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28.8(3.8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促銷活動: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娛樂的背后: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價值取向的嬗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69936
- 條形碼:9787511569936 ; 978-7-5115-699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娛樂的背后: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價值取向的嬗變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書稿基于價值理論和節目形態理論, 運用文本分析和內容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從傳播學、社會學、美學等多個角度, 系統地梳理闡釋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結構模式和價值取向的發展演變軌跡, 并對決定價值取向的節目形態要素, 以及影響價值取向選擇、生成的社會原因進行了探析。
娛樂的背后: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價值取向的嬗變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上篇 目的價值取向的變化
**章 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歷程
一、綜藝節目主導時期(1983—1996年)
二、游戲節目盛極一時(1997—2000年)
三、益智節目異軍突起(2000—2003年)
四、真人秀節目一枝獨秀(2004—2012年)
五、多種節目形態共存(2013—2020年)
六、主導性節目形態所在場域的位移
第二章 電視娛樂節目形態結構模式的流變
一、同一結構模式的顛覆性發展
二、結構的變異和視野的擴張
第三章 由政治價值主導到娛樂價值主導
一、綜藝節目形態:政治為“體”,藝術為“用”
二、游戲節目形態:身份意義的消失與身體的狂歡
第四章 從經濟價值主導到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共同主導
一、益智節目形態:消費主義生產邏輯的引入
二、真人秀節目形態: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形式烏托邦
三、多種節目形態共存時期:文化主導與去游戲化
第五章 目的價值取向評析:滯后與同步
一、滯后于同時期文學藝術領域
二、整體趨勢與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進程一致
下篇 手段價值取向的變化
第六章 社會價值取向的變化:一元主導與多元共存
一、從彰顯群體價值到強調個體價值的轉變
二、集體主義取向的出現
三、功利價值取向的興盛
四、社會價值取向評析
第七章 審美取向的變化:由追求生活真實到“唯真主義”統領
一、“唯真主義”釋義
二、“前臺”的“后臺”化趨勢
三、對“原生態”風格的追捧
四、從“烏托邦”到“異托邦”
五、唯真主義審美取向的不可避免及現實影響
第八章 結論
一、對中國社會價值觀演變歷程的具體回應
二、價值取向失衡主要集中在地方娛樂場
三、難以逾越的消費文化生產邏輯
四、行政干預是矯正價值取向失衡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2003—2020年五大省級衛視真人秀節目統計
附錄2 2006—2020年涉及“綜藝節目”的相關規定
附錄3 1984—1997年央視春晚出現的地方藝術形式
附錄4 《朗讀者》**、第二季嘉賓身份統計表
附錄5 《見字如面》**、第二季寫信人身份統計表
附錄6 2013—2020年省級衛視娛樂節目平均收視率排名前20位
附錄7 2013—2020年省級衛視平均收視率前20位的團隊參與式娛樂節目統計
附錄8 《親愛的客棧》《中餐廳》中的空鏡頭統計
后記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上篇 目的價值取向的變化
**章 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歷程
一、綜藝節目主導時期(1983—1996年)
二、游戲節目盛極一時(1997—2000年)
三、益智節目異軍突起(2000—2003年)
四、真人秀節目一枝獨秀(2004—2012年)
五、多種節目形態共存(2013—2020年)
六、主導性節目形態所在場域的位移
第二章 電視娛樂節目形態結構模式的流變
一、同一結構模式的顛覆性發展
二、結構的變異和視野的擴張
第三章 由政治價值主導到娛樂價值主導
一、綜藝節目形態:政治為“體”,藝術為“用”
二、游戲節目形態:身份意義的消失與身體的狂歡
第四章 從經濟價值主導到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共同主導
一、益智節目形態:消費主義生產邏輯的引入
二、真人秀節目形態: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形式烏托邦
三、多種節目形態共存時期:文化主導與去游戲化
第五章 目的價值取向評析:滯后與同步
一、滯后于同時期文學藝術領域
二、整體趨勢與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進程一致
下篇 手段價值取向的變化
第六章 社會價值取向的變化:一元主導與多元共存
一、從彰顯群體價值到強調個體價值的轉變
二、集體主義取向的出現
三、功利價值取向的興盛
四、社會價值取向評析
第七章 審美取向的變化:由追求生活真實到“唯真主義”統領
一、“唯真主義”釋義
二、“前臺”的“后臺”化趨勢
三、對“原生態”風格的追捧
四、從“烏托邦”到“異托邦”
五、唯真主義審美取向的不可避免及現實影響
第八章 結論
一、對中國社會價值觀演變歷程的具體回應
二、價值取向失衡主要集中在地方娛樂場
三、難以逾越的消費文化生產邏輯
四、行政干預是矯正價值取向失衡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2003—2020年五大省級衛視真人秀節目統計
附錄2 2006—2020年涉及“綜藝節目”的相關規定
附錄3 1984—1997年央視春晚出現的地方藝術形式
附錄4 《朗讀者》**、第二季嘉賓身份統計表
附錄5 《見字如面》**、第二季寫信人身份統計表
附錄6 2013—2020年省級衛視娛樂節目平均收視率排名前20位
附錄7 2013—2020年省級衛視平均收視率前20位的團隊參與式娛樂節目統計
附錄8 《親愛的客棧》《中餐廳》中的空鏡頭統計
后記
展開全部
娛樂的背后: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價值取向的嬗變 作者簡介
董華峰,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6月畢業于蘭州大學,同年7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后流動站,此前在電視媒體從事電視編導、新聞記者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聽傳播、影視文化。發表論文30余篇,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廣電總局社科項目及其他社會服務項目10余項。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