尋求未經開墾的土地,農田每年都要遷移;由于村莊不可能以同樣的速度遷移,以致農田常遠離房屋。但總有一天不得不向農田靠近,這時村莊就遷到那里了。村莊的經常遷移可造成這樣的后果:如果人們定居在農田附近,就常會遠離甘美的溪水,遠離方便的裝船地點,僅僅是住在神意所決定的場所①。這樣,居住的情況就和自然條件,甚至和經濟條件不相適應了;在這種場合,它是服從社會的需要。 西班牙人殖民地區 遼闊的土地已經向歐洲人的殖民活動開放。許多類型的社會、經濟和居住形式,被從舊大陸移送到新地區。新地理環境是怎樣被接受、采納以及改變它們的呢?每一種文明——西班牙的或盎格羅一撒克遜的——是怎樣占有國外領域的呢?關于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動情況,人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在阿根廷①,另一個在墨西哥②;一個表明純白種人的殖民活動,另一個表明歐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合殖民活動。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農村殖民和農業經濟,是按照兩大事實發展的:起源于西班牙殖民政權的領地分配和捐稅攤派大地產的存在,決定單一農作的優勢的農業發展。在西班牙殖民活動初期及以后的長時期內,阿根廷的唯一財富是土地。為了酬勞軍事首領和政治人物的服役,當局把大片領地分配給他們。直到1860年以前,這些大地產的唯一經營方式是粗放的畜牧業,牲畜多而人少。當決定到潘帕斯定居的歐洲移民大量涌來的時候,已經沒有多余的土地讓給他們了。大地產者固執地認為農業是下等的行業,他們只同意在小面積和短期租出的形式下放棄土地,新來者在這些租地上生產供自己生活的谷類。這就是作為阿根廷農業特點的這種流動租地的起源,現在這類租地仍然占農業戶數大約70%。租地者改良土地,種植苜蓿以使土地肥沃,但兩年以后,土地又歸屬原主,再次成為牧場。租地者繼續種植,但是在另一塊地上,而且他總是要在相同的情況下不斷放棄租用的土地,因而產生了一種流動與暫時的居住形式。另一方面,由于農業生產迅速趨向出口,從而導致單一作物的經營。
人文地理學問題 作者簡介
阿??德芒戎(1872-1940)是法國近代知名地理學家,在西方近代地理學史上亦占有席位,他一生從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由于忙于教學和編輯業務,并未寫成獨立的理論專著。 譯者簡介: 葛以德(1916-2013),男,漢族,江蘇省泗陽人。1916年,葛以德教授出生在蘇北一個農民家庭,1935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1937年暑假全面抗戰開始,因故未能隨校西遷而停學。1940年夏輾轉到重慶中央大學復學。1942年夏畢業并獲學士學位。后考入中央大學研究院地理系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1944年夏畢業并獲理學碩士學位。1946年夏考取全國公費留學, 1948年作為我國地理學界兩位公派留學人員之一,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所研究人文地理學。1951年夏回國到天津河北師院史地系任教,曾講授自然地理等課程多門。1953年作為地理系三位元老之一,參與了地理系的創建工作。1963年參加編寫全國14所高師院校聯編的《中國自然地理》(華北區章)。1978年參編全國高師統編教材《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章)。曾撰寫《中國地形分區》和《河北省綜合自然區劃》等學術論文。他精通英、法、德、俄等多種語言,有多部專著、譯著問世,如《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湖沼學》(〔瑞士〕高萊著,科學出版社)、《近代地理學創建人》(〔英〕羅伯特??迪金森著,商務印書館)、《馴化地理學》(〔美〕埃里奇??伊薩克著,商務印書館)及《馬達加斯加》(商務印書館)等,在我國地理學界享有很高聲譽。他教學嚴謹,學識淵博,培養了一大批學有所長的專業人才,為我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