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上海市志:1978-2010::總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3484
- 條形碼:9787208173484 ; 978-7-208-17348-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市志:1978-2010::總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上海市志??總述(1978—2010)》按照志書體例,分“自然”“政治”“規劃與戰略”“經濟”“文化”“社會”六篇,以三十余章、一百余節的篇幅記載了1978—2010年間上海市區劃設置、自然條件、環境變遷,以及經濟建設、城市治理、文化發展、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概貌,有總領“上海市志”全部志書之作用。
上海市志:1978-2010::總述 內容簡介
本書堅持依法修志和實事求是的編纂原則, 全面反映改革開放后上海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領域發生的大事、要事和發展歷程, 以及自然環境、人口方面的變化情況。主要分為自然、政治、規劃與戰略、經濟、文化、社會六個部分。
上海市志:1978-2010::總述 目錄
《上海市志(1978—2010)》凡例1
編纂說明1
總論1
**篇 自然7
**章 地理10
**節 地域11
一、 位置11
二、 面積11
三、 河流湖泊11
四、 濕地11
五、 島嶼12
第二節 地況12
一、 地形12
二、 地貌12
三、 地質13
第三節 水情13
一、 潮汐13
二、 波浪14
三、 地表水14
四、 地下水14
五、 長江干流來水15
六、 太湖流域來水15
第四節 氣候15
一、 氣溫15
二、 降水16
三、 日照、積溫17
四、 城市氣候17
第五節 土壤18
一、 土壤類型18
二、 土壤分布19
第六節 生物19
一、 植物19
二、 動物19
第二章 環境保護21
**節 環境質量21
一、 水環境21
二、 大氣環境22
三、 土壤環境23
四、 聲環境24
五、 生態環境24
第二節 環保規劃、法治25
一、 環境保護規劃25
二、 環境保護法治25
第三節 環境治理26
一、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26
二、 環保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6
三、 水環境治理26
四、 大氣環境治理27
五、 聲環境治理28
第四節 自然生態保護28
一、 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建設30
二、 濕地灘涂生態保護30
三、 崇明生態島建設31
第二篇 政治33
**章 中國共產黨37
**節 黨代會37
第二節 機構38
一、 中共上海市委員會38
二、 工作機構40
三、 中共上海市顧問委員會41
四、 中共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41
五、 區、縣委員會42
第二章 人民政府44
**節 機構44
一、 市人民政府44
二、 機構設置與改革45
三、 區、縣人民政府48
第二節 管理體制改革48
第三節 政務建設51
一、 行政決策體系、機制51
二、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52
三、 政務公開53
第三章 人大56
**節 換屆情況56
第二節 主要工作56
第四章 政協61
**節 換屆情況61
第二節 主要工作61
第五章 民主黨派與群團組織65
**節 民主黨派、工商聯65
一、 民主黨派65
二、 工商聯68
第二節 工、青、婦73
一、 工會73
二、 共青團75
三、 婦聯79
第六章 政法85
**節 公安85
第二節 檢察88
第三節 審判90
第四節 司法行政96
第三篇 規劃與戰略103
**章 五年計劃與規劃105
**節“五五”后三年計劃(1978—1980年)105
第二節“六五”計劃(1981—1985年)105
第三節“七五”計劃(1986—1990年)106
第四節“八五”計劃(1991—1995年)106
第五節“九五”計劃(1996—2000年)107
第六節“十五”計劃(2001—2005年)108
第七節“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2010年)109
第二章 城市總體規劃112
**節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1986年)112
第二節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113
第三章 浦東開發開放114
**節 歷程114
第二節 重要實踐117
一、 土地開發117
二、 金融開放118
三、 總部集聚119
四、 市場接軌120
五、 開發公司121
六、 國資開放122
第四章 “四個中心”建設124
**節 國際經濟中心建設125
第二節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127
第三節 國際金融中心建設129
一、 重建基礎階段129
二、 形成框架階段131
第四節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139
一、 孕育階段139
二、 提出階段139
三、 快速發展階段140
四、 加快建設階段142
第四篇 經濟145
**章 城市建設148
**節 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148
一、 發展歷程148
二、 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149
三、 基礎設施特許權經營制度150
第二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151
一、 交通151
二、 郵政、電信155
三、 綠化156
四、 供水158
五、 排水158
六、 其他159
第三節 住房160
一、 住宅建設投資160
二、 住房特困戶解困163
三、 舊區改造165
四、 住房制度改革168
五、 住房保障體系建設169
第四節 城鄉一體化與新城建設174
一、 城鎮體系174
二、 浦東新區建設與衛星城發展175
三、 市域空間結構176
第五節 城市應急(安全)177
一、 “一案三制”建設177
二、 三級應急管理網絡構建178
三、 綜合性指揮平臺設立178
