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交換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6887271
- 條形碼:9787806887271 ; 978-7-80688-72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交換論 本書特色
從政者,讀此書,可知興邦治國之道;經商者,讀此書,可得營謀運籌之策;治史者,讀此書,可悟興衰成敗之理;為師者,讀此書,可明承前啟后之機;求學者,讀此書,可辯善惡真偽之要;天下父母,愛子心切,不可不讀此書,人生道路之方案之設計和選擇,盡在此書所言之中。
交換論 內容簡介
《交換論》所講的就只是“交換”二字,但是卻能夠概括一切。世界并不需要太多的“明白人”,但是你應該成為“明白人”。也許你認為本書的內容與你無關,但是又確實與每個人都有關。也許你對參與交換有所疑慮,但是你已經置身于交換之中! 交換論》的作者算不上是個智者,但是確實是個閱歷豐富的老者! 交換論》講的雖是高深的理論,用的卻是*通俗的語言。你不要先下結論,說看不懂。即使只是“走馬觀花”地翻閱,就在不經意之間,你我就完成了一次心靈的交換。
交換論 目錄
**章 交換的本質
1·1 差異的本源
1·2 差異的情感色彩
1·3 差異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1·4 差異促進競爭和進步
1·5 有關交換的原始情結
第二章 交換的動力
2·1 性對交換活動的影響
2·2 禁欲對交換行為的影響
2·3 對欲望的理性分析
2·4 欲望的不同層次
2·5 參與交換是一種本能
第三章 參與意識
3·1 參與是本能和權利
3·2 競爭的必然性
3·3 有關“殺機”的警示
3·4 參與意識的層次
3·5 增強參預意識的重要性
第四章 交換的主體
4·1 交換的主體及主體意識
4·2 法律意義上的主體資格
4·3 主體資格獨立存在的意義
4·4 契約所表現的獨立精神
4·5 主體資格與民主精神
第五章 有關主體歷史演變的研究
5·1 隱秘的歷史“情結”
5·2 交換與特權的相互排斥
5·3 難以被認可的主體資格
5·4 不同經濟體制的比較
5·5 參與廣泛程度的意義
第六章 有關主體權利的論述
6·1 主體權利是人權的延伸和補充
6·2 對被排斥現象的分析
6·3 漠視他人參與權利的惡果
6·4 應遵循的原則和道德規范
6·5 主體權利意識的蘇醒和進步
第七章 交換與環境的關系
7·1 中國地理環境的基本特點
7·2 地理環境與交換意識的歷史聯系
7·3 不同民族之間交換意識的比較
7·4 交換促進著民族的進步和發展
7·5 超越環境限制與交換的創新
第八章 有關交換的基本理論
8·1 奇妙的異化作用
8·2 對交換過程奧妙的經典描述
8·3 由交換引發的負面效應
8·4《皇極經世》和天道循環理論
8·5 如何建立交換的良性循環機制
第九章 交換與勞動的相互關系
9·1 殘缺的傳統觀念
9·2 勞動本身并不能直接產生財富
9·3 無效勞動對社會的潛在危害
9·4 中國人勤勞卻不富裕
9·5 保持勞動的“自由狀態
第十章 交換層次與有機構成
第十一章 交換層次與人口素質
第十二章 有關交換技能的培訓
第十三章 對我國教育現狀的評述
第十四章 個人在交換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十五章 自主交換一自由交換的概念
第十六章 有關交換公平性的論述
第十七章 有關交換規則的基本理論
第十八章 關于有限政府的論述
第十九章 現代企業和現代企業家
第二十章 政府和企業的關系
第二十一章 企業和員工的關系
第二十二章 有關國際交換原則的論述
第二十三章 對內逐步改革和對外有限開放
第二十四章 建立以中國為中習的國際貿易圈
第二十五章 若干社會矛盾的演化過程
第二十六章 勞動保障和社會救濟
第二十七章 交換方案的設計原則
后記
跋
交換論 節選
不僅如此,當人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必要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便會以*原始的方式來維持生存。在我們看來,這種生活方式的大倒退,雖然只是社會中的部分人,但卻破壞了整個社會的和諧性,這是因為此種原始的生存方式,恰恰是以浪費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在我們看來,人類是我們這個星球上*奇特的動物,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終成為智力*高并具有其他動物無可比擬的靈動性。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人類原本就是天使和魔鬼共同蘊育的產物。由于人類同時擁有*強大的創造力和破壞力,當人類中的一部分背離了繼續向社會化正常發展的軌道,而又重新返回到以原始的方式來生存時,就難免要對社會和自然造成威脅,如果他們是因遭遇不公平而被迫以原始方式生存時,其對社會和自然的破壞程度將會是十分慘烈的。這就是本書前面所說,為什么不應輕易排斥他人的終極原因了。無效勞動和低效勞動不僅與原始的生存方式有著天然聯系,并且對社會的潛在危害還表現于對人們精神狀態的破壞。當人們在從事無效勞動或低效勞動時,也幾乎喪失了成就感,當自身的價值不被他人承認時,自卑的情緒便會加劇他的孤獨感而使其自暴自棄,許許多多的精神癥狀也就由此而產生了。無怪乎西方的社會學家說,這是現代都市社會中的原始病癥。在我們看來,人們的無效勞動和低效勞動比懶惰更為糟糕,這是因為懶惰并不會造成實質性的惡果,而無效勞動和低效勞動會浪費或破壞資源。不僅如此,無效勞動和低效勞動還會對勞動者造成身體和精神方面的雙重傷害。浪費自然資源,可以視之為是對自然的侵害;同樣,浪費人力資源也可以視之為對人的侵害。然而,有一些近似殘酷的理論卻認為:自然資源是寶貴的,并且有些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彌足珍貴;而人力資源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才有人說,“三條腿的蛤蟆不容易找,兩條腿的人多的是”。以道家的觀點來看:人的這樣一種自我否定和自我蔑視,是極為可怕的,豈不知這就是社會亂象和劫運開始的征兆。社會中大量存在著的無效勞動和低效勞動,其生成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性結果。其中人力資源的不被重視和勞動價值觀念的被扭曲,無疑乃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人們的交換層次太低。有關交換層次的問題,我們將在后面的章節中詳細論述。……
交換論 作者簡介
金桑,現為執業律師,項目策劃人。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曾出任大型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對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有較深的研究,有多種著作出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