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55727
- 條形碼:9787305155727 ; 978-7-305-1557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本書特色
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中產階級是一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水準與社會地位可以稱為“中產階級”? 也許是中產階級的“產”字影響了許多人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人們往往以為家財萬貫、衣食無憂、聲名顯赫是中產的標志,而事實上中產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概念,在英文中它僅僅指介于富翁和貧民之間的社會集體,并不意味著“大款”和“富人”。國人往往把美國歷史上的老式中產階級當作中產的標志,而米爾斯令人信服地表明,以白領階層為代表的新式中產階級并沒有那么多的掌聲與成功,相反倒時刻處于緊張的競爭壓力之中。成為一名中產者并不困難,同時也并不輕松。 在中國,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正在緩緩浮現。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共有現象,了解美國的中產階級在一個時代的狀況,對我們思考自己的問題大有益處。而對中國的新興中產階層來說,美國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并不是當下,而是萊特??米爾斯在《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書中所分析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的歷史。在這幾十年的歲月之中,美國的老式中產階級伴隨著農村的大面積減少和城市化的迅猛發展而*終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白領階層。而這一過程正在中國轟轟烈烈地上演著。 作為米爾斯的代表作和成名作,《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在1951年出版后被譽為“具有遠見卓識的啟迪之作”,迄今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之一。這本書很難說是在贊揚中產階級還是在貶低中產階級。和托克維爾對現代社會不斷民主化的觀察相同,米爾斯對他所創造的“白領”這一概念也充滿了矛盾的看法。也許正是這種矛盾才真正有助于后發國家深入理解中產階級這一概念。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內容簡介
《白領》是一部論述20世紀美國新中產階級的著作,屬于“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社會學系列”。作者C.萊特?米爾斯是美國現代的社會學家之一,《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是其擁有影響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敏銳的眼光剖析了20世紀老中產階級在美國的沒落以及新中產階級的興起,并描述了20世紀中葉美國社會的特征,和在較大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中白領人士作為其成員生活于其間的生活結構草圖。通過反映新中產階級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整個現代社會的征兆。 在美國19世紀早期,大約八成的從業人口是自雇型企業家,他們屬于老式中產階級,而到了1940年,這些人只占到從業人口的一成,剩下的人大部分靠給少數人打工而謀生,這些人便是崛起的新式中產階級,也就是俗稱的“白領”。這一概念并不意味著很好高的社會地位和薪水,相反他們絕大部分都是為少數大資本家和企業家賣命的打工仔。新式中產階級的大多數屬于中低層收入群體,他們并非來自同一社會層面,而是來自于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中。到米爾斯寫作此書時,白領作為新式中產階級已經占到了美國從業人口的一半。老式中產階級的職業多為農場主和商人,而新式中產階級則多位管理者、工薪階層、銷售人員和辦公室人員。我們現在所說的中產階級是指這種新式中產階級,他們依附于龐大的工作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靠知識與技術領取穩定且豐厚的薪水。自20世紀40年代起,中產階級的興起和壯大在西方國家已成為推動現代化社會發展、引導社會消費、穩定社會形勢、定型社會規范及主流社會價值觀的主體力量。而美國在近一百年之中兩代中產階級所發生的戲劇性變化,對中國來說無疑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在本書中,米爾斯吸收運用了他早年信奉的馬克思異化理論和韋伯的科層制理論,形成了本書特有的分析批判立場。他以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依托分析了白領階層的社會生活,又以韋伯的科層制為線索,分析了白領世界的社會地位、職業特征及政治態度。 “這本著作的出版能夠為我們了解美國中產階級的興起和成長提供一幅生動的全景畫面,也能夠校正國人對中產階級的種種不正確的估量,起碼打消人們頭腦中對中產階級成長和作用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產階級是工業社會的產兒,也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基本象征,它能夠帶來社會的富裕和穩定,但中產階級不是羅賓漢式的英雄。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為中產階級的成長騰出了足夠的空間,但中國中產階級的成長不僅步履維艱,甚至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的貧富不均、龐大的農村人口對工業化的巨大壓力,以及中產階級及其相關研究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障礙等一系列問題的話,年輕的中國中產階級也許還有可能成為社會不公或社會失范的‘替罪羊’。從早幾年就出現的對機關公務人員的不滿,到近年來越演越烈的對包括醫生、法官、律師甚至教師在內的專業人士或標準的‘新中產階級’的垢病,說明我們的擔憂并不是一種憑空的臆想。所以,我希望米爾斯的這本著作的出版,在促進中國中產階級成長的同時,也能為它的形象再做一次有益的校正。”——本書譯者周曉虹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目錄
