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基于語料庫的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英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44926
- 條形碼:9787305244926 ; 978-7-305-2449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語料庫的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英譯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語料庫方法研究了《中國文學》英文版 (1951-1966) 作品的英譯。研究系統地揭示了唐笙、喻璠琴、路易·艾黎等翻譯家的英譯風格、翻譯策略和技巧 ; 從文本內和文本外兩個途徑全面而具體地重構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翻譯規范, 明確地闡述了當時的翻譯規范的具體內容 ; 通過語料庫在詞匯、詞塊、句法、語篇等層面的變量檢索和統計, 呈現了《中國文學》英譯作品的典型語言特征, 揭示了翻譯英語典型特征背后的深層動因。
基于語料庫的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英譯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作品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本書的研究意義
1.4 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法
第2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漢英平行語料庫的創建
2.1 引言
2.2 漢英文語料的采集
2.3 語料的處理
2.4 語料的分詞和標注
2.5 語料的平行對齊
第3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譯者翻譯風格研究
3.1 引言
3.2 唐笙筆譯風格研究—以《中國文學》(1951—1966)唐笙英譯小說為例
3.3 喻璠琴翻譯風格研究——以1951—1966年《中國文學》(英文版)中的小說為例
3.4 《中國文學》(1951—1966)中的路易?艾黎“三吏”“三別”英譯風格探究
第4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英譯作品語言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中國文學》(1951—1966)小說散文英譯特征研究
4.3 《中國文學》(1951—1966)古代散文英譯文語氣改寫研究
4.4 《中國文學》(1951—1966)戲劇語言時代風格英譯研究
4.5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本therebe句型運用研究
4.6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小說散文的省譯研究
第5章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作品的翻譯規范研究
5.1 引言
5.2 《中國文學》(1951—1966)小說散文粗俗語英譯的翻譯規范研究
5.3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規范研究
5.4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政治詞匯英譯的意識形態規范研究
5.5 《前赤壁賦》楊、戴譯本的翻譯規范研究
第6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英譯作品的翻譯策略和技巧研究
6.1 引言
6.2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話語標記語的英譯研究——以“可是”“當然”為例
6.3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稱呼語的英譯研究
6.4 《中國文學》(1951—1966)明喻英譯策略研究
6.5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文本中草原文化的傳播
6.6 《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中虛化動詞“搞”的英譯研究
6.7 毛澤東詩詞1958年英譯版翻譯研究——與1976年官方英譯修訂版對比
6.8 《警世通言》兩譯本韻文翻譯對比
第7章 結論
7.1 本書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本書研究的主要創新之處
1.1 引言
1.2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作品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本書的研究意義
1.4 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法
第2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漢英平行語料庫的創建
2.1 引言
2.2 漢英文語料的采集
2.3 語料的處理
2.4 語料的分詞和標注
2.5 語料的平行對齊
第3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譯者翻譯風格研究
3.1 引言
3.2 唐笙筆譯風格研究—以《中國文學》(1951—1966)唐笙英譯小說為例
3.3 喻璠琴翻譯風格研究——以1951—1966年《中國文學》(英文版)中的小說為例
3.4 《中國文學》(1951—1966)中的路易?艾黎“三吏”“三別”英譯風格探究
第4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英譯作品語言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中國文學》(1951—1966)小說散文英譯特征研究
4.3 《中國文學》(1951—1966)古代散文英譯文語氣改寫研究
4.4 《中國文學》(1951—1966)戲劇語言時代風格英譯研究
4.5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本therebe句型運用研究
4.6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小說散文的省譯研究
第5章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作品的翻譯規范研究
5.1 引言
5.2 《中國文學》(1951—1966)小說散文粗俗語英譯的翻譯規范研究
5.3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規范研究
5.4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政治詞匯英譯的意識形態規范研究
5.5 《前赤壁賦》楊、戴譯本的翻譯規范研究
第6章 《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英譯作品的翻譯策略和技巧研究
6.1 引言
6.2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話語標記語的英譯研究——以“可是”“當然”為例
6.3 《中國文學》(1951—1966)現當代作品中稱呼語的英譯研究
6.4 《中國文學》(1951—1966)明喻英譯策略研究
6.5 《中國文學》(1951—1966)英譯文本中草原文化的傳播
6.6 《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中虛化動詞“搞”的英譯研究
6.7 毛澤東詩詞1958年英譯版翻譯研究——與1976年官方英譯修訂版對比
6.8 《警世通言》兩譯本韻文翻譯對比
第7章 結論
7.1 本書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本書研究的主要創新之處
展開全部
基于語料庫的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1966)作品英譯研究 作者簡介
韓江洪,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英語專業本科碩士學生的翻譯教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安徽省教育廳社科和校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2部、譯著3部,發表論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學。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