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職業生涯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90285
- 條形碼:9787030490285 ; 978-7-03-04902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職業生涯規劃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個章節,**章和第二章是職業規劃的起步階段,主要講述職業規劃的理論體系和自我探索的基本方法,意在啟發大學生認識自我、規劃生涯;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對大學生涯如何規劃的方法論指導,對構建精神世界、探索知識世界、開創生活世界進行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系統性闡述,意在鼓勵大學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第六章至第十章是規劃中的具體行動環節,內容上從認識職業世界到在探索中做決策,從磨煉求職技巧到進入職場的適應,到保障自身權益的政策法規的梳理,意在引導大學生選準目標,揚帆致遠。
職業生涯規劃 目錄
**部 分職業與生涯
**章 人的命運所在一一職業基本分析3
本章引例3
**節 職業范疇5
第二節 職業的功能7
第三節 職業分類10
討論案例13
職業小測試一 14
職業小測試二 15
第二章 條條路與階階高——職業生涯發展脈絡17
本章引例17
**節 職業生涯是什么18
第二節 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 21
第三節 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 24
第四節 不同職業的生涯發展模式 26
第五節 不同性別的生涯發展模式 30
討論案例 32
職業小測試一 33
職業小測試二 37
第三章 用睿智尋求規律一一職業生涯理論學說42
本章引例 42
**節 職業自我意識理論 44
第二節 金茲伯格職業發展理論 45
第三節 薩帕職業發展理論 47
第四節 利維古德生涯擬合理論 50
第五節 薛恩職業周期理論 51
第六節 薛恩職業生涯系留點理論 54
第七節 生涯認知發展理論 57
討論案例 60
職業小測試 61
第二部分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章 大千世界找位置一一人們面對的社會職業69
本章引例 69
**節 市場體制下的就業70
第二節 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72
第三節 常見的職業種類77
第四節 社會職業的進入途徑 85
第五節 社會就業制度 87
討論案例 89
職業小測試 91
第五章 智商、情商與逆商——人的職業素質105
本章引例105
**節 生涯發展的基礎——職業素質106
第二節 個人能力素質108
第三節 個性人格素質112
第四節 理念品德素質115
第五節 身心健康素質117
第六節 職業素質測試118
討論案例126
職業小測試一 127
職業小測試二 128
職業小測試三 131
第六章 運籌帷幄為決策——個人職業生涯規劃135
本章引例135
**節 認識職業生涯規劃136
第二節 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與方法139
第三節 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141
第四節 大學期間職業生涯的起步措施147
討論案例153
職業小測試154
第七章 眾里尋她千百度一一職業生涯目標、定位與調整159
本章引例159
**節 影響職業生涯目標的因素160
第二節 職業生涯目標的定位165
第三節 職業生涯目標的調整167
討論案例169
職業小測試172
第八章 進入新的天地——個人職業選擇與適應175
本章引例175
**節 職業選擇基本分析176
第二節 職業適應與職業挫折180
第三節 人往高處走——職業的流動183
討論案例186
職業小測試187
第九章 把握發展的亮點——個人職業成長與潛能190
本章引例190
**節 個人職業成長的三環節193
第二節 打造職業發展的成功道路194
第三節 個人職業成長的潛能199
第四節 個人創業道路 203
討論案例 208
職業小測試 209
第三部分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
第十章 這里是你的家一一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總析 213
本章引例213
**節 組織與人215
第二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路 221
第三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項目222
討論案例230
職業小測試 232
第十一章 遵從自然規律一一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階段239
本章引例 239
**節 員工的職業生涯早期與管理 240
第二節 員工的職業生涯中期與管理 244
第三節 員工的職業生涯后期與管理 250
討論案例 254
職業小測試 256
第十二章 尋求與員工共贏一一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258
本章引例258
