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金史(全8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6959
- 條形碼:9787101156959 ; 978-7-101-1569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史(全8冊) 本書特色
1.了解和研究金朝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2.全面吸收學界校訂研究成果。 3.《金史》點校本全新修訂升級本。
金史(全8冊) 內容簡介
《金史》為元朝脫脫等修纂的官修紀傳體金代史,包括本紀19卷、志39卷、表4卷、列傳71卷,全書135卷,另附《國語解》一卷。記述了從女真族的興起到金朝建立和滅亡百余年的歷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初由傅樂煥先生承擔,但到1966年傅先生去世時,僅做出少部分工作。其后大部分點校工作在1971年后由張政烺先生完成,崔文印先生負責編輯整理,于1975年出版。點校本采用百衲本為底本,與北監本、殿本參校,擇善而從,又參考有關史料進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訂成果,成為當代《金史》的一個通行本,面世后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此次修訂仍以百衲本為底本,通校元刻本、清武英殿本,參校明南監本、北監本、清江蘇書局本,以及明《永樂大典》殘本的相關部分。參考吸收施國祁《金史詳校》、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證、張元濟《金史校勘記》等前人校勘成果。在版本校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利用正史、類書、文集、出土文獻,以及高麗古籍進行校勘。 此次修訂逐條覆核原點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納原點校本的成績。原點校本校勘記中很少提及版本依據,且存在較多的改字現象。此次修訂明確列出校勘的版本依據,糾正不當的改字、補字、刪字。對原校勘記有誤或不準確處,加以刪除或修改,對失校處,補充新校勘記。對標點、分段不妥處,加以修訂。 修訂本還全面搜集梳理了點校本《金史》出版以來發表的諸多校讀札記,加以參考和利用,體現了當代《金史》研究的*新成果。
金史(全8冊) 目錄
總目錄
書影彩頁
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金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金史》修訂凡例
《金史》目錄
卷一 本紀**世紀
卷二 本紀第二太祖
卷三 本紀第三太宗
卷四 本紀第四熙宗
卷五 本紀第五海陵
卷六-八 本紀第六-八世宗上、中、下
卷九-十二 本紀第九-十二章宗一、二、三、四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衛紹王
卷十四-十六 本紀第十四-十六宣宗上、中、下
卷十七-十八 本紀第十七-十八哀宗上、下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世紀補
卷二十 志**天文
卷二十一-二十二 志第二-三歷上、下
卷二十三 志第四五行
卷二十四-二十六 志第五-七地理上、中、下
卷二十七 志第八河渠
卷二十八-三十八 志第九-十九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卷三十九-四十 志第二十-二十一樂上、下
卷四十一-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二十三儀衛上、下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輿服上、中、下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兵兵制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刑
卷四十六-五十 志第二十七-三十一食貨一、二、三、四、五
卷五十一-五十四 志第三十二-三十五選舉一、二、三、四
卷五十五-五十八 志第三十六-三十九百官一、二、三、四
卷五十九 表**宗室表
卷六十-六十二 表第二-四交聘表上、中、下
卷六十三-六十四 列傳**-二后妃上、下
卷六十五-一百十九 列傳第三-五十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世戚
卷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六十二忠義一、二、三、四
卷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六十三-六十四文藝上、下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孝友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循吏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酷吏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列女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宦者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逆臣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叛臣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外國上 西夏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外國下 高麗
金國語解
附錄
進金史表
修史官員
金史公文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金史(全8冊) 作者簡介
原點校者: 傅樂煥(1913-1966),山東聊城人, 193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 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后留學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獲博士學位。 1951年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1952年調中央民族學院,先后在研究部、歷史系工作,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和學術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北方民族史,尤重遼金史的研究。著有《康熙年代的中西關系》、《康熙年間兩個來華的葡萄牙使節》、《中西編年史文獻資料》等。主編《滿族簡史》、《金史》,參與編繪《中國歷史圖集》,參加校點《二十四史》中的《金史》,參與編纂《辭海》、《中國地震史料輯錄》、《中國歷史小叢書》等。編著論文集《遼史叢考》。 張政烺(1912-2005),山東榮成人。193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同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兼任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顧問,文化部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職。在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版本目錄學、通俗小說等諸多學術領域都進行了具有開拓性的研究,發表論著達數十篇,并承擔過出土文獻整理、二十四史點校等重大學術任務。主要學術成就集中收集在《張政烺文史論集》一書中。 崔文印,中華書局編審。參加點校本《金史》的點校整理工作,任點校本《金史》責任編輯。 《金史》修訂主持人: 程妮娜,畢業于吉林大學,1985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師從著名遼金史專家、地方史學家張博泉教授;2002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政治學家、法學家王惠巖教授。為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文學院中國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吉林大學民族研究所所長,《史學集刊》副主編,哲學社會學院雙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遼金史、東北民族史、中國疆域史,尤重政治制度史研究。代表性學術著作主要有《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古代東北民族朝貢制度史》、《古代中國東北民族地區建置史》、《中國地方史論》(合著)、《中國歷代邊疆治理研究》(合著)等10部,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