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人生論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7694
- 條形碼:9787520717694 ; 978-7-5207-176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論筆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心靈雞湯”類書籍、休閑讀物、語錄類圖書感興趣的讀者,對人生哲學、文化哲學感興趣的讀者1.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為讀者打開了一扇觀察人生的哲學之門。讀過他的書,再看人生就不一樣了! 2. 小開本設計,便于讀者隨身攜帶。不論是飛機上、火車上還是地鐵上,原這本小書陪伴讀者的全部旅程。
人生論筆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三木清對于人生這個大課題的主題性的哲學探討。作者哲思的出發點是現實的人生,議題都是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為關注的永恒話題,如生死、幸福、名譽、孤獨、嫉妒、成敗、健康、希望、娛樂等。作者關于這些主題的片斷性的哲思,并不流于生活表面,而是沉淀的深層次的探討,處處閃耀著思想的靈光,金句迭出。
人生論筆記 目錄
關于死亡
關于幸福
關于懷疑
關于習慣
關于虛榮
關于名譽心
關于憤怒
關于人的條件
關于孤獨
關于嫉妒
關于成功
關于冥想
關于傳言
關于利己主義
關于健康
關于秩序
關于感傷
關于假說
關于偽善
關于娛樂
關于希望
關于旅行
關于個性
我的讀書經歷
如何讀書
人生論筆記 節選
·近來死亡于我漸不覺可怕,這或許是年齡之故吧。盡管我對死亡做過那么多的思考,撰寫過那么多的文章。 人一老,收到的信件中帶著黑框的人就會慢慢多起來,而我也不例外。這幾年我不止一次地遭遇到近親的死亡,也目睹病人無論怎樣痛苦掙扎,但當死亡到來的瞬間他便一下子變得平和安靜。即使去掃墓,我的心情也不再如過去那般陰郁。有人把墓地稱為平和之園(這一詞與語源學毫無關系),我覺得這實在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我素不患病,但是當偶有臥病在床時,心中卻感受到了莫名的沉靜。人只有在生病時才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這是現代人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成為現代人*具特征的病癥之一。 事實上,在今天,是不是很多人只有在疾病康復時才能感受到健康呢?這和年輕人的健康感不同,康復期的健康感是自覺的、不穩定的。如果健康是如精神飽滿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健康并無自覺時一樣的狀態,那么這種康復期的健康就不能叫作健康。文藝復興時期,已經沒有這種健康了。彼特拉克 a 等體驗到的是疾病康復期的健康。由此產生的抒情風格是文藝復興者的特征。所以試圖復刻古典的文藝復興與其說是古典的,不如說是浪漫的。在那個時代,新古典主義只有借助新興的科學精神才有可能產生。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代表不是拉斐爾,而是列奧納多·達·芬奇。健康只有在康復期才能感受得到,這一點具有現代的根本性的抒情與浪漫特征。如果現代是一次新的文藝復興,那么從中產生的新古典主義精神將會是什么呢? 隨著所愛之人、親近之人去世的增多,我們對死亡的恐怖反而變得淡薄。比起新生者,我們感覺自己更接近離去者,這可能也是年齡之故吧!與四十多歲的人相比,三十多歲的人會覺得自己更接近二十多歲的人。但與三十多歲的人相比,四十多歲的人會覺得自己更接近五十多歲的人。四十而曰“初老”,這顯示出東方人的智慧。它不單指身體的衰老,更意味著精神的成熟。對于到達這個年齡段的人而言,他甚至可能感覺:死亡是種慰藉。人們談論死亡時總是表現成病態的、夸張的樣子,甚至令我一直傾心的帕斯卡爾也是如此。事實上死亡是一種平和的狀態,這種感覺是成熟的精神健康的象征。我認為,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能笑迎死亡的中國人,當是世界上*為健康的國民。正如同歌德所定義的那樣,如果浪漫主義的一切都是病態的,古典主義的一切都是健康的,那么我們也可以說死亡的恐怖是浪漫的,死亡的平和是古典的。只有感受到死亡的平和,人們才能感受到生存的真實。中國人比任何國家的人都更加現實主義,這一點頗有意義。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言語間滲透出中國人濃厚的性格特征。帕斯卡爾批評蒙田對于死亡漠不關心,而我在讀蒙田的時候,卻覺得他身上有某種接近東方人智慧的東西。他在書中寫道:*高境界的死亡是不期而至的死亡。中國人和法國人的類似之處還是值得加以關注的。
人生論筆記 作者簡介
三木清(1897-1945)。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哲學家。1920年畢業于京都大學哲學科,又入該校大學院繼續研究歷史哲學。同時任大谷大學、龍谷大學講師。1922年起留學德、法等國,接觸馬克思主義和海德格的存在主義。1925年回國,1926年任第三高等學校講師。1927年任東京法政大學哲學科主任教授。1928年與羽仁五郎等出版《在新興學科的旗幟下》雜志,1929年參加無產者科學研究所哲學部的創建工作,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引人注目。1930年因同情和支援日本共產黨被檢舉、起訴、拘留,并因而失去教職。出獄后從事歷史哲學的研究,并離開了馬克思主義軌道,與西田哲學接近。1942年作為陸軍報道員去馬尼拉。1945年3月因留反對戰爭的共產黨員朋友住宿而被檢舉、逮捕,于同年9月29日死于戰敗后日本的監獄中,時年49歲。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