**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出發點259
第二節 職業生涯規劃原則264
第三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方法266
第四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的參與者275
討論案例 278
職業小測試 279
參考文獻281
職業生涯規劃 節選
**部分 職業與生涯 **章 人的命運所在——職業基本分析 留學生獨辟蹊徑巴黎尋發展 在法國的中國新移民中,留學生族的崛起越來越引人注目。由于有專業技能和語言上的優勢,他們的創業已跨出“中餐館”、“成衣廠”和“箱包店”的傳統范疇,在法國的各個現代行業中大顯神通。康群威、石巧芳夫婦,這兩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白手起家,獨辟蹊徑,幾年時間就在巴黎打下了良好的事業基礎。 (一)發現市場 定位生涯 河南籍的康群威,在中國已取得研究生學歷,他讀的是新興的果樹專業,1988年,他來到法國凡爾賽國立高等園藝學院深造,主修花卉生產專業,4年后,獲高級園藝師文憑。畢業時,他以能在法國花卉批發公司找到一份工作而心滿意足。 后來,他了解到,法國政府對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有鼓勵政策,如貸款,幾乎是無息的。當然,優惠政策的背后是相當嚴格的條件:高等學校農業專業畢業或有五年以上專業工作經驗。“我符合這個條件,而且,當時法國的經濟不景氣,好多園藝公司破產,這正是我創業的好機會。”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在法國導師的幫助下,經批準,康群威貸款40多萬法郎,在巴黎西南郊購買了100多畝(1畝~666.67平方米)土地,創辦起伊麗園園藝公司,專門培植盆景。 他的妻子石巧芳盡管擁有法國凡爾賽建筑大學建筑師文憑,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她認為丈夫的設想更有挑戰,樂意“夫唱婦隨”。 (二)打中國文化牌 增核心競爭力 記者來到康群威夫婦的百畝大“農莊”: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小樓是他們的家,屋后的一邊是一個盆景栽培基地,另一邊是一座初露端倪的中國式園林。整個“農莊”內植物眾多,生機盎然。 康群威介紹說,他們做盆景生意六七年,已和法國100多個盆景協會建立了長期聯職業生涯規劃系,每年培植萬余盆盆景,批發到巴黎等地的高級花店、大型超市銷售。 中國留學生在巴黎做生意,打“中國文化牌”可以說是一大法寶。中國盆景有數千年的文化歷史,流派眾多,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盆景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果推介工作做得好,中國盆景在歐洲是完全有市場的。 康群威夫婦每年從中國引進不少品種的普通室內盆景,然后應用中國、日本和歐洲園藝技法再加工,配以中國宜興的陶盆,銷往市場,頗受法國人歡迎。在記者采訪時,不時有人直接到“農莊”采購。 (三)造就精品 提升事業 康群威說,普通盆景主要面對的是一般老百姓市場,對于他來說,更主要的目標是為建造一個精品園積累資金。2002年法國舉辦法中文化年,他們看到的是“機會來了”,在蘇州市園林局的支持下,他們打造了怡黎園。 怡黎園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園林,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竹園假山一應俱全。經過康、石夫婦數年的努力,在2004年竣工。 有意思的是,這個精品園和他們家全是石巧芳設計的,這位江蘇籍女子說起中國園林的“皺、瘦、漏、透”技法來頭頭是道。 精品園建成后,康群威、石巧芳夫婦搞了高附加值的水果盆景、山水盆景、樹樁盆景等中國精品盆景。康群威說,中國盆景絕不只是幾棵綠色的樹,而是生命的雕塑。他們在園中配上中國盆景的圖片、書籍,請中國園藝專家來講課,讓法國人在這個文化交流園中慢慢品味中國盆景的奧妙。這也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在每年的圣誕節期間,他們還在巴黎的家樂福店中,安排一批中國留學生對當地顧客講解中國盆景的種養方法,把中國盆景和中國文化帶入眾多法國家庭。 康、石夫婦學專業、有職業、搞事業,創造了成功的人生。結合本案例請思考:人的命運是由哪些因素決定?人對自己的命運能不能把握和改變?職業在人的命運中有什么影響? 學習目標 ◇掌握職業的概念和特點 ◇理解職業對于個人的功能 ◇理解職業的社會功能與意義 ◇了解職業分類的原則 ◇了解國際標準職業分類法 ◇掌握人力資源管理使用分類法 一、職業的概念 **章 人的命運所在——職業基本分析 **節 職業范疇 一、職業的概念 (一)學者的職業觀 擺在人們面前的社會職業,是一個內容極廣、涉及天下眾生、談起來讓人五味雜陳的領域。對于職業的含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和說法。 1.職業本質觀 美國社會學家塞爾茲認為,職業是指一個人為了不斷取得個人收入而連續從事的具有市場價值的特殊活動。這種活動決定著從業者的社會地位。 日本勞動問題專家保谷六郎認為,職業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為了生活所得而發揮個人能力,向社會作貢獻的連續活動。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職業是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利益的一種“生活活動”。