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903543
- 條形碼:9787548903543 ; 978-7-5489-0354-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 本書特色
李瑞、王定明、沐正戈、常本寅、張月仙、莊榮、仇炳堂……這本制作精美、特色鮮明、內容翔實、圖文并茂的《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作者李勇毅),深入挖掘并詳細記載了45位昆明民間藝術代表人物的絕藝、絕技和絕活,是一部呈現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展示民間藝人奕奕風采的精品佳作。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 內容簡介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為了使昆明的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民間藝人聲名遠播,昆明市文產辦和昆明日報社精心編撰了《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一書。這本制作精美、特色鮮明、內容翔實、圖文并茂的《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深入挖掘并詳細記載了45位昆明民間藝術代表人物的絕藝、絕技和絕活,是一部呈現民間藝術獨特魅力、展示民間藝人奕奕風采的精品佳作。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 目錄
張寶善 書畫裝裱大師
李瑞 “情癡”古琴家
王定明 矢志民間藝術傳承
沐正戈 國際剪紙大師
常本寅 民間彩扎飛越重洋
張月仙 “剪花娘子”德藝雙馨
莊榮 云南竹雕“一刀”
仇炳堂 云南評書衛道人
羅新元 尋求童謠密鑰匙
鐘寬洪 為民間藝術“添磚加瓦”
于鐵 刻瓷分層留釉技法開創者
昂自明 撒尼文化傳承人
宋春生 “把子宋”傳承人
秦大音 “鐫瓷”金剛
戴永慶 “滇蜂”掌門人
阿德 民間藝術領軍人
羅錦明 角雕生涯永不停步
冉隆泉 毫厘之間大做文章
趙乙丁 微刻“小壺仙”
李云昌 雜家“鬼才”古靈精怪
張云、張才兄弟共創瓦貓傳奇
袁昆林 烏銅走銀傳承人
楊萬云 面具奇才
喻和生 云南微書一絕_
賀劍寶 從古銅藝人到企業家
肖暢 花鳥蘊奇勾畫中
李麥奇 “蝶癡”畫家
張鴻 泡沫丹青畫奇趣
廖力耕 須眉刺繡不讓巾幗
鄭鋼棋 九連環從小玩到老
游定美 巧手飛花
楊美淮 花燈“金嗓子”
向忠俊 拳頭寫書法
劉汝惠 情定《望夫云》
王曉敏 “美猴王”再世
王有德 雕出樂趣人生
汪 元 挎著剪刀行天下
程方遠 糖畫成就“甜蜜藝術”
吳應德 “快手面人”跟著時代走
黃福恒 梧桐木上傳佳音
巖坤 佤族“舞癡”
楊德云 雜藝怪杰
劉彥忠 執迷不悔古琴人
姜增福 面塑藝術巧融高臺文化
昆明民間藝術人物傳奇 節選
演奏會上,李瑞用經他修復的明代益王琴演奏了《廣陵散》,曲目通篇充滿了刀劍拼殺的肅穆之氣。而李瑞夫人蹇星火演奏的《湘妃怨》則表現了相思無盡極的感人情懷。蹇星火的演奏隨著情感變化淚如雨下,完美地表達了《湘妃怨》的主題,聽眾無不被感染和震撼。 蹇星火是李瑞的古琴學生,他們相愛因藝術而緣。李瑞的文人儒雅和智者風范,令蹇星火崇敬不已,加上李瑞的博學多才以及無盡的情趣,贏得了蹇星火的芳心,結婚時李老先生年近60,而蹇星火則小他30多歲,他們共同度過了20多年,終身不渝恩愛如初。他們那種中國文人怡情養性、寄性抒情的生活方式,體現出了自我修養的人文精神。 李瑞的品德和寬博的知識受人崇敬,李瑞琴棋書畫無所不精,他是云南文史館館員,云南古琴領軍人之一,中國昆劇蘭花金獎獲得者,是老昆明民間故事、傳說、掌故和民俗的活字典。方蘇雅所攝的昆明老照片,許多景物都是請李瑞先生做注解。他在報刊、雜志發表的大量研究文章見地非常。他的家里到處堆放著古董雜件,家里的小陽臺則是李瑞老先生的工作間,他常常在那里修補古玩,每每修復-件東酉他都要認真考證器物的年代、材質、工藝、手法、用料等,他愛每-件前人傳下來的器物,修舊如舊,做得是那樣的到位。 在他收藏修復的眾多名琴中,“元代赤城朱致遠款”、“明代益王琴”、“清代鶴鳴秋月”是他的“三愛”。李瑞自幼愛好古玩,是受了其父的影響。其父有許多文化程度較高的朋友,每晚相聚談古論今,常有人把古董送上門來鑒賞或出售,其父便和朋友們對古董品頭論足。李瑞那時雖小,但在一旁傾聽很感興趣,日子一久便上了癮,年紀稍長成了終身愛好。 李瑞在古玩界里享有極大的聲譽,他的夫人蹇星火給予他大力的支持,因而,李瑞先生感嘆是上天給了他這位紅顏知己。 李瑞八十高齡經歷了他人生*痛苦的時期,夫人患上了癌癥,李瑞先生盡其能力照顧夫人,長時間照顧病人讓老先生耗盡精力,愛古董如生命的他變賣了每一件古董,為他的紅顏知己治病,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不放棄。*終夫人還是離他而去。不久,李瑞也離開人世追隨愛妻去了,是為情癡。 1933年,王定明出生于大理洱源三營鎮的一個大家族,其祖上隨明代大軍從中原來到此地駐扎,王家祖墳墓地上還遺存著“王大將軍之墓”的碑記。這個家族為國家駐防邊疆,與當地白族通婚,世代漁樵耕讀,出過不少文人雅士。 王定明小時白天讀公學,晚上讀私塾。