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70437
- 條形碼:9787560770437 ; 978-7-5607-704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黃河概況及其文化視角為切入點,從資源學視角梳理與分析黃河文化資源稟賦,從歷史學視角分析黃河文化的脈絡延續與現代構成,從經濟學視角評估黃河沿線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從地理學視角深入對比分析黃河沿線區域文化關系,從管理學視角對比分析河流文化認知。在此基礎上,闡述黃河文化的研究、管理與創新及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等內容,圍繞黃河流域文化高質量發展戰略選擇、文化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治理、構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五大體系”等維度,提出黃河文化生態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構想。
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 目錄
**章 尋本立根,筑牢新時代黃河文化基礎
**節 河流與人類文明
一、河流滋養的人類文明
二、河流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第二節 探尋黃河文化之本
一、黃河的由來與歷史背景
二、黃河文化的自然地理基礎
三、黃河文化資源梳理
第三節 黃河流域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
一、現代黃河文化活動
二、現代黃河節慶活動
第二章 明涵鑄魂。豐富新時代黃河文化內涵
**節 黃河文化與我國其他河流文化的異同
一、與長江文化的比較認知
二、與淮河文化的比較認知
三、與運河文化的比較認知
第二節 黃河文化的遺產體系
一、黃河物質文化遺產范例
二、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范例
第三節 黃河精神
一、黃河精神的內涵
二、黃河精神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三、黃河精神的時代價值
小結
第二篇 勇立潮頭御風行,推動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
第三章 立足新時代,構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節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背景剖析
一、相關政策梳理
二、時代背景分析
三、黃河文化發展現狀
第二節 國內外文化傳承發展經驗借鑒
一、河湖人文生態保護傳承
二、國家公園管理機制模式
三、民族文化符號保護傳承
第三節 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經驗積累
一、政策解讀
二、案例借鑒
第四節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一、政策解讀
二、意義簡述
三、發展建議
第五節 高標準“黃河樣板公園”經驗分享
一、黃河上游——生態保護(以青海省貴德縣為例)
二、黃河中游——水土保持(以陜西省西安市漢城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為例)
三、黃河下游——高質量發展(以山東省利津縣生態農業為例)
第四章 發展多產業,探索幸福黃河建設新路徑
**節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一、黃河流域產業發展現狀
二、主抓特色產業市場主體
三、保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第二節 打通全領域產業鏈和供應鏈
一、產業鏈上游
二、產業鏈中游
三、產業鏈下游
第三節 構建幸福產業生態圈
一、多方面推進產業融合
二、構建全產業科創帶(以鄭州為例)
三、打造黃河生態經濟帶
第四節 構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五大體系”
一、研究教育體系構建
二、系統保護體系構建
三、傳播傳承體系構建
四、價值弘揚體系構建
五、高質量發展體系構建
第五節 創建黃河文化創新共同體
一、加大政策支持
二、加強多方聯動
三、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第三篇 勇于開拓創新,豐富黃河文化產業實踐
第五章 立足新實踐,解析沿黃產業規劃案例
**節 縣域產業規劃——以貴德縣為例
一、黃河上游產業形態分析
二、規劃背景分析
三、規劃內容解讀
第二節 黃河經濟區產業規劃
一、黃河下游區域產業形態分析
二、規劃背景分析
三、規劃內容解讀
第三節 功能區產業規劃——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例
一、踐行黃河戰略的濟南定位
二、規劃背景分析
三、規劃內容解讀
第六章 基于新發展,探索沿黃企業實踐道路
**節 黃河“非遺”文化生態保護——以景陽岡傳統釀造技藝為例
一、黃河“非遺”文化生態的保護與傳承
二、景陽岡酒業發展現狀及傳統釀造工藝導向
三、搭建“文旅農工商”融合生態
第二節 黃河流域新空間業態打造——以齊河黃河靠前生態城為例
一、發展優勢
二、規劃建設情況
三、發展經驗啟示
第三節 黃河“非遺”文化傳承利用——以濟南福牌阿膠為例
一、緊抓國家政策規劃,厚植中華傳統文化
二、以企業文化為基,探索多業態融合發展
三、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
參考文獻
后記
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 作者簡介
昝勝鋒,1974年生,山東德州人,畢業于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系。國內系統研究文化產業的首批經濟學博士(南京大學產業經濟學),2009年進入山東大學工作,任山東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其他兼任職務: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工作委員會委員、農工黨山東省委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文化產業專家庫首批特聘專家、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青年創業委員會特聘專家、濼尚中國創意產業網首席特聘專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甘肅)建設平臺文化產業發展組專家、貴州民族大學兼職研究員、河南省文化產業研究會特聘專家、《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系列叢書主編等。 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產業協同創新研究、文化產業商業運營研究、文化產業雙邊市場研究、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產業評價研究。 代表性著作有《創意產業:文化、技術和商業模式》、《體育賽事產業雙邊市場建構與競爭研究》、《文化產業十八講》等,主編《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3年卷、2014年卷等。作為課題負責人,主筆和負責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山東西部隆起帶、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濰坊市、濟寧市、濟南市、泰山區、博興縣、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文化產業專項規劃及園區策劃項目50多項,有較為豐富的文化產業項目實踐經驗。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