《白領》、中產階級與中國的誤讀(代譯序)
導言
**部 老式中產階級
**章 小業主的世界
1.老式中產階級
2.財產、自由和安全
3.自平衡社會
第二章 財產的轉化
1.鄉村的崩潰
2.商業發展的動力
3.游民資產階級
第三章 競爭的修辭學
1.競爭性的生活方式
2.獨立農場主
3.小企業的前哨
4.政治的持續性
第二部 白領的世界
第四章 新中產階級:I
1.職業變化
2.工業結構
3.白領金字塔
第五章 管理官員
1.科層制
2.從上到下
3.領班的情況
4.新型企業家
5.管理者的權力
6.三大趨勢
第六章 舊職業和新技能
1.專門職業和科層制
2.醫學界
3.律師
4.教授
5.商業和專門職業
第七章 智力有限公司
1.四大階段
2.科層制的社會背景
3.意識形態的需要
4.技術人員的崛起
第八章 大賣場
1.銷售員的種類
2.世界ZUI大的百貨商店
3.進貨員和巡視員
4.售貨小姐
5.銷售的集中化
6.人格市場
第九章 巨大的文件堆
1.舊式辦公室
2.權勢和發展
3.白領姑娘
4.新式辦公室
5.白領等級
第三部 生活方式
第十章 工作
1.工作的意義
2.手工藝人的理想
3.現代工作條件
4.接受的構架
5.愉悅的機器人士氣
6.巨大的裂隙
第十一章 地位恐慌
1.白領的聲望
2.小城市
3.大都市
4.地位恐慌
第十二章 成功
1.模式與意識形態
2.教育的提升機
3.出身和流動
4.艱難歲月
5.黯淡的形象
第四部 權力的路徑
第十三章 新中產階級:Ⅱ
1.理論與困境
2.心態
3.組織
第十四章 白領工聯主義
1.組織化的程度
2.接受和拒絕
3.個體的卷入
4.工聯主義的塑造
5.工會和政治
第十五章 后衛政治
1.意識的模式
2.政治冷漠
3.大眾媒介
4.社會結構
5.美國政治
6.后衛
致謝和資料來源
索引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節選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 美國的中產階級》: 歐洲和美國社會結構方面的歷史性差異之一,體現為成群的農民和分散的農場主之間的差異,這也是歐美兩大陸的中產階級不同特征的顯著結果。在那邊,他們開始只是市中心一個不起眼的階層;而在這里,他們一開始就是一個人數眾多的自由農場主階層。縱觀整個美國歷史,人數眾多的農場主始終是獨立的中產階級的主要構成。 從歐洲意義上說,在美國社會中既沒有農民,也沒有貴族。那些擺脫了傳統束縛的絕對個人主義者占有著土地,他們擺脫了歐洲封建社會遺產繼承的束縛,時刻準備并渴望推行資本主義。他們不聚居于村鎮之中,而散在廣袤的鄉間。即使是南方那些擁有大片耕地的人,常常也是自耕農的后代,并且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具有農業資本家的基本特征。美國革命后,許多北方的大農莊被沒收,有些則劃成小塊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小農場主。歐洲為擺脫封建主義進行的長達500年的斗爭,并未激發出美國生產者的活力;在這里,契約社會一開始就幾乎是作為一種資本主義秩序重建起來的。 資本主義要求財產的私有者為個人利益規整自己的經濟活動。為了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美國的農場主為了生存而離鄉背井,他們在沿海、河道、公路、運河和鐵路上,憑借新的交通工具浪跡天涯。從一開始,這些以土地為生的人就需要現金,用來賦稅,抵押貸款,以及購買他們無法生產和制造的各種必需品。美國的農場主自始至終是一個企業家,他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資本的規模;一如切瓦利埃1835年所說,“每個人都在投機,而每一件東西也都成了投機的對象……無論是棉花、土地、城鎮用地、銀行還是鐵路”。美國農場主從來就既是不動產投機商,又是農民,是凡勃倫所說的那種“既撞上大運又有良田沃土的耕種者”,他們趕上了土地暴漲的好時機,而這在1920年代以前始終是美國歷史的特性之一。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發財的話,那么,正是在美國,小資本家們獲得了依賴農業牟利的契機。 在南北戰爭之前,商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農場主們勾勒的。在美國人心目中,生意是放債者和銀行家玩的把戲,它受著東部大都市里強有力的利益集團的操縱。然而,正如蓋??凱蘭德所觀察到的那樣,“許多制造公司的股票一般總是歸那些與企業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所持有,并且很少買賣……在1830年代左右,這類資本主要掌握在小儲蓄者手中,他們對可靠的興趣自然要超過對大額回報的興趣……大多數銀行和保險公司很少在意少于10萬美金的資本”。許多制造公司的規模甚至比這還要小。 早期的商人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經濟類型:他們可以是批發商、放債人、投機商、托運人及“小別墅”的建造者。在19世紀初的城市中,這種未經分化的商人位居社會的頂層,而在碼頭、機器車間和馬廄里工作的勞工則位于社會的底層;不過人數*多的卻是那些規模雖小但資金獨立的工匠和零售商。當時的工人并不是工廠的雇工:他們或是一些盼望著能夠擁有自己店鋪的機械師或熟練工,或是一些將制造視為副業,只是不時從事一下家庭工業的農場主。當城市伴隨著工業化增長之時,企業主和工人為農場主造就了更大的市場,同時他們在鄉村地區也找到了自己的日益擴展的市場。 ……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 作者簡介
C.萊特??米爾斯,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馬克斯??韋伯社會學文選》《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權力精英》《社會學想象力》《權力、政治與人》和《社會學與實用主義》等。 周曉虹,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并兼任國務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