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州省地圖(袋裝折疊大全開)(大比例尺1:790000)
-
>
亞洲地圖
-
>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卷:中國地理大變遷
-
>
山海經:精選插圖版(全彩)
-
>
實用中國地圖冊紅革皮(2022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盒裝(2022版)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廣西(2018年版)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10448
- 條形碼:9787517710448 ; 978-7-5177-104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本書特色
1992—2022年,中韓建交30周年。本書作為獻禮圖書,在2022年推出正當其時。本書作者外派韓國工作數年,對中國的近鄰韓國有著深刻的理解。作者從金融專業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韓國的經濟、財政、貨幣政策,為關注韓國的經濟分析師、金融從業者、政府人士提供了一個分析韓國的框架;作者還從一個普通東方人的角度,分享了對韓國社會、歷史、文化和生活等的理解,對關注韓國的商旅、訪學人士快速讀懂韓國提供了幫助。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了一位外派韓國工作的中國“銀行人”對韓國的觀察視角,希望對讀者了解韓國的經濟、金融、社會、歷史、文化和生活等有所幫助。作者長期在韓國工作生活,對韓國宏觀經濟運行及政府所采取的貨幣、財政政策進行了持續深入的研究,并結合多年金融工作積累和在韓國的所見所聞進行總結,完成了這本關于認識韓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圖書。本書分為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紹韓國宏觀經濟、財政結構、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市場;下篇主要介紹韓國的歷史、政治以及作者所觀察的韓國社會、生活與文化。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目錄
目 錄
上 篇
**章 韓國的宏觀經濟結構與運行
一、經濟結構與增長
二、價格水平
三、人口與就業
四、景氣調查
五、經濟活動
第二章 特殊時期韓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一、經濟政策與政府預算
二、政府的財政收支
三、韓國央行的貨幣政策
第三章 韓國的金融市場
一、金融市場體系
二、貨幣市場
三、資本市場
四、匯率與衍生品市場
下 篇
第四章 韓國的歷史和政治
一、朝鮮半島的極簡史
二、“漢江奇跡”及其背后
三、韓國的政治制度
第五章 韓國社會、生活與文化
一、衣食住行
二、商務職場
三、休閑娛樂
四、其他日常
第六章 后疫情時代的思考
一、生態和環境保護
二、社會不平等的加劇
三、可持續發展與金融助推
四、關于生命的思考
后 記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節選
“漢江奇跡”及其背后 (一)“漢江奇跡”朝鮮戰爭后,韓國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摧毀,數以百萬計的韓國人流離失所,經濟更是一片狼藉。李承晚政府雖然開展了經濟改革(包括土地改革等),但總體效果不佳。而此時北面的朝鮮在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下,經濟上與韓國的差距逐漸加大,韓國民眾的焦慮感不斷上升。面對處于動蕩與矛盾狀態的韓國社會,軍事強人樸正熙發動了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并基于當時國情開展了多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和“新鄉村運動”,使韓國的農業和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之后的1962~1996年的“漢江奇跡”期間,韓國開啟了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民主化和國際化的進程,這使韓國的科技、國民教育以及國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同時還造就了三星、LG和現代等世界知名跨國集團。具體上,韓國政府在1962~1996年共制定和實施了政府主導的七個“五年計劃”,其中**個至第四個“五年計劃”被稱為“經濟開發計劃”,第五個至第七個“五年計劃”為了體現韓國政府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協調,得名“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這也是韓國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的具體表現。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韓日邦交的正常化以及越南戰爭,為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催化作用。(1)日本的地理條件與韓國類似,都是領土不大、資源匱乏、海岸線較長的國家。韓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韓國探索和學習外向型經濟策略所需的經驗和技術。(2)越南戰爭。一方面可以強化韓美同盟;另一方面極大促進了韓國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戰爭本身為韓國創造了大量的物資供應需求,同時也為韓國跨國企業經營積累了基礎,并為韓國企業在20世紀70年代打入中東市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韓國財閥作為“漢江奇跡”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韓國財閥隨著韓國經濟的崛起,在近半個世紀以來也得到迅猛發展。現如今,韓國已形成了以家族式財閥為中心的獨特經濟結構。在韓國,一些韓國人甚至戲言“韓國的總統只是臨時工韓國總統僅有5年任期,且不可連任。,三星才是共和國”。我們在諸多韓劇中也時常看到現代版《灰姑娘》的故事,只不過其男主人公大多從王子變成了財閥子弟,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繼承者們》等。韓國的財閥主要為一些大型綜合企業集團,通常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后形成大集團公司與跨國企業,其主要特征是家族控制和多元化經營。此外,由于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韓國財閥還與政府關系密切,尤其是右派政黨等。1.