中學在縣城讀書,校長、教導主任都是革命者。他們讓王定明接觸到了新思想,認清了自己所要走的道路。初中剛畢業,他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滇貴黔邊縱第七支隊。在當地,王定明少年棄文從軍出生入死成為傳說,王定明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騎著高頭大馬,使用雙槍的少年英雄。許多年后,王定明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太陽點燃的青春》記述了那一段歷史,并讓人們永遠地記住了那些為革命勝利而犧牲的戰友。此書不但重現了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更深深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云南解放后他謝絕了官位,來到昆明讀書,進入昆明師范學校,學校開設的鋼琴、小提琴、西洋畫等課程都是他從未接觸過的,這位年輕的“老革命”靠他的天賦和勤奮,在短期內趕上和超過了許多同學,成為了學生中的佼佼者和文藝骨干。他寫作了許多作品,改寫的《老實話》啞劇在昆明獲獎。 1954年師范畢業,王定明響應號召來到臨滄,那時的臨滄相對落后,境外反動勢力猖獗,內部民族問題復雜。他除了在學校任教外還參加地委的中心工作,用他在部隊練就的能力和覺悟協助地委和部隊完成了許多工作。他們這一批支邊學生的到來,為臨滄的民族文化傳承和新文化的傳播開創了新局面。 在臨滄工作時期,王定明搜集了大量的民族歌曲、調子,他讓民間歌手演Ⅱ昌一兩遍,記曲譜后便能演奏或演唱,讓民間藝人大感神奇。著名音樂家鄭律成先生來臨滄時,看過他收集整理的臨滄民間音樂專集后大加贊賞,贊揚他為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同時王定明還搜集了大量的民間故事、諺語等,并出版了《傣族民歌》一書。他成為那個時期臨滄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時任臨滄專區文聯副主席,為臨滄培養的一大批文化精英,今天還為臨滄作著貢獻。 1961年,他為了再提高自己,考上了昆明師范學院歷史系。在校讀書期間寫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反映臨滄傣族文化的大型花燈劇《山里花》,用載歌載舞的形式,全面反映了茶馬古道風情和茶文化,獲得了1964年云南省現代戲會演編劇獎,此劇在昆久演不衰,連續150多場場場爆滿,創造了奇跡。香港電臺曾錄音播出,成了當時的新聞。大學畢業后他分配到某中學,經歷了文革,這個“紅小鬼”也受到了沖擊,期間他歷任教師、主任、校長,為社會培養了許多人才,也創作了眾多作品,文革后他調到昆明市文聯,擔任副主席,如今昆明的“文藝路”即為王定明先生提出命名的。 除了文聯的行政工作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發表了詩歌、散文、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劇本等數十篇(部)作品。上世紀80年代,一場聲勢浩大的民間文學整理工程在中國有計劃地開展了,王定明主持了昆明市民間文學集成的主編工作,通過大規模的講習班,培訓了眾多民間集成的骨干。在十多年的收集整理工作中,他走遍了昆明各縣區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資料,開了無數次審稿會。同時,王定明為昆明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矢志不移地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推出了老一代民間藝術家,培養了新的接班人。他是新時期昆明民族民間文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學科帶頭人,在民間文學集成、理論研究、民協創建、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1992年昆明集成辦被評為全國民間文學集成先進集體,王定明被授予“民間文學集成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由王定明主編的《昆明民間故事一輯》、《昆明民間文學論文選》、《昆明諺語》、《昆明歌謠》、《昆明民間故事二輯》、《昆明山川風物傳說》、《昆明人物傳說》、《昆明風景名勝傳說》等書籍,高質量地反映了昆明民間文學深厚的文化底蘊。 王定明在昆明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建設發展方面,作出了前瞻性的策劃并實施。1995年成功舉辦了首屆“昆明市民族民間工藝品展覽”,此次展覽是昆明地區民族民間工藝美術調查挖掘的成果,是非物質文化傳承的重大標志性會展,通過這一展覽挖掘出了一批民間工藝美術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許多面臨消逝的民間藝術得到了扶持和推廣,讓人們看到了昆明民間文化蘊藏的無數寶藏,為昆明民俗的研究注入了更大的生機。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