四、 應急管理單元建設179
第二章 開發區建設180
**節 概況180
第二節 國家級開發區181
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81
二、 海關特殊監管區184
第三節 市級開發區187
第三章 產業191
**節 發展戰略192
第二節 產業結構196
第三節 空間布局199
一、 中心城區工業布局199
二、 工業產業基地200
第四節 農業200
一、 農業經營體制改革200
二、 農業產業要素202
三、 農業生產204
第五節 工業206
一、 概況206
二、 管理體制改革207
三、 產品結構調整210
四、 引進與創新211
五、 所有制結構調整213
第六節 商業214
一、 商業體制改革214
二、 商業經營216
三、 商業網點218
四、 商品購銷219
第七節 其他220
一、 六大支柱產業220
二、 九大高新技術產業221
三、 生產性服務業222
第四章 國資國企改革223
**節 國資國企管理體制改革224
一、 改革探索224
二、 現代企業制度建立226
三、 產權市場化228
四、 改制重組230
第二節 市政公用行業與物業管理行業改革232
一、 市政公用行業改革232
二、 物業管理行業改革233
第五章 對外經貿交流與合作235
**節 對外貿易235
第二節 對外經濟合作239
一、 歷程239
二、 投資情況240
第三節 境外對滬投資240
一、 歷程240
二、 投資形式與來源241
第四節 對外經貿管理243
一、 管理機構243
二、 進出口管理244
第五篇 文化255
**章 文化體制改革與設施體系建設258
**節 文化體制改革258
第二節 文化設施建設263
第三節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64
第二章 文學藝術創作與文化活動267
**節 文學創作成果267
第二節 表演藝術成就268
第三節 文化活動270
一、 發展歷程270
二、 節慶活動271
三、 藝術博覽會272
四、 群眾文化272
五、 對外文化交流273
第三章 文化事業和產業275
**節 廣播、電視、電影275
一、 廣播275
二、 電視277
三、 電影278
第二節 博物館、圖書館280
一、 博物館280
二、 圖書館281
第三節 報刊、出版281
一、 報刊281
二、 出版282
第四節 體育283
第五節 旅游284
第六節 文化企業285
第七節 文化創意產業286
第八節 數字新媒體287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設289
**節 精神文明宣傳教育289
第二節 文明城市(區)創建290
第三節 志愿服務291
第四節 市民文化學習292
第五節 愛國主義教育293
第五章 社會科學研究294
**節 研究機構與隊伍294
一、 研究機構294
二、 高校研究人員295
第二節 重要學術研究進展295
第三節 學術活動298
第四節 服務社會299
第五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301
一、 鄧小平理論301
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03
三、 科學發展觀305
第六章 科技創新308
**節 科技制度改革308
一、 管理機構改革308
二、 科研院所體制機制轉型309
三、 科技人才激勵機制309
四、 技術市場管理體制310
五、 科研撥款制度310
六、 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機制310
七、 科技成果轉化機制311
第二節 重大創新成果311
第三節 對外合作交流315
一、 學術交流315
二、 合作交往316
第四節 科學普及工作320
一、 發展環境320
二、 基礎設施321
三、 活動品牌322
四、 內容開發323
第六篇 社會325
**章 行政區劃328
**節 市328
第二節 區縣328
一、 2010年末所轄的區縣328
二、 1978—2010年撤并的區縣340
第二章 人口343
**節 人口數量與構成343
一、 數量343
二、 構成345
第二節 婚姻、家庭346
第三節 居民收入與消費347
第四節 城市人口管理348
一、 戶口遷移管理348
二、 戶口農轉非349
三、 外省來滬人員管理349
四、 “兩個實有”全覆蓋管理350
第三章 居民自治與社會共治351
**節 社區管理體制改革351
一、 城區管理新體制351
二、 社區網格化管理352
三、 社會建設基本框架353
第二節 居民區自治探索353
一、 居委會直接選舉353
二、 居委會“三會制度”354
三、 居委會“自治家園”354
第四章 社會保障與就業355
**節 社會保障體系與制度建設355
一、 基本社會保險355
二、 補充保險361
三、 民政救助361
第二節 就業扶持362
一、 勞動領域配套改革362
二、 勞動力招用與管理367
三、 促就業工作368
第五章 養老373
**節 養老服務373
一、 養老機構373
二、 居家養老374
第二節 制度體系建設375
第六章 教育377
**節 教育設施377
第二節 教育法規和學制380
一、 教育法規380
二、 學制382
第三節 教育體制改革383
一、 辦學體制改革383
二、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384
三、 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385
第四節 教育階段386
一、 基礎教育386
二、 高等教育387
三、 終身教育391
第七章 衛生醫療394
**節 公共衛生394
一、 健康水平394
二、 傳染病防治395
三、 免疫接種395
四、 慢性病防控395
五、 經費投入396
第二節 醫療396
一、 醫療機構396
二、 醫療隊伍397
三、 醫學研究397
四、 先進臨床技術398
編后記400
上海市志:1978-2010::總述 作者簡介
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6年8月經上海市委批準成立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設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正局級事業單位),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地方志編纂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推拿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