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日本茶道一千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32561
- 條形碼:9787514232561 ; 978-7-5142-325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茶道一千年 本書特色
“和敬清寂”的茶道哲學理念是四百多年前日本茶道先哲千利休所創立和倡導的,至今仍為日本茶道界的精神指針。 它代表了一種生命美學,是對“不完美的”,“殘缺的”凡俗庸碌的日常人生的超越和升華。 認識日本茶道,體會日本茶道中的佛法禪意,從文化的層面理解日本,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 在日本,飲茶既是一種日常生活,更是一場審美體驗,一種心靈的試煉與修行。
日本茶道一千年 內容簡介
中國茶如何在日本扎根?日本也有茶圣茶經嗎?唐宋飲茶為何在傳入日本后如何被改造成日本茶道?茶道在塑造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方面發揮著怎樣的功能?日本茶道又是怎樣走向世界舞臺,成為一大標桿文化符號?茶至今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又扮演著怎么樣的角色?本書作者生長于于茶鄉,從小親近茶事。負笈東瀛,耳濡目染,感受日本飲茶風氣之盛,實地考察得以了解日本茶事的千年流變與現狀。 作一個中國學人,作者尤其關注發端于唐宋的日本茶道,梳理出一條較為清晰的歷史傳播路徑,尤其關注到日本如何將從中國輸入的飲茶,因地制宜賦予它獨特的形式并注入某種精神內涵,成為融宗教與審美為一爐的民族文化。比如,禪宗云:“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本書以飲茶習俗文化發展為經,以尋訪茶事活動的空間分布為緯,旁及國內與茶文化有關聯歷史人文體驗和研究,可以對海上茶文化傳播之路有一個既宏觀又具體的把握。
日本茶道一千年 目錄
推薦序:中國茶何以成日本道
引 言:茶源華夏與茶事東傳日本
“唐風時代”的飲茶敘事——日本茶道的萌芽
遣唐僧與大唐茶事
“吟詩不厭搗香茗”——嵯峨天皇與“弘仁茶風”
茶禪傳脈——茶道的復蘇期
榮西明庵——繼往開來的禪茶雙祖
徑山禪茶,傳脈扶桑——渡宋僧禪茶物語
從金閣寺到銀閣寺——日本茶道的成立
從“北山時代”到“東山時代”
“茶事以禪道為宗”——“百藝宗師”一休的禪與茶
“佛法在茶湯之中”——茶湯鼻祖村田珠光
從武野紹鷗到千利休——茶道的大成之路
堺港:戰國亂世的“桃源鄉”
武野紹鷗——珠光草庵茶的衣缽傳人
千利休——日本茶道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
開宗立派,百家競艷——茶道的發展
武家茶道
古田織部——在武道與茶道之間
小堀遠州——從幕府建設部高管到天下茶人
片桐石州——“柳營茶道”元祖
井伊直弼——在怒濤與風雪中凋零的名匠之花
町人茶道
千宗旦與“三千家”
煎茶道
江戶時代的“煎茶熱”
“賣茶翁”高游外——日本煎茶道的中興之祖
“仆而復興”——茶道走向世界
明治初期的茶宴雅集——以《青灣茗宴圖志》為例
“流星一點入南天”——岡倉天心與茶道走向世界
眺望富士山的茶園——牧之原茶山走筆
狹山茶發祥地覽勝
南島茶風——沖繩茶事
別輯:以茶為道
京菓子物語
懷石忘饑——起源于茶會的高端料理
茶泡飯的滋味——粗茶淡飯有真味
從茶道衍生的飲饌美學——食神北大路魯山人
京都吃茶記
東京吃茶店風俗志
后 記: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參考文獻
日本茶道一千年 作者簡介
周朝暉,字號茶名宗周,福建廈門人。自由撰稿人,曾一度游學日本。歸國迄今為《讀書》《書屋》《書城》《尋根》,以及澎湃新聞等多家書評期刊和新媒體撰寫文化隨筆,著有《擺渡人:塑造日本文化的24人》《日本,一種紙上的風景》《日本茶道一千年》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