社會學對此也提出,職業是人的一種“資源”。 2.職業要件觀 塞爾茲指出,職業范疇的構成有三要件,即技術性、經濟性和社會性。 保谷六郎進一步指出,職業有以下五個特性:①經濟性,即從中取得收入;②技術性,即可發揮個人才能與專長;③社會性,即承擔社會的生產任務(社會分工),履行公民義務;④倫理性,即符合社會需要,為社會提供有用的服務;⑤連續性,即所從事的勞動相對穩定,是非中斷性的。 3.職業關系觀 美國社會學家泰勒( Lee Taylor)指出:“職業的社會學概念,可以解釋為一套成為模式的與特殊工作經驗有關的人群關系。這種成為模式的工作關系的整合,促進了職業結構的發展和職業意識形態的顯現。”① 我國對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進行研究和培訓的職業生涯專家程社明認為,職業可定義為“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知識、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他強調職業的個人與社會、知識技能與創造、創造與報酬、工作與生活四種關系②。 (二)“職業”的科學含義 從詞義學的角度分析,“職業”一詞是由“職”與“業”二字構成的。所謂“職”,包含著社會職責、天職、權利與義務的意思;所謂“業”,包含著從事業務、事業、事情、獨特性工作的意思(有的學者用“職是責任、業是業務”這樣一句話來反映“職業”一詞的內涵)。可以說,“職業”在這里反映著個人與社會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個人與社會互動的范疇。 所謂職業,從其科學含義上看,是指人們從事的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別的工作。它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水平、行為模式、思想情操的多方面反映,也是一個人具有的權利、義務、權力、職責的表現,從而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一般性、綜合性體現。由此,我們說,職業是人的社會角色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①。 不僅如此,職業還往往成為一個人*基本的符號、*主要的特征。人們說,某某人是個“什么”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職業,因為職業能反映一個人的社會身份、社會地位階層與自身的文化、能力、素質水平等。 二、職業的特點 對職業范疇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礎性 職業是個人和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因為職業給人們解決了生活來源的問題。人們為了生存必須從事職業活動,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人文活動也大多建立在職業的基礎之上,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了職業生活,才有其他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 進一步來說,人類社會的各種文明,大多是建立在職業分工、分化、分類,即職業范疇的進步基礎上的。人類有了農業,有了農民,就能夠利用自然界提供長久的生存資料;人類有了手工業、機器大工業,有了工人,就能夠創造品種豐富、數量巨大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人類有了第三產業,有了各種服務性勞動著,以及管理人員、科學家、藝術家等腦力勞動者,人類社會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廣泛性 職業問題涉及社會的大部分成員,也涉及社會、經濟、心理、教育、技術、政治、倫理等許多領域,因而它具有廣泛性。就個人而言,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大干職業世界發生著聯系。 基于職業范疇的廣泛性,諸多的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各種T程技術學科、生理學與醫學等,都把職業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三)時代性 職業具有時代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職業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一部分新職業產生,替代一部分過時的職業;二是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時尚”,它表現為該社會中人們所熱衷的職業。 個人與時代精神的關系,往往也反映在其職業取向上。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間,知識分子被視為“臭老九”,受到責難;20世紀80年代,大家都追求上大學當工程師、科學家;90年代,人們轉而注重第三產業職業,當時就有“十億人民九億商”之說,不少年輕人把從事商業經營、到外企工作當做人生理想;2 1世紀人類進入信息時代,軟件工程師、金融專家、教授等成為人們崇慕的職業,開公司做“老板”、創業創新也成為時代特征。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