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63926
- 條形碼:9787200163926 ; 978-7-200-1639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本書特色
中國中古史、唐史、政治史經典著作。
“史學四大家”之一陳寅恪先生代表作。
顧頡剛、馮友蘭、季羨林等著名學者推薦。
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亦以陳寅恪先生的貢獻為,他撰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冊,《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一冊。二書對于唐代政治的來源及其演變均有獨到的見解,為近年史學上的兩本巨著。——顧頡剛
陳寅恪先生用近代史學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豐富史料,使中國的歷史學遠遠超過封建時代的水平。他是中國近代史學的創(chuàng)始人,或其中極少數(shù)人之一。——馮友蘭
先師陳寅恪先生為一代史學大師,學術文章輝耀寰宇,為國內外眾多學者所景仰。陳先生博學多能,泛濫無涯,治學之廣是非常驚人的。——季羨林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內容簡介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是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研治唐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傳世著作。本書從統(tǒng)治階級氏族、政治革命黨派、外患內政關系三個重要角度,對唐代政治史作了精辟的論述。尤其系統(tǒng)闡述了種族及文化、關中本位政策、中古史盛衰轉折點“安史之亂”等許多中古史重要問題,此書奠定了當代學者理解中古史、唐代政治史的基本框架,為治史者所。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前言
自序
寅恪嘗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于李唐一代法制諸端,妄有所論述。至于政治史事,以限于體例,未能涉及。茲稿所言則以唐代之政治史為范圍,蓋所以補前稿之未備也。夫吾國舊史多屬于政治史類,而《資治通鑒》一書,尤為空前杰作。今草茲稿,可謂不自量之至!然區(qū)區(qū)之意,僅欲令初學之讀《通鑒》者得此參考,或可有所啟發(fā),原不敢謂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綱要,悉在此三篇中也。倘承通識君子不誤會創(chuàng)草茲稿之本旨,而糾正其訛謬,何幸如之!
壬午七夕陳寅恪書于桂林良豐雁山別墅。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目錄
上篇統(tǒng)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
下篇外族盛衰之連環(huán)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語言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早年留學日本和歐美,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并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先后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1949年南遷廣州,任中山大學教授,并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