財閥的形成期韓國現代財閥的起源,可簡單追溯到韓國成立之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結束了在韓國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留下的企業、土地、建筑和庫存等財產幾乎占了當時韓國整個國家30%的財富總量。在1948年韓國建國伊始,只關心政治的李承晚政府將這些日屬資產以很低的價格或幾乎無償地出售給支持他的人,出售過程基本是不公開且非競爭性的,這促使少部分韓國資本家迅速完成了其原始資本積累。不過,這也是由于韓國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一些歷史局限性所造成的。一方面,在國家成立初期,韓國尚未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場,信息不對稱、企業家較少以及政府本身的管理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政治與資本的腐敗。此外,在朝鮮戰爭結束后,韓國又接受美國和聯合國的大量援助,使韓國的早期資本家還可以從巨額的災后重建以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2.財閥的發展期韓國財閥真正的發展壯大,是在樸正熙政府上臺后開啟的“漢江奇跡”時期。1961年,樸正熙發動政變掌握韓國政權后,確立了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發展戰略,亟須提升當時韓國的經濟發展。由于其資本主義基因,與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式不同,樸正熙政府選擇了與大企業家進行合作。而事實上,這些企業家除了幫助樸正熙政府發展經濟外,也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在新政府成立初期,樸正熙政權曾以非法斂財的名義監禁了多名企業家,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坐牢”或者“合作”這兩個選項。為促進出口創匯,樸正熙政府選擇對外貿易能力較強的大企業進行合作,并在政策、資金、技術、原材料等領域進行特殊扶植,還根據企業的出口業績進行巨額補貼和更多的政策傾斜。政府的這些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同時也使其獲得了快速壯大自身的絕好機會。此外,財閥還在國有企業私營化、地產投資、越南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發展。20世紀60年代中期,韓國開始對一些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憑借規模上的優勢,財閥企業可以輕松地戰勝非財閥企業,獲取這些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財產。財閥在此過程中還得到了包括長期銀行貸款、債務消減以及保護其壟斷地位等諸多好處。地產投資也是財閥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與政府的關系,財閥可以獲得許多地產的內部信息,并借助地價的上漲來牟取暴利。*后,許多財閥也從越南戰爭中獲利甚豐。隨著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開始積極參與越南戰爭,韓美同盟得到進一步增強,其不僅獲得了美國的巨額外匯支持,并承接了美國前線補給等大量軍工訂單,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跨國經營和管理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隨著進入第三個“五年計劃”,韓國的發展也逐步由傳統的輕工業向重工業產業進行遷移。1973年,樸正熙政府頒布了《重化工宣言》。為了利用規模經濟盡早建立資本密集型中間產品部門,韓國政府選擇了一些大財閥作為依靠和扶植的對象。那些順從政府重化工產業政策的財閥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都獲得了政府大量的優惠資源,并取得了巨大的增長。現代和大宇就是在韓國政府重化工產業政策下得到迅速擴張的典型。政府實際上是通過銀行的低息信貸資金支持,進一步控制了資本密集型的財閥經濟。3.財閥的成熟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財閥逐步進入成熟期,排名前十的財閥變得相對穩定。但與此同時,隨著財閥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政客和韓國民眾開始意識到少數財閥控制韓國經濟的危險性。1980年,韓國政府開始對財閥實施管制政策,大財閥的財務狀況、擴張行為以及房地產投資開始受到政府的監控。此外,韓國還頒布了歷史上首部反壟斷法《公平競爭法》。不過,盡管韓國政府開始對財閥進行管制,但由于財閥企業已經形成了絕對的資源優勢,其依舊在許多方面受到政府實質上的保護和支持。例如,20世紀80年代全斗煥政府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允許私人企業進入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這就使財閥進軍金融領域成為可能。而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則可以代替商業銀行成為財閥的主要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政府對其資金的控制。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雖然韓國政府施行進口自由化,對中小企業更加關注,以培育出更多依靠市場的經濟運行機制,但財閥的發展速度依然遠高于國民經濟。當然,這也是推動“漢江奇跡”的一股主要力量。可以看出,在韓國經濟發展*為迅猛的歲月中,財閥始終是其背后*核心的力量之一。韓國財閥從成長初期開始,就一直與韓國的政治高度結合,在創造國家財富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的不平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韓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如今,當人們說起韓國經濟或者知名企業,還是三星、現代、LG、SK等耳熟能詳的大財閥。筆者在韓國曾聽聞一個段子,說在韓國的水原市只生活著三類人:政府工作人員、三星員工和三星員工的家屬。在韓國,有句俗話說韓國人有三樣東西逃不開,一是死亡,二是稅賦,三是三星。韓國大型財閥的影響力可見一斑。在傳統上,韓國財閥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家族所有和家族經營,經營管理體制不透明,這也造就了特殊的“家長式”韓國企業文化。
初識韓國:一位中國“銀行人”眼中的韓國經濟、社會與文化 作者簡介
余冠瑋,1984年生,浙江大學碩士,現任中國建設銀行首爾分行資金部負責人,牽頭貨幣市場、債券投資、外匯及衍生品交易、資產負債及流動性管理等工作。曾先后在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本部、總行直屬中心及海外分行任職,從事信貸審批、產品管理、企業架構、金融市場業務等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