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yī)追兇:破譯犯罪現(xiàn)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y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2288
- 條形碼:9787100172288 ; 978-7-100-17228-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以上文化程度本書綜合了歷史學、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考察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前法律的萌芽狀態(tài),依靠傳世文獻、考古遺存與人類學調(diào)研成果的互相佐證來分析游團時代、部落時代、酋邦時代到國家時代法律的演進過程,按照不同的法律關系論述口耳相傳的風俗習慣是如何演變?yōu)槌晌姆,進而發(fā)展為現(xiàn)代憲法、民商法、刑法與訴訟法等法律部門,揭示了法律誕生與進化的圖景。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內(nèi)容簡介
法律文明是人類文明中法律相關各項元素的總和,包括法律意識和法律思想,法典、判例以及法律規(guī)范,法律實施、法律行為及其相應的設施,法律教育,法律學術和法律遺存。本書論述了人類早期社會從游團時代到國家時代法律文明的萌芽與發(fā)展過程。**章論述憲法文明的起源,即人類在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是如何組織公共生活,分配公共權力的。用現(xiàn)代憲法學中“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國家機構”“權利義務”等概念來分析人類早期的“憲法”狀態(tài)。第二章探討涉及私人之間人身財產(chǎn)法律關系的民商法的起源,研究新石器時期到國家階段民商事主體、所有權、契約、侵權、婚姻家庭與繼承規(guī)則是如何從習慣演變?yōu)槌晌姆。第三章探討了刑事法的起源,研究人類犯罪與刑法觀念與制度的演進過程,重點分析了早期法典中的刑事規(guī)范,從同態(tài)復仇到集體刑罰權的變化過程以及主要刑罰種類,死刑、肉刑、罰金刑和自由刑。第四章探討人類糾紛解決方式的起源過程,即訴訟法的起源。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目錄
導論
一、文明
二、法律文明
三、法律文明的起源
四、文獻與方法
五、本書的框架體系
參考文獻
**章 憲法的起源
第二章 民商法的起源
第三章 刑事法的起源
第四章 訴訟法的起源
附錄 事項(事件)年表
索引
后記
作者簡介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節(jié)選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奧杜韋文化是典型的游團時代。我們相信,在這個游團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權力。我們通常把權力定義為控制或影響他人的能力,或者更為簡單地講,權力就是支配資源的能力。狩獵采集社會的游團主要以生態(tài)適應為主,社會文化系統(tǒng)的運轉(zhuǎn)主要表現(xiàn)為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應付生存和繁衍問題。奧杜韋的某個游團可能由5、6個家庭組成,人口約為25人,這個游團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溫飽問題。這也幾乎是該游團唯一的任務,因為惡劣的生存條件根本不允許其進行其他費時費力的群體性活動。圍繞著溫飽問題,這個游團肯定會有很多比較穩(wěn)定的制度安排! ∮捎跊]有正式的勞動分工,不論個人能力的大小,所有成員都被訓練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因此所有具有勞動能力的成員都必須要參加勞動生產(chǎn)。而這里的勞動生產(chǎn)就是尋找食物。根據(jù)奧杜韋遺址中所發(fā)現(xiàn)的動物骨骼的數(shù)量以及纖細的牙齒結構,這個奧杜韋游團主要的食物來源應該是植物。采集植物并不需要集體協(xié)作,所以成員們可能是分散地進行采集。但是如果要補充蛋白質(zhì),則必須捕捉動物,亦即打獵,需要由成員的集體協(xié)作才能夠完成。這種關于采集和狩獵的勞動時段的劃分可以通過游團集體的一次商議決定而長期遵守。而在某一暫時居住地區(qū)的可采集果實所剩無幾需要導找新的食物采集地時,該游團則需要為此經(jīng)常做出決定。這種因解決溫飽問題而做出的各種集體決定體現(xiàn)了權力的*初起源形式:經(jīng)濟權力。對經(jīng)濟權力的控制,也是實現(xiàn)其他權力比如政治權力的基本保證! ∽鳛槿祟惿鐣*早出現(xiàn)的組織形態(tài),這個奧杜韋游團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權力,圍繞著這種權力,180萬年之后正式出現(xiàn)的憲法很可能就是起源于此,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國家機構以及權利義務五個方面來分析奧杜韋游團的憲法起源,當然,每一項都要加上引號,畢竟這僅僅只是萌芽而已! 2.“國體” 權力形成的重要條件在于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當人們選擇以力量凝聚的方式開辟利益實現(xiàn)途徑的時候,具有共同利益要求的社會力量之間出于共同的利害關系而凝聚成共同的力量。這種共同力量,在常態(tài)下,天然地大于個人力量。在生存狀況十分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奧杜韋游團出現(xiàn)社會公共權力實屬必然。這種社會公共權力在原始社會一直存在,國家出現(xiàn)之后隨即演化成為國家權力。如果把政治定義為“在特定社會經(jīng)濟關系及其所表現(xiàn)的利益關系基礎上,社會成員通過社會公共權力確認和保障其權利并實現(xiàn)其利益的一種社會關系”那么政治的歷史應該已經(jīng)有200萬年了。政治權力的主體是由利益主體轉(zhuǎn)變來的。可以想象,奧杜韋游團的社會公共權力的主體和客體是等同的,可能為全體成員所共有。因而,奧杜韋游團的“國體”可能是一種全民政治制度! 3.“政體” 再來分析奧杜韋游團的“政體”。由“國體”所決定,其社會公共權力掌握在全體成員手中。社會公共權力在誕生伊始其強度就非常巨大,游團集體決定了明天準備遷徙到低地河谷,相信成員一般很難會不服從決定而獨自前往高地丘陵。個體對權力的遵從不是來自于恐懼,而是權力的合法性所帶來的反抗權力可能導致的懲罰。由于所有成員共同掌握公共權力,所以不會涉及權力執(zhí)掌者的產(chǎn)生方式和掌權期限。由于還沒有產(chǎn)生宗教,所以奧杜韋游團的公共權力也是自然而樸素的?偠灾,奧杜韋游團的“政體”可能是一種直接民主共和制! 4.“國家結構” 游團已是奧杜韋社會的*大團體,如果基于血緣和交配關系而出現(xiàn)了家庭,那么家庭就應該是游團的基本單位,那么奧杜韋游團的“國家結構”應該是一種規(guī)模*小的,*為原始和簡單的“聯(lián)邦制”!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 作者簡介
何勤華,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著有《西方法學史綱》《20世紀日本法學》《中國法學史》《法律文化史譚》等多部作品,在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80余篇。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第二屆中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9年獲“***教學名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校長。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 王偉臣,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比較法、法律文化的研究。出版專著《法律人類學的困境》一冊,在《民族研究》《法學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譯文三十余篇。 魏瓊,1969年生,福建霞浦人,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民法的起源》《中國傳統(tǒng)清官文化研究》《西方經(jīng)濟法發(fā)達史》等,在《中國法學》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憲政起源考”“論法律教育的起源”“論私權文明的起源與形成”等論文數(shù)十篇。曾主持及參與多項***課題。研究領域: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跛冀,1987年生,江蘇連云港人,法學博士,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副教授。在《寧夏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希伯來**中的審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主持2018年度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福建宗教法治的歷史資源研究”等。主要研究領域:法律史學、法律與宗教研究! ⊥鯉洠1991年生,河南省唐河縣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曾于《政治與法律》《法律科學》等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現(xiàn)為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 >
山海經(jīng)
- >
史學評論
- >
經(jīng)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