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163134
- 條形碼:9787504163134 ; 978-7-5041-63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 內容簡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從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深入全面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各項要求和指導,旨在幫助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小學數學教師、小學生透徹理解《標準》的宗旨和指示精神,深入貫徹《標準》對數學教學實際過程的規范要求,領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具體要求。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的特色在于“案例式”,通過課程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在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中,把對《標準》的學習、理解和實施放在具體的教學場景中,切實有效地為貫徹《標準》服務,將《標準》解讀與一線教師的工作習慣、話語習慣、思維習慣融會貫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讓教師喜聞樂見、即學即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 目錄
**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部分
1.究竟如何理解數學的本質?
2.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數學?
3.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4.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5.如何讓學生積累數學思想?
6.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感?
7.什么是空間觀念?如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什么是符號意識?如何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
9.什么是幾何直觀?如何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
10.什么是數據分析觀念?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11.什么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
12.什么是推理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13.什么是模型思想?如何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
第二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部分
一、總體目標
1.《標準》提出“四基”目標,其意義何在?
2.如何理解數學課程的“基本技能”目標?
3.如何理解數學課程的“基本活動經驗”目標?
4.什么是數學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5.如何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如何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與“演繹推理能力”?
7.什么是“問題解決”?如何實現“問題解決”?
8.什么是“情感態度”?教學中如何體現“情感態度”的目標要求?
二、學段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2.數學思考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3.問題解決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4.情感態度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第三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內容”部分
一、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2.“式與方程”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二、圖形與幾何
1.“圖形的認識”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2.“圖形與位置”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3.“測量”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4.“圖形的運動”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三、統計與概率
1.“統計與概率”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有哪些?
2.“簡單數據統計過程”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四、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有哪些?
第四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建議”部分
一、教學建議
1.什么樣的情境是“好的情境”?教學中如何創設“好的情境”?
2.教學中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什么是“好的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好的數學教學活動?
4.教學中教師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5.怎樣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數學教學?
6.如何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7.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進行有機整合?
二、評價建議
1.“雙基”目標如何進行評價?
2.情感態度目標如何進行評價?
3.如何體現評價的過程性?
三、教材使用建議
1.如何把握教材的科學性和整體性?
2.如何理解教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過程?
3.教學設計如何體現彈性?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1.什么是數學課程資源?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
2.怎樣認識和平衡數學課程資源五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后記
1.究竟如何理解數學的本質?
2.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數學?
3.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4.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5.如何讓學生積累數學思想?
6.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感?
7.什么是空間觀念?如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什么是符號意識?如何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
9.什么是幾何直觀?如何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
10.什么是數據分析觀念?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11.什么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
12.什么是推理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13.什么是模型思想?如何發展學生的模型思想?
第二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部分
一、總體目標
1.《標準》提出“四基”目標,其意義何在?
2.如何理解數學課程的“基本技能”目標?
3.如何理解數學課程的“基本活動經驗”目標?
4.什么是數學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5.如何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如何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與“演繹推理能力”?
7.什么是“問題解決”?如何實現“問題解決”?
8.什么是“情感態度”?教學中如何體現“情感態度”的目標要求?
二、學段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2.數學思考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3.問題解決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4.情感態度目標在**學段和第二學段的具體要求有何聯系與區別?
第三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內容”部分
一、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2.“式與方程”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二、圖形與幾何
1.“圖形的認識”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2.“圖形與位置”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3.“測量”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4.“圖形的運動”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三、統計與概率
1.“統計與概率”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有哪些?
2.“簡單數據統計過程”部分的知識結構如何?如何開展教學?
四、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有哪些?
第四章 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建議”部分
一、教學建議
1.什么樣的情境是“好的情境”?教學中如何創設“好的情境”?
2.教學中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什么是“好的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好的數學教學活動?
4.教學中教師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5.怎樣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數學教學?
6.如何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7.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進行有機整合?
二、評價建議
1.“雙基”目標如何進行評價?
2.情感態度目標如何進行評價?
3.如何體現評價的過程性?
三、教材使用建議
1.如何把握教材的科學性和整體性?
2.如何理解教材“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過程?
3.教學設計如何體現彈性?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1.什么是數學課程資源?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
2.怎樣認識和平衡數學課程資源五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后記
展開全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數學 作者簡介
楊九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鐵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