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新媒體藝術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98695
- 條形碼:9787564198695 ; 978-7-5641-986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體藝術史 本書特色
新媒體藝術自西方發端以來,便一直是國際藝壇理論與實踐的焦點,人們除了關注其發展的面貌和狀態外,還常常探究其藝術的“新”義。新媒體藝術究竟有哪些令人費解的概念、其藝術類型是如何分類的、與科技有著怎樣的關系、審美觀念是如何進步的、審美范疇是如何拓展的、審美經驗是如何轉變的、藝術形式是如何演變的、新媒體藝術中的主客體關系如何以及其探研之路又是如何進程的,這些焦點成為貫穿本書的核心路徑,統領著各樣豐富的作品作為各論題的參照。
新媒體藝術史 內容簡介
新媒體藝術形式的演變各從其類 ; 其主客體關系體現在主體的創作、客體的參與和身份的替換中 ; 新媒體藝術的創造涉及研發、展陳、科研和會議。《新媒體藝術史》作為一本有關新媒體藝術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 涉足范疇相當廣泛, 論著方式有敘有議, 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獻意義。對于新媒體藝術、當代藝術、藝術設計的學生、從業人員有著良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也對新媒體藝術美學、媒體藝術傳播學、媒體藝術社會學、媒體藝術人類學、計算機藝術領域研究人員有所裨益。
新媒體藝術史 目錄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選題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節 本書所研究課題的歷史與現狀
第四節 本書課題研究的設想
**章 新媒體藝術概念的發展
**節 前新媒體時期的概念期
第二節 新媒體時期的概念轉變期
第三節 后新媒體時期的概念爭議期
第二章 新媒體藝術分類的衍生
**節 綜合媒介的類型
第二節 多媒體藝術的類型
第三節 數字媒體藝術的類型
第四節 新媒體藝術的類型
第三章 新媒體藝術與科技關系的延展
**節 科技與媒體
第二節 科技與藝術
第三節 科技與媒體藝術的融合
第四章 新媒體藝術審美理念的生發
**節 藝術觀的演變
第二節 傳統理論的危機
第三節 媒體審美的本體理論
第四節 新媒體藝術的審美應用:跨界融合
第五章 新媒體藝術審美范疇的拓展
**節 審美范疇的蛻變
第二節 認知審美
第三節 維度審美
第四節 技術審美
第五節 機械審美
第六節 信息審美
第七節 沉浸審美
第八節 肢體審美
第九節 生物審美
第六章 新媒體藝術審美經驗的轉變
**節 當代經驗主義審美的嬗變
第二節 審美事件
第三節 審美行為
第四節 審美互動
第七章 新媒體藝術形式的演變
**節 數字擬像形式
第二節 數字嫁接形式
第三節 虛擬情境形式
第四節 非物質再現形式
第五節 科技平臺的藝術形式
第八章 新媒體藝術主客體的爭論
**節 主體的創作
第二節 客體的參與
第三節 身份的替換
第九章 新媒體藝術創造的探研
**節 科技與藝術的研發之路
第二節 藝術空間與藝術展覽的展陳之路
第三節 教育機構的科研之路
第四節 學術期刊與研究會議的探研之路
附錄
參考文獻
結論
致謝
后記
作者簡介
新媒體藝術史 作者簡介
馬曉翔,女,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后、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博士、法國新媒體觀念碩士。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數字媒體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互動媒體實驗室主任、法國巴黎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有《新媒體藝術透視》、《新媒體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研究范式的創新與轉換》[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PAPD)、南京藝術學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主編江蘇省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建設項目《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網絡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實踐學程》;主編《當代藝術思潮》《交互展示設計》(南京藝術學院本科教材建設基金資助出版)。先后主持江蘇省博士研究生創新計劃項目“新媒體裝置藝術的美學形態研究”、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江蘇互動媒體產業發展現狀研究”、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重點項目“互動媒體藝術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研究與實踐”、江蘇省文化科研課題“當代藝術語境下新媒體裝置藝術的文脈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7批面上資助(二等)課題“新媒體藝術研究范式的創新與轉換”、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媒體藝術